郝思哲
(東北石油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8)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的變遷,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加以及對健康的追求,休閑體育逐漸發(fā)展起來.休閑體育是一種健康、科學、文明的余暇生活方式,能夠緩解壓力、恢復體力、強身養(yǎng)生、娛樂身心、調節(jié)情緒,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是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行為方式,并能積極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近年來關于休閑體育的研究一直是體育領域的熱點,如對休閑體育的概念和內涵進行探討,從不同視角對休閑體育進行研究,對不同群體休閑體育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等等.在休閑體育的研究中,除了休閑學和體育學這兩個基礎學科之外,還借鑒了很多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社會學、經濟學、哲學、心理學、行為學等等.
關于休閑體育概念的界定,目前并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休閑體育概念主要從時間和活動角度、群眾體育角度、心理體驗角度和娛樂性角度進行界定[1].以前的研究注重休閑體育的描述性分析,目前普遍認為更應該從人的心理體驗層面進行定義:人們在可自由支配時間里自愿參與、自主選擇的、以緩解壓力、恢復體力、娛樂身心、調節(jié)情緒和健身養(yǎng)身為主要目的的身體活動方式[2].也有學者指出,休閑體育就是可以形成人之為“人”的體驗的體育活動.人們借助一定的體育項目,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摒棄現實社會,感受到人類原始的本性張揚與情感宣泄,感知到作為一個生物體的自我的真實存在[3].
在休閑體育的教育、推廣和普及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高校的作用.加強休閑體育教育,已成為擺在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務,尤其是在倡導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的當代.休閑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達成途徑,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前提,并且能夠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本文從休閑體育自身發(fā)展和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設置兩個角度闡述了高校開展休閑體育的意義.
(1)促進休閑體育的普及和發(fā)展.體育教學和各種各樣的體育課程是高校整體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部分,體育的功能和體育課程存在的價值勿需探討.高校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社會”,選擇高校作為休閑體育推廣和普及的地點,選擇大學生作為休閑體育教育的對象,這對于休閑體育的普及、推廣、社會化以及大眾對它的認可是非常有意義的.有學者指出,高校是最適合進行休閑體育的場所,而大學生是休閑體育價值滲透的最佳對象,因為大學生的休閑觀念、休閑技能和休閑權利隨著學生生涯到職業(yè)生涯的轉變將會得到最有效的實踐傳播和社會支持,進而被社會廣泛知曉和認可,促進休閑體育的社會化[4].因此,如果休閑體育在高校不能普及、不能快速發(fā)展,那么長此以往將很難實現全民體育、終身體育的目標.
(2)豐富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已進行了多年,在這個過程中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始終是一個焦點問題.幾十年來,全國絕大多數的高校都將競技體育作為其教學和發(fā)展的重心,這已不符合現代的教育理念和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如下:課程內容單一枯燥,課程設置不具備特色,學生選擇余地不大,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調動積極性,不重視課內外結合,無法做到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難以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等等.體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
通過上述對休閑體育內涵的理解,我們認識到休閑體育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育才”,是一種終身教育而不是階段性的教育,休閑體育自身特點符合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理念.因此,把休閑體育引入到大學體育課堂,這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層面,是體育觀和體育教學觀的具體體現,這將使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更加人性化,必定會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進行休閑體育的教學、如何使休閑體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部分,以及如何實現各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休閑化和趣味化,都是學者以及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對休閑體育的認識存在誤區(qū).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對休閑體育認識不夠深刻,甚至存在誤區(qū).如有學者指出,大學生們對待休閑體育的態(tài)度存在工具主義、消極主義和消費主義幾種[4].工具主義是指把休閑體育作為恢復體能、消除疲勞的工具,消極主義是認為休閑體育就是為了消磨時光,消費主義是認為休閑體育是富人從事的運動,消費很高.因為存在這樣的誤區(qū),所以進一步導致大學生休閑體育的內容比較單一,休閑體育技能較低,自覺性、主動性也比較差.
(2)獲取休閑體育的渠道較為單一.通過調查發(fā)現,高校學生獲取有關休閑體育的消息以及新聞的主要渠道是通過網絡和電視.一方面,這種情況符合當今大學生依賴于網絡的現實情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絕大多數的學生并沒有去切身體驗休閑體育,并沒有通過自身的鍛煉更加細致的了解高校的休閑體育,只是通過一些側面的途徑對休閑體育進行簡單的了解,并沒有掌握如何去具體的進行某些休閑體育項目.
(3)支配給休閑體育的時間較少.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閑暇時間較多,但是這些較多的閑暇時間并沒有真正的支配給休閑體育運動.大多數學生在課余時間里主要以上網、逛街為主,很少會有學生主動的去進行休閑體育鍛煉.另一方面,有很多高校學生對競技體育項目例如足球、籃球的興趣要遠遠高于休閑體育,這些學生往往會把閑暇時間用來從事踢足球或者打籃球等這些傳統(tǒng)項目.因此,有學者指出,在大學里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卻在休閑時間里茫然失措,用一些無聊的、甚至有害身體健康的休閑活動虛度時光.因此,學校體育教育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把休閑體育學納入進來,讓學生在科學休閑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5].
(4)開展休閑體育的場地設施不充足.各個高校的體育場地設施相對于學生的需求在數量是不夠的,而在有限的體育場館設施中,主要以足籃排、網球和羽毛球場地為主.而這些場地在周末或者下課期間則是被學生用來進行這些競技類體育項目,所以,在各個高校內并沒有充足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休閑體育運動.
(5)缺乏有經驗的專業(yè)教師.在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調查中發(fā)現,從事休閑體育教學的教師中有85%的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休閑體育方面的知識學習,因此這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無法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一是,深化理論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為休閑體育運動在高校的開展做好理論研究,學校以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宣傳,通過媒體、講座、體育課程安排(包括體育理論課)、課外體育活動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學校有關部門以及體育教師應從宣傳引導、制度和課堂改革等多方面著手,對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進行積極科學地引導和培養(yǎng),使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體育價值觀,對休閑體育以及終身體育有深刻的認識.
二是,加強學校體育硬環(huán)境建設與管理,提供物質保障.各個學校要最大限度的加大學校休閑運動場地的建設和投入,加強學校體育硬件環(huán)境的建設,為大學生休閑體育的順利開展提供設施保障.另外,學校體育部門要做好體育場館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使用管理,真正的為學校休閑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場地和物質的保障,要最大限度的讓學生享有使用場地設施的權利.
三是,注重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和知識更新.體育教師作為高校休閑體育教學的主導者,首先,自身需要不斷地提高其專業(yè)知識,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從思想上重視休閑體育的觀念,從理論上學習休閑體育的內涵,從實踐上掌握休閑體育的技能;其次,教師需要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向學生傳遞終身體育的思想,尤其是通過休閑體育達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目的;再有,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新知識,了解最新信息,使自己的知識面和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從而真正成為一名休閑體育方面的專家.
四是,提高學生進行休閑運動的熱情.學校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來調動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休閑運動的比賽或者與休閑運動有關的趣味節(jié)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使學校的休閑運動氛圍更加的濃厚,通過學校的整體氛圍來帶動學生參與休閑運動的熱情,通過大多數同學來帶動少部分同學參與休閑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之中來提高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熱情.通過參與進來的模式讓學生對休閑體育運動感興趣,并真正的體會到將休閑體育運動作為終身體育的樂趣所在.
五是,加大開發(fā)休閑體育項目的力度,豐富體育運動項目的內容.學校相關部門可以組織人員到休閑運動開展較早、已經成規(guī)模的高校去學習,吸取他人的先進經驗,并進一步開發(fā)適合自己學校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以此來豐富本學校的休閑體育運動課程教學的內容;另外,學??梢匝埿蓍e體育運動專家、教練到自己的學校進行專業(yè)的培訓或者專業(yè)講座,通過專家的力量來加大休閑體育運動的開發(fā)力度.
休閑在當今世界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國際休閑研究權威人士預測,2015年以后,發(fā)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先進的發(fā)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后.由于我國休閑經濟和體育產業(yè)起步較晚,要想真正的成為一個具有高素質的“休閑”國家,就必須履行把“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切入點,并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等多個方面的不斷努力來真正實現該目標.
參考文獻:
[1]石振國,孫冰川.近年來我國休閑體育領域的研究成果評述[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33~36.
[2]孫靈.我國高校休閑體育研究綜述[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9,12:14~16.
[3]詹華寧.休閑體育內涵辨析[J].體育學刊,2011,18(5):38~42.
[4]程一軍.休閑體育教育:現代大學生的必修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2):67~69.
[5]石振國.現階段發(fā)展休閑體育的理性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