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明,秦大同,武文輝,陳立鋒,周志剛
(1.重慶大學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4;2.昆明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昆明 650093;3.中信重型機械公司,洛陽 471039)
土壓平衡盾構機(Shield Tunnelling Machine,STM)是盾構法掘進施工中的關鍵裝備,其刀盤驅動系統(tǒng)在施工中起著驅動刀盤切割巖土的作用,包括液壓馬達、主減速器、小齒輪/大齒圈減速單元。主減速器是盾構機的核心部件之一,采用三級行星齒輪傳動,結構復雜且功率密度高,動力學特性復雜。該主減速器多級行星齒輪的耦合振動會加速其疲勞失效,其動態(tài)性能對系統(tǒng)可靠性及整機運行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通過型式試驗分析減速器樣機動態(tài)性能,研究其振動噪聲特性,并驗證其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要求,是開展盾構機整機試驗及產品批量投產的重要工作。
國內外學者對行星齒輪動力學理論建模及分析有較廣泛的研究[1-7]。卜忠紅等[8]對行星齒輪動力學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在行星齒輪實驗方面,王世宇等[9]基于實驗分析了相位調諧對振動噪聲的影響,Kahraman等[10]實驗研究了行星輪系的邊頻帶特性,Ligata等[11]實驗分析了制造誤差對行星輪系均載及齒輪應力的影響,Kahraman[12]通過理論與實驗對比分析了齒圈變形對行星齒輪力學行為的影響。Bartelmus[13]在變載環(huán)境下對行星齒輪振動進行了監(jiān)測分析。以上研究主要針對單級行星齒輪傳動,未涉及齒輪—箱體耦合振動噪聲分析。本文基于試驗模態(tài)分析理論,進行盾構機三級行星減速器的模態(tài)試驗,獲取系統(tǒng)模態(tài)頻率。采用背靠背能量回饋實驗臺架測試方案,測量額定工況下減速器的振動噪聲。綜合模態(tài)分析及振動噪聲實驗,研究盾構機減速器動態(tài)特性,評價其動態(tài)性能,為結構優(yōu)化及減振降噪提供參考數(shù)據。
實驗模態(tài)分析(EMA)是理論模態(tài)分析的逆過程。通過實驗測得激勵和響應的時間歷程,運用數(shù)字信號處理技術求得頻響函數(shù),并計算獲取系統(tǒng)模態(tài)參數(shù)。對于行星減速器,其動力學問題簡化為n個自由度的線性定常系統(tǒng),系統(tǒng)運動微分方程可表示為[14]:
式中,M為質量矩陣,C為阻尼矩陣,K為剛度矩陣,f(t)為激勵矢量,x為位移響應矢量。
對(1)式作初始條件為零的拉氏變換可得:
式(2)可寫成:
其中H(s)=(s2M+sC+K)-1為傳遞函數(shù)矩陣。
令s=jω,則可得:
式中 H(ω)=(-ω2M+jωC+K)-1為位移頻響函數(shù)矩陣。設mr,kr,cr和φr分別為第r階模態(tài)質量、模態(tài)剛度、模態(tài)阻尼和模態(tài)振型,則第l個響應點與第m個激振點之間的頻響函數(shù)可表示為[15]:
頻率函數(shù)矩陣的任一行或任一列都包含模態(tài)分析的全部信息,所以采用多輸入單輸出(MISO)或單輸入多輸出(SIMO)方法都能達到實驗模態(tài)分析的數(shù)據采集要求。
在實測中,可由功率譜密度獲取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函數(shù),其表達式為:
式中GFX(ω)為互功率譜密度,GFF(ω)為激勵的自功率譜密度。為了解響應與激勵之間的線性相關度,通過引入相干函數(shù)進行評價,其表達式為:
式中GXX(ω)為響應自功率譜密度,相干函數(shù)γ2取值在0~1之間,值接近1時,表示響應信號和激勵信號經平均后存在很好的線性關系[16],模態(tài)實驗數(shù)據比較理想。
盾構機減速器的模態(tài)實驗選擇多點激振單點拾振脈沖激勵法進行信號采集,可獲取頻率響應函數(shù)矩陣的某一行數(shù)據。脈沖激振是一種瞬態(tài)激振方法,理論上脈沖函數(shù)在無限頻率范圍是連續(xù)恒定的,能量主要集中低頻段,可有效激發(fā)出系統(tǒng)多階頻率的振動模態(tài)。為確定減速器實際工作中的振動特性,模態(tài)實驗采用原裝支撐,模擬現(xiàn)場安裝的邊界條件。減速器箱體通過支架固定在平臺上,兩端轉軸分別聯(lián)接輸入輸出單元。盾構機行星減速器模態(tài)實驗原理圖如圖1所示。為避免模態(tài)泄漏,在減速器表面設置80個錘擊點,以確保激發(fā)出減速器各階模態(tài)。用帶力傳感器的脈沖錘激振減速器,通過加速度傳感器拾取響應信號,將測取的激振力信號f(t)和振動信號x(t)經信號調理后輸入LMS Test.Lab信號處理系統(tǒng),從而求得傅氏變換后的頻域信號F(ω)和X(ω),并按式(5)計算出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函數(shù)H(ω)。
按實驗方案依次錘擊激勵點,獲得各激勵點與響應點的頻響函數(shù)、互功率譜、自譜及相干函數(shù)。如圖2所示為其中一測點的相干系數(shù),其值主要分布在0.95以上,并且其它測點的相干系數(shù)也較理想,表明所測數(shù)據可信度較高。選擇模態(tài)分析數(shù)據,輸入LMS Time MDOF進行模態(tài)分析,設定分析帶寬及模態(tài)階數(shù),采用最小二乘法復指數(shù)經過模態(tài)擬合得綜合頻響函數(shù)如圖3所示,前8階模態(tài)頻率如表1所示。
表1 減速器低階模態(tài)頻率Tab.1 Low-order modal freq.of reducer
由于三級行星減速器傳動比大,輸出軸轉速低扭矩大,加載機難以有效控制負載和轉速,因此實驗采用背靠背(back-to-back)測試方案。盾構減速器背靠背試驗臺組成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直流調速電機,轉矩轉速傳感器,被測樣機,陪測樣機和直流發(fā)電機。驅動電機經被測樣機減速后,再經陪測樣機增速,使得負載電機能較準確地施加載荷。兩臺轉矩轉速傳感器分別安裝在被測樣機的兩端,用以測量減速器的輸入輸出轉矩轉速。
實驗采用雙直流電機能量循環(huán)減速器試驗臺,驅動加載控制采用Siemens變頻調速電控系統(tǒng)。直流電機拖動被測減速器運轉,再經陪測減速器帶動直流發(fā)電機發(fā)電,通過將發(fā)電機的電樞和電動機的電樞并聯(lián)在一起,組成直流能量回饋系統(tǒng)。臺架運行只需從電網補充系統(tǒng)的能量損耗,特別是對于長時間運行的疲勞實驗具有很好的經濟性。發(fā)電機對于被試減速器是負載,調節(jié)發(fā)電機勵磁電流大小,從而改變負載轉矩大小,以實現(xiàn)電加載控制。
盾構機減速器上的傳感器布置如圖5所示,各測點均為耦合振動相對突出位置。圖中1~6號位置依次為輸入軸承外側、第1級齒圈、第2級齒圈、第3級齒圈、輸出軸承及支架,各位置都采用三向加速度傳感器(B&K4326)分別采集X、Y、Z三個方向的振動響應。在進行負載實驗前,先在額定轉速下進行空載實驗,正反各跑合兩小時。在空載試驗合格后更換潤滑油,在額定轉速下,逐級加載試驗,每級載荷試驗達到油溫平衡一小時后再增加一級(約20%額定負載)。實驗提取了各種工況的振動噪聲數(shù)據,這里只對加權統(tǒng)計額定工況的振動噪聲信息進行分析。額定工況加載數(shù)據為:負載72 kN·m,輸入轉速565 r/min,功率83 kW。臺架運行振動測試現(xiàn)場如圖6所示。
實驗采樣參數(shù)設置為:采樣帶寬6 400 Hz(采樣頻率12 800 Hz)、分辨率1 Hz。實驗可獲取各測點三個方向的振動加速度數(shù)據,其中測點1~6號的Z方向振動加速度峰值依次為:2.64g、4.12g、5.03g、2.36g、2.12g和2.71g(g=9.8 m·s-2)。第2 級齒圈振動加速度峰值最大,這可能與第2級行星架和太陽輪均為浮動有關。由于篇幅原因,這里只列出輸入軸承、第2級齒圈和輸出軸承的Z方向振動加速度曲線如圖7(a)~圖7(c)所示,其對應的頻譜及細化譜(0~300 Hz)分別如圖8和圖9所示。在額定工況下,根據盾構機減速器齒輪參數(shù)可計算其特征頻率如表2所示,特征頻率主要集中在500 Hz以下,與結構固有頻率相差較大,系統(tǒng)在此工況下運行不會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
表2 減速器運行特性頻率Tab.2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of reducer
通過系統(tǒng)特征頻率分析可知,9.4 Hz、50 Hz、151 Hz和170 Hz等頻率分別為輸入軸頻、第2級嚙頻、第2級3倍嚙頻及第1級嚙頻,340 Hz和510 Hz分別是第1級2倍嚙頻和3倍嚙頻。系統(tǒng)振動頻率范圍主要集中在0~2 000 Hz,500 Hz以下主要表現(xiàn)為特征頻率,500 Hz以上主要表現(xiàn)為減速器結構頻率。依據頻譜圖可看出,高速端由于剛性較小,特征頻率成分對振動的貢獻較大,輸入軸承的最大振動頻率151 Hz為第2級3倍嚙頻;低速端剛性相對較大,系統(tǒng)結構頻率對振動的貢獻較大,齒圈2和輸出軸承的最大振動頻率為1184 Hz,與減速器第2階固有頻率相近。振動信號邊頻特征不明顯,表明齒輪系統(tǒng)運行無偏心,減速器制造裝配精度較高[17]。
圖7 加速度響應Fig.7 Acceleration response
依據所測量的各測點振動加速度數(shù)據,運用數(shù)值積分方法,可計算出各測點的振動速度。在順車和逆車運行下,各測點三個方向的振動速度均方根值(RMS)如表3所示。振動速度總體上是高速端大于低速端,Y方向大,Z方向次之,X方向小,順車比逆車時相對略大一些。振動速度RMS最大值出現(xiàn)在輸入軸承Y方向,順車和逆車分別為6.7 mm/s和6.2 mm/s。前節(jié)分析了加速度最大值在第2級齒圈Y向(徑向),但由于其徑向剛度相對于輸入軸承要大,振動頻率高,加速時間短,以致振動速度相對較小。
表3 各測點振動速度RMS值統(tǒng)計表(mm/s)Tab.3 Vibration velocity RMS of each point(mm/s)
振動烈度是表示振動強烈程度的量,依據標準不同目前主要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采用各測點最大振動速度有效值表示,另一種是采用各測點振動速度有效值的合成值表示。此處選擇后一種振動烈度,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
式中,VS為振動烈度;VX、VY、VZ分別為三個互相垂直方向上的振動速度有效值;NX、NY、NZ分別為三個互相垂直方向上的測點數(shù)。計算出順車和逆車的振動烈度分別為5.18 mm/s和4.87 mm/s,順車和逆車綜合振動烈度為5.02 mm/s。由于安裝支架剛性較差且采用壓板固定,支架的振動較為明顯,使得減速器臺架運行整體振動偏大,但基本能滿足設計要求。如果改進支架結構及安裝方式,減速器臺架運行的測點振動速度RMS最大值及振動烈度能降低到2 mm/s以下。
齒輪系統(tǒng)運行產生的動態(tài)接觸力會引起振動并幅射出噪聲,噪聲測量與分析是齒輪箱動態(tài)性能評價及故障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17-18]。盾構機減速器噪聲實驗根據GB/T 16538-1996標準進行,采用聲壓法測定噪聲等級及特性。被測樣機作為聲源基準體,假設其恰好被一矩形包絡面包圍,該包絡面就是實驗的基準體表面。傳聲器放置的表面稱為測量表面,它與基準體表面的距離通常設為1m。聲壓法噪聲測量示意及測點分布如圖13所示。由于減速器兩端連接件及地面對其噪聲有反射,認為減速器有三個自由表面可用來作為測量表面,圖10中1~3號為基本測點,4~7號為附加測點。
圖11所示為噪聲測度現(xiàn)場。為減少背景噪聲的干擾,在直流電機和發(fā)電機上加蓋了隔聲罩(內壁附有泡沫塑料),以屏蔽其部分噪聲。加蓋隔聲罩后,背景噪聲從84 dB下降到了76dB,有效降低了背景噪聲。數(shù)據采集主要硬件包括:B&K 4190聲壓探頭(配2669前置放大器)和 LMS SC305數(shù)采前端(配 PQMA模塊)。
圖10 噪聲測點分布Fig.10 Measurement point
圖11 噪聲測試現(xiàn)場Fig.11 The scene of noise test
測試采樣頻率為12.8 kHz,分辨率為1 Hz,實驗依次測取了圖10中各測點的聲壓數(shù)據,其中測點1聲壓有效值為0.66 Pa。根據聲壓級的定義:Lp=20lg(P/P0),式中P為聲壓有效值(Pa),P0=2×10-5Pa為參考聲壓,可計算出未計權的物理量聲壓級為90 dB。圖12為聲壓頻譜圖,主要頻率成分集中在2 kHz以內,0.5 kHz以下特征頻率較為突出,聲壓最大峰值頻率出現(xiàn)在50 Hz(第2級嚙頻),其中細化譜顯示,低頻域峰值頻率主要出現(xiàn)在第1、2級嚙頻及倍頻位置,邊頻帶調制不明顯。噪聲實驗數(shù)據與減速器振動信號在頻域上能很好地吻合,這表明采用隔聲罩屏蔽背景噪聲效果明顯,噪聲測試結果可信度較高。
圖13所示為聲壓計權頻譜圖,可以看出通過A計權后,衰減了1 kHz以下低頻段的聲壓作用,增益了1 kHz以上中頻段的聲壓作用,聲壓最大峰值頻率出現(xiàn)在1 180 Hz(減速器結構振動頻率)。A計權聲壓有效值為0.37 Pa,聲壓級為85 dB(A)??紤]背景噪聲及陪測樣機噪聲影響,應對測量值進行修正。綜合各測點聲壓級,依據GB/T 16538修正后的聲壓級為82 dB(A),滿足項目技術指標及設計要求。通過圖14聲壓1/3倍頻程圖,可以看出對噪聲貢獻最大的頻率段是50 Hz倍頻程和1 250倍頻程,分別對應的是減速器的特征頻率和結構振動頻率。
圖12 聲壓數(shù)據頻譜(細化譜)圖Fig.12 Frequency(zomm)spectrum
圖13 聲壓數(shù)據計權頻域圖Fig.13 Frequency spectrum by A-weighting
圖14 聲壓1/3倍頻程圖圖Fig.14 Sound pressure 1/3 Octave spectrum
基于實驗模態(tài)分析理論,通過實驗獲取了盾構機減速器頻響函數(shù),確定了其結構固有頻率。實驗各測點相干系數(shù)主要分布在0.95以上,所測模態(tài)數(shù)據可信度較高。第1階固有頻率為830 Hz,前8階固有頻率主要集中3 200 Hz以內。在額定工況下,系統(tǒng)特征頻率主要集中在500 Hz以下,與結構固有頻率較遠,減速器在額定工況下運行不會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
設計了背靠背能量回饋實驗臺架方案,測量了額定工況載荷下各測點振動信號。實驗數(shù)據表明,第2級齒圈振動加速度峰值最大,系統(tǒng)振動頻率范圍主要集中0~2 kHz。減速器高速端剛性較小,特征頻率成分對其振動的貢獻較大;低速端剛性相對較大,系統(tǒng)結構頻率對其振動的貢獻較大,貢獻最突出的是第二階結構固有頻率。運用數(shù)值積分方法,計算了各測點的振動速度響應及有效值,基于各測點振動速度,得到盾構機減速器振動烈度為5.02 mm/s。由于實驗臺所用減速器安裝支架剛性較差,使得減速器臺架運行整體振動有所增大,但基本能滿足設計要求。
根據GB/T 16538-1996測量了減速器臺架運行噪聲,綜合各測點聲壓數(shù)據,修正后的聲壓級為82 dB(A),滿足項目技術指標及設計要求。頻譜分析顯示,噪聲實驗數(shù)據與減速器振動信號在頻域上能很好地吻合,采用隔聲罩降低背景噪聲效果明顯,噪聲測試結果可信度較高。振動噪聲信號邊頻特征不明顯,表明齒輪系統(tǒng)制造裝配精度較高,減速器運行平穩(wěn)。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土壓平衡盾構機三級行星減速器動態(tài)性能符合設計要求,達到了預定目標。
[1] Kahraman A.Planetary gear train dynamics[J].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1994,116(3):714-720.
[2]Lin J,Parker R G.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planetary gear free vibration[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1999,121(3):316-321.
[3]Abousleiman V,Velex P.A hybrid 3D finite element/lumped parameter model fo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planetary/epicyclic gear set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6,41(6):725-748.
[4]宋軼民,許偉東,張 策,等.2K-H行星傳動的修正扭轉模型建立與固有特性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06,42(5):16-21.
[5]孫 濤,沈允文,孫智明,等.行星齒輪傳動非線性動力學方程求解與動態(tài)特性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02,38(3):11-15.
[6]朱恩涌,巫世晶,王曉筍,等.含摩擦力的行星齒輪傳動系統(tǒng)非線性動力學模型[J].振動與沖擊,2010,29(8):217-220,236.
[7]Guo Y C,Parker R G.Sensitivity of general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vibration modes to model parameters[J].ASME,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2010,132(1):011006.
[8]卜忠紅,劉 更,吳立言.行星齒輪傳動動力學研究進展[J].振動與沖擊,2010,29(9):161-166.
[9]王世宇.基于相位調諧的直齒行星齒輪傳動動力學理論與實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
[10]Inalpolat M,Kahraman A.A ther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modulation sidebands of planetary gear set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9,323(3):677-696.
[11] Ligata H,Kahraman A,Singh A.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anufacturing errors on the planetary gear stresses and planet load sharing[J].ASME,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08,130(4):041701.
[12] Kahraman A,Ligata H,Singh A.Influence of ring gear rim thickness on planetary gear set behavior[J].ASME,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10,132(2):021002.
[13]Bartelmus W,Zimroz R.Vibr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planetary gearbox under varying external load [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9,23(1):246-257.
[14] Meeirovitch L.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s[M].New York:McGraw-Hill,2001.
[15]李德葆.實驗模態(tài)分析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6]王 基,吳新躍,朱石堅.某型船用傳動齒輪箱振動模態(tài)的試驗與分析[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7,19(2):55-58.
[17]丁 康,李巍華,朱小勇.齒輪及齒輪箱故障診斷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18] Smith J.Gear noise and vibration[M].New York:Marcel Dekker In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