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琴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人們對就醫(yī)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yī)療服務由技術競爭轉向服務競爭[1]。為了適應當前醫(yī)療服務的需求,必須開展優(yōu)質服務,提高護理質量[2]。滿足患者的需要,是21世紀發(fā)展的要求,也是現代化護理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010年衛(wèi)生部在全國發(fā)起“優(yōu)質護理服務”號召,本科室也響應號召精神,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制定優(yōu)質護理服務措施,強化護理人員優(yōu)質服務意識,激發(fā)護理人員學習業(yè)務技術的積極性,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和手術醫(yī)生的協(xié)作精神。這不僅提高了醫(yī)療護理人員素質管理、技術管理、環(huán)境管理、文化管理及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和以整體護理為根本的護理服務質量,使圍手術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順利地渡過手術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全程、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提高??谱o理內涵,最終達到手術患者滿意、員工滿意、領導滿意的“三滿意”,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目標。護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護理的服務品質,護理人員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關鍵要從群體形象著手,即樹立精神飽滿、表情親切、態(tài)度和藹、言語溫柔、動作輕穩(wěn)的護理形象。轉變護理人員服務理念,倡導“五心”服務,做到“五個一”服務[3]。幫助患者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使護患關系融洽,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患者身心愉快,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2.1 術前訪視,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手術患者在承受身體痛苦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同時,其家屬也承受著難以解脫的壓力[4]。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持,滿足其心理要求。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要對擇期手術患者做好術前訪視。首先到患者科室閱讀病歷、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一般情況、是否有感染病史及藥物過敏史等。必要時查看相關資料,以便能更及時、準確地為患者提供術前指導。然后到病房患者床旁,面帶微笑地做自我介紹,耐心、和藹地與患者交談,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做好術前心理護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溫度、手術體位、手術方式、麻醉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進入手術室前的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屬該手術大致所需時間,并告知家屬在等候區(qū)耐心等待并給予信息支持。告知其手術整個過程中有護士陪伴著并對其進行護理,耐心地講解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講解有關注意事項及術前禁忌,并根據不同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向患者做相應的介紹和相應的指導工作。把患者進入手術室的思想顧慮及恐懼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2.2 術中安全護理,提高優(yōu)質護理服務質量 進入手術室的患者大都較為緊張脆弱,手術室護士有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使患者感到刺激的因素,滿足患者生理舒適需求[5]。因此,巡回護士應通過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盡可能為患者排憂解難,幫助患者解除思想顧慮。手術室溫度維持在22~24 ℃,濕度維持在40%~60%,并根據患者需要適當增減蓋被,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移動患者時要輕抬輕放。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根據手術室安全核查表逐項核查患者,核對腕帶,安慰患者,根據病情建立靜脈通路。在麻醉前及消毒皮膚前,再次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即由手術醫(yī)生或者麻醉醫(yī)師主持,巡回護士共同參與,核對患者的腕帶、病歷,并大聲讀出患者的所有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患者的體位等各項內容,要聽到回答“對”確認無誤之后方可開始手術。要盡可能使患者在手術臺上感到舒適,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有責任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例如:無論是哪個年齡階段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的軀體不要過分暴露,責任心較強的護士處處都會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不會讓患者過度裸露。護士在為任何患者做任何一項操作時都要做到嘴甜一點、心細一點、溫柔一點、動作快一點、腦筋活一點、理由少一點、效率高一點。 手術結束時用鹽水紗布擦凈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為患者穿好衣褲并蓋上棉被,同時面帶微笑地告知患者“手術結束了,現在送您回病房,您感覺還好吧?”等等。無論做哪項工作都要為患者著想,使患者感覺到自己仍是整體的、社會的人。
2.3 術后隨訪,提高管理水平 患者家屬最關注的是患者手術進展情況,患者家屬對“ 術后康復指導知識”的需求最高,非??释@得更多的術后康復指導知識,以便自己能更好地參與到患者的術后康復工作中,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求[6]。認真總結術后追蹤訪問患者手術效果,了解配合手術的不足及優(yōu)缺點、經驗,是護理安全質量的基石,是優(yōu)質服務的關鍵,是防范和減少醫(yī)療事故及糾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手術室通過開展優(yōu)質護理,在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的基礎上,改變了以往只忙于手術而忽略了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7]。提高了護士的全面素質,改善了護患關系,使圍手術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服務。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溫馨護理”的護理理念。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提高了服務滿意度,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使患者身心愉快,提高了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總之,手術室實行“優(yōu)質護理服務”就是根據醫(yī)生、患者的要求,實實在在為醫(yī)生及患者著想,為患者提供更加溫馨、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1] 劉亞林,李斌,王向東,等.醫(yī)院文化建設[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9,17(22):57.
[2] 陳谷霖,李才平.全程優(yōu)質親情護理實施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7):52.
[3] 桂慧華,駱秋芳.特需病房護理服務文化的應[J].護理學雜志,2007,7(22):62-63.
[4] 孫轉蓮.手術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2):303-304.
[5] 吳寶青.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雜志,2007,21(35):28-30.
[6] 吳多育.患者家屬手術等候期的需求調查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8,10(20):35-36.
[7] 郭玉潔,孟萌,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發(fā)展現狀的分析與思索[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9):13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