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喝茶、喝酒、聽聽琴音,這些事兒有用嗎?表面上看,還真沒用。
從這個時代的追求來看,升官、發(fā)財、出名,要做就要做與此有關的事兒,因為有用,而一個人喝喝茶、喝喝酒、聽聽琴,實在沒用。因為,一個人在那兒,既不創(chuàng)造財富,又不營造關系,于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甚至被當做是可憐的。
太多有用的事把無用的事推到了邊緣。人群中,人們只愿意結識對自己有用的人。名片上的身份決定了哪一張因無用而該撕,哪一張又因有用而該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就越來越少,甚至時間長了,我們的人生都開始干澀無趣起來。無用的事或人,真的無用嗎?
2011年,海峽兩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畫作《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大展。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陽。那里的人們,人人都在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圖》而驕傲自豪。仔細一聊,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過七十的畫家黃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時間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們也在為名忙為利忙,而黃公望與他的畫作,不過是一個看似無用的人做了一件無用的事而已。耐人尋味的是,當年這幅畫,黃公望正是畫給道友無用師的,因此也有人稱這幅畫卷為《無用師卷》。然而千百年過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煙消云散;卻是當年那無用的老人,用清靜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禿的畫筆,留下的畫作顯赫起來,終成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偉大的記憶,并越來越為這座小城帶來資金、帶來財富、帶來關注。一個無用的人送給無用師的畫作卻真的有用起來。這該是怎樣的一個輪回?無用的事,真的無用嗎?
遠方的事,只是一面鏡子,當下的路,還得要我們自己深一腳淺一腳地走。
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怎么還不幸福?
有人說,想要幸福,三個詞很關鍵——物質(zhì)、情感與精神。物質(zhì)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于是,人們都想夯實這個基礎,慢慢產(chǎn)生了一個錯覺,以為物質(zhì)目標實現(xiàn)了,幸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墒亲咧咧镔|(zhì)基礎不差了,國家的GDP成了世界第二,小汽車的銷量也成了世界第一,但錢包鼓起來的人們卻不幸地發(fā)現(xiàn):幸福并沒有如期而至,反而漸行漸遠。問題出在了哪兒?仔細想想,除了物質(zhì),情感與精神這兩個層面,您關照得夠嗎?情感可是幸福的依靠,精神更是幸福的支柱。如果物質(zhì)是正分,還很高,可情感與精神都是負分,加起來,你的幸福總分,會不會是負數(shù)?
光做與錢與權與名有關的事,看似都有用,就真的夠用嗎?
新聞于我,是事業(yè)是功名,可從現(xiàn)實的角度看,常常是必須堅持的苦役。如若沒有強迫自己閑下來的愛樂時光,沒有同樣看似無用的喝酒喝茶甚至發(fā)呆的時光,苦役早已不堪重負。于是我逐漸明白,正是這些無用的事平衡了生活中必有的苦,甚至有時覺得這些事才是人生中最有用的事。人生是條單行線,如若只為目的而忘了過程,人生其實才真的是苦役。
到了該多做些無用的事,為無用的事正名也為人生正名的時候了。
茶、酒、琴又或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一些時間給看似無用的事,這才是目標。心不靜,幸福來不了;人沒有更多與內(nèi)心對話的機會,生命鮮活不起來??傄袀€機會和忙亂告別,把更好的人生拿起來。
(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