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澤平
(雙峰縣第五人民醫(yī)院 湖南雙峰 417700)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腹部外科中常見的急腹癥,它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臨床癥狀及體征不典型的特點,再加上小兒敘述能力差,體格檢查不合作,容易誤診。闌尾炎的病因主要有闌尾管腔阻塞,細菌入侵。目前國內外臨床醫(yī)學中對于小兒急性闌尾炎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以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闌尾炎患兒進行臨床資料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組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9個月~10歲,平均(3.9±2.4)歲,其中<1歲的8例例,1~5歲的21例,5~10歲的33例,病程:16~56h,平均(23.4±2.8)h。
本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現(xiàn),轉移性右下腹痛31例,上腹痛3例,下腹及臍周痛15例,局部肌緊張及反跳痛6例,全腹肌緊張及反跳痛7例?;純壕驮\時伴發(fā)熱癥狀(37.5~39.5℃)的有58例,伴消化道癥狀的有19例,伴上呼吸道癥狀的有5例。
62例患兒的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白細胞(10~15)×109/L的有20例,(15~20)×109/L的有31例,>20×109/L的有11例,中性粒細胞>0.80者的有57例。B超檢查提示:單純性闌尾炎闌尾腔呈現(xiàn)低回聲區(qū),腸管蠕動異?;钴S。化膿性闌尾炎闌尾壁增厚,部分闌尾壁已呈雙層壁粗糙不均,闌尾腔增大呈低回聲區(qū),蠕動不活躍,闌尾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壞疽性闌尾炎闌尾壁呈雙重性,闌尾形狀歪曲呈“C”字形,闌尾腔呈現(xiàn)強弱不等的低回聲區(qū),腸管沒有活性。闌尾穿孔者做B超檢查可發(fā)現(xiàn)右下腹部形成包塊,呈現(xiàn)低回聲區(qū),回聲比較分散。
15例入院后因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不明確,經(jīng)B超提示闌尾區(qū)異常管狀低回聲區(qū)或低回聲包快,或經(jīng)腹穿刺抽出膿液,延遲診斷于12h后手術。做好術前準備,糾正患兒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根據(jù)藥敏試驗合理應用抗生素,術中止血要徹底,關閉腹膜后用0.9%生理鹽水加甲硝唑液沖洗切口。本組62例患兒中行手術的有53例,行保守治療的有9例,保守治療中有5例因保守治療無效,患兒中毒癥狀加重,轉為手術治療,手術治療58例中行單純闌尾切除術的有49例,4例行闌尾切除+腹腔引流術,2例行闌尾切除+腹腔抗生素沖洗,2例行闌尾切除+腹腔抗生素沖洗+腹腔引流,1例行腹腔膿腫引流術。
58例手術治療的患兒中切口感染的有3例,肺部感染的有1例,腸粘連的有1例。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術前、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術后加強換藥都能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與患兒建立信任關系,督促患兒及早下床適當活動能有效預防腸粘連。
本組62例患兒手術治療的有58例,4例行保守治療,58例手術治療的患兒中并發(fā)切口感染的有3例,肺部感染的有1例,腸粘連的1例,通過積極的治療方式,精心的護理措施,均治愈出院。單純性闌尾炎49例,化膿、壞疽性闌尾炎10例,穿孔性闌尾炎2例,周圍性膿腫1例,根據(jù)癥狀、體檢及輔助檢查,術前診斷與術后診斷均為闌尾炎者51例,符合率82.3%,術前診斷與術后診斷不相符11例,初步診斷為腸炎的4例,2例腸蛔蟲,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例腸系膜淋巴結炎,1例腸痙攣,誤診率17.7%。
急性闌尾炎是由于闌尾管腔阻塞,細菌入侵引起的一種外科常見病。闌尾動脈在生理上屬于終末動脈,管徑較小,供血差,細菌一旦侵入并繁殖,易造成闌尾缺血,甚至梗死和壞疽。由于小兒闌尾解剖生理特點是闌尾直徑較小,闌尾壁較薄,加之小兒腹壁肌肉發(fā)育不完善,大網(wǎng)膜發(fā)育不全,起不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再加上小兒抵抗力差,因此,易發(fā)生闌尾炎。雖然闌尾炎手術切口是以麥氏點作為標記點,但小兒盲腸游離,闌尾位置不固定,壓痛點偏離麥氏點[1],所以醫(yī)生在臨床操作中應靈活選用切口方式且術中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闌尾炎常以腹痛、發(fā)熱、惡心、嘔吐為首發(fā)癥狀,小兒多有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誘因,采集信息時,小兒主訴能力低,再加上疾病帶來的痛苦,小兒??摁[,不能安靜的敘述病情,容易誤診。這就要求醫(yī)生具有極好的耐心,仔細的鑒別。醫(yī)生態(tài)度需和藹,取得患兒的信任,盡量使患兒安靜,要家長鼓勵小兒積極配合檢查,詳細向家長了解病史,以便取得真實情況。注意觀察小兒姿勢,查體時動作輕柔,左右腹對比,或者先從左腹開始,逐漸移向右腹,從不痛的地方開始,逐漸移向痛的部位,仔細觀察患兒的痛苦表情,如同一區(qū)域捫壓引起患兒哭鬧與抵抗增強,可說明有壓痛及肌緊張,根據(jù)疼痛部位來判斷,而不可過分強調麥氏點固定壓痛體征。加強實驗室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以提高確診率。目前,國內外臨床醫(yī)學中,對于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主要通過查體與影像學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于疼痛癥狀較為劇烈的患兒,可以適量使用鎮(zhèn)定藥物,以保證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順利進行[2]。但鎮(zhèn)定藥要適量,以免掩蓋病情。鑒于闌尾炎的高發(fā)病率,因腹膜炎或右下腹痛壓性包塊,或伴有發(fā)熱白細胞升高等感染征象的腸梗阻來診時,不妨首先考慮闌尾炎的診斷[3],術后及時補充液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告知家長鼓勵患兒早期下床活動預防腸粘連。
總之,早期的詳細病史及認真、仔細的體格檢查是診斷闌尾炎的重要手段,使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措施,促進患兒健康的恢復。
[1]劉正凡,丁小兵,王文藝.51例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與治療分析[J].醫(yī)護論壇,2011,18(4):161~164.
[2]徐曉明.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診治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1(4):1418~1419.
[3]寧長青.43例小兒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治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0,14(8):9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