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民 郭達群 方曉梅
(廈門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廈門 361012)
廈門市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王惠民 郭達群 方曉梅
(廈門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廈門 361012)
本文通過對廈門市38家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后藥品使用人數和費用情況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基層醫(yī)療機構在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使用的藥品類別基本為基本藥物目錄所覆蓋;基本藥物實施前使用人數排名前100位的藥品中99種在基本藥物目錄內或可由目錄藥品替代;實施前使用人數和發(fā)生費用排名前列的藥物品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用藥等),在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變化不大。結論:基本藥物目錄基本能夠滿足基層醫(yī)療機構的用藥需求。
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需求
2010年1月,福建公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和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以下簡稱基層醫(yī)療機構)開始使用《福建省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用藥目錄(2009版)》,目錄涵蓋國家基本藥物307種及福建增補藥物148種。2010年12月,廈門市又將70個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甲類藥品及21個慢性病藥物,納入市級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機構目前使用的基本藥物共有546種。
為全面考察基本藥物與基層用藥需求的適應程度,課題組對廈門市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品種及使用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調查。
調查對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后,基層醫(yī)療機構藥物使用人數、品種、數量及費用等情況進行比較。根據研究需要,調查選取2009年7-12月為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的研究時段(以下簡稱政策實施前),2011年7-12月為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的研究時段(以下簡稱政策實施后)。所需數據源于基層醫(yī)療機構上傳到廈門市醫(yī)療保險信息系統(tǒng)的相關信息。
表1 廈門市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基本藥物使用情況
表2 民族藥、其他中成藥和診斷用藥的使用情況
表3 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使用人數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通過對38家基層醫(yī)療機構政策實施后基本藥物使用情況的統(tǒng)計(見表1),可以發(fā)現(xiàn),基層醫(yī)療機構共使用440種基本藥物,占總藥品數的80.59%。其中國家、福建省及廈門市規(guī)定或增補藥物的品種使用率分別為86.97%、83.11%和54.95%。統(tǒng)計時段內,基層醫(y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的總費用為5771.84萬元,國家、省、市基本藥物使用人數占總人數比例分別為90.13%、 73.03%和46.79%。實際品種使用率、使用人數及費用占比最大的均為國家基本藥物。
根據福建省醫(yī)保藥品編碼分類規(guī)則(藥品編碼前3位相同為同一治療分類),對比政策實施前后使用的藥品類別可以發(fā)現(xiàn):政策實施前為51類,實施后為48類,政策實施后使用藥品類別數為實施前的92.16%。政策實施前后相差的3類為民族藥、其他中成藥和診斷用藥。不過,診斷用藥中的部分品種已被納入基本藥物范圍,而民族藥、其他中成藥和診斷用藥3種類別藥物在基層的使用人數及費用都較少(見表2)。因此,總體來看,基本藥物基本覆蓋了政策實施前基層醫(y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類別。
據統(tǒng)計,政策實施后使用人數排名前15位藥品的總使用人數占總就診人數的比例(以下簡稱人數占比)高達90.51%,使用費用排名前15位的藥品的總使用費用占總藥品費用的比例(以下簡稱藥品費占比)達84.23%。
2.2.1 使用人數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匯總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后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中各類藥品的使用人數,按使用人數多少(人數占比)排序,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分別見表3、表4。
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使用人數前5位的藥物類別為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清熱劑、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痛風藥、非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政策實施后使用人數前5位的藥物類別變化為清熱劑、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痛風藥及理血劑。
2.2.2 使用費用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匯總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后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中各類藥品的使用費用情況,按使用費用高低(藥品費占比)排序,排名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分別見表5、表6。
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使用費用前5位的藥品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激素及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類藥物、理血劑、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及清熱劑;政策實施后使用費用前5位的藥物類別變化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理血劑、激素及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類藥物、清熱劑及骨傷科用藥。
表4 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使用人數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表5 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使用費用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2.3.1 政策實施前后藥品類別分析
從表3到表6可以發(fā)現(xiàn),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后,使用人數排名前15位的藥品有13類一致,使用費用排名前15位的藥品有12類一致,不一致的幾類藥品均位于10名以后,且其人數、費用占比相對較低?;舅幬镎邔嵤┖笠陨细黝愃幤肪驮\人數、費用均有所增加,說明政策實施前在基層醫(yī)療機構就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患者,在政策實施后依舊前往基層醫(yī)療機構就診。此外,排名前15位的藥品類別變化不大也說明政策實施前后的居民疾病譜類似。
2.3.2 政策實施前后藥品占比分析
對政策實施后使用人數占比前5位的藥品類別進行統(tǒng)計,前5位藥品的使用人數占比為75.60%。前5位的藥品使用人數占比除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外均上升。一方面,說明清熱劑、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痛風藥、理血劑等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藥品基本能夠滿足基層用藥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基本藥物政策對于規(guī)范基層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一定效果。
對政策實施后藥品費占比前5位的藥品類別進行統(tǒng)計,前5位藥品費占比61.86%。前5位的藥品使用費用均較政策實施前有所增長,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物及理血劑、清熱劑、骨傷科用藥比例均較政策實施前明顯增長,激素及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類藥物稍下降,但其中基層常用的胰腺激素及其他調節(jié)血糖藥(糖尿病用藥)藥品費占比(9.18%)較前(8.97%)有所增長。這同樣說明基本藥物能夠基本滿足基層醫(yī)療機構的用藥需求。
表6 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使用費用前15位的藥品使用情況
表7 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前后藥品品種差異情況
2.3.3 政策實施前后人數及費用增幅分析
由表4可知,清熱劑、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理血劑、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痛風藥的就診人數及藥品費增幅均明顯大于總人數、總藥品費用的增長幅度(分別為211.09%與157.83%),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的就診人數增幅及藥品費增幅低于總體水平。
由表6可知,循環(huán)系統(tǒng)用藥、理血劑、清熱劑、骨傷科用藥的就診人數及其藥品費增幅均明顯大于總人數、總藥品費用的增長幅度,激素及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類藥物的就診人數增幅及藥品費增幅略低于總體水平,但其中胰腺激素及其他調節(jié)血糖藥(糖尿病用藥)的就診人數和藥品費增幅(分別為307.84%、161.43%)大于總體水平。排名前15位的藥品中,除以上5類藥品外,化痰止咳平喘劑、呼吸系統(tǒng)用藥物等常見病用藥的就診人數及費用增幅均大于總體水平。這說明在基層醫(yī)療機構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就診人數增加的大背景下,相對其他疾病就診人,有更多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患者愿意到基層醫(yī)療機構就診。
對政策實施前基層醫(yī)療機構所有藥品的使用情況,按照使用人數排名,對前100種藥品與基本藥物進行比較(表7),可以發(fā)現(xiàn):使用人數前100位的藥品中有66種為基本藥物,總費用1037.03萬元,占前100位藥品使用總費用的72.14%;有33種可由同類基本藥物替代;無基本藥物替代的品種僅為1種,即苯扎氯銨貼(邦迪創(chuàng)可貼),且其人均使用率較低,僅為0.12%??傮w來看,政策實施前基層醫(yī)療機構使用人數排名前100位的藥品大部分均為基本藥物或可由同類別基本藥物所替代。
經過以上分析可發(fā)現(xiàn),在統(tǒng)計時段內,基層醫(yī)療機構使用率最高和使用人數、費用占比最大的藥品均為國家基本藥物,這說明嚴格按照遴選原則制定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基層臨床選藥提供了合理的空間,與基層用藥需求基本吻合。
基層醫(yī)療機構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保證了患者的基本用藥需求,同時引導了患者“小病進社區(qū)”,基層就診人數明顯增加,患者費用負擔明顯下降,為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患者的方便就診和有效治療提供了保障,在“?;尽钡耐瑫r,起到了“強基層”的作用。不過,針對慢性病的管理,更需要基本藥物制度能夠盡快延伸到二、三級醫(yī)療機構,以保障慢性病治療上的銜接和雙向轉診渠道的暢通。
[1]王莉,張川.我國和WHO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比較分析[J].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9,9(11): 1175-1176.
(本欄目責任編輯:趙永生)
Analysis on Essential Medicine Service Conditions at Basic–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Xiamen
Huimin Wang, Daqun Guo, Xiaomei Fang (Xiamen Social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Center, Xiamen, 361012)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user number and the cost of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 we find that the medicines used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 almost in the Essential Medicine List now. In our study, 99 of the 100 most used medicin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 are essential medicines or could be replaced by essential medicines. The medicines used by most people and spend most (generally the medicines for the common diseases,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s and chronic diseases), change littl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 Finally,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essential medicines in Xiamen are sufficient for the basic-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basic-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essential medicine, demand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2)7-54-4
10.369/j.issn.1674-3830.2012.7.16
2012-4-29
王惠民,廈門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副主任,負責醫(yī)療保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