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萍
(永安市實驗小學,福建 永安 366000)
批注
——促進生本對話的有效途徑
曾麗萍
(永安市實驗小學,福建 永安 366000)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可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用頻繁的提問、繁瑣的講解代替了學生自己的閱讀,久而久之,不少學生養(yǎng)成了讀書不動筆墨也不動腦的壞習慣。批注式閱讀,是一種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以學生自覺為基礎(chǔ),自學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畫、注、批為載體的學習活動,它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激發(fā)語文課堂的活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適當?shù)那腥朦c進行研究、探索、批注,以促進對文本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葉老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闭n文中有些詞句,特別是那些表現(xiàn)文章中心、表達作者情感的關(guān)鍵詞,對于理解文本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批注,感受詞語所表達的情感,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我抓住“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引導學生思考: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xiàn)在文中哪些地方,你從哪些關(guān)鍵詞特別能看出他的神機妙算。學生帶著問題靜靜地細讀文本,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圈畫出關(guān)鍵詞,一邊體會一邊做上批注。也許學生做得并不全面,但每一個學生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收獲。有的抓住“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批注:諸葛亮叮囑魯肅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訴周瑜,說明諸葛亮知道周瑜想陷害他,而且知道魯肅忠厚老實靠得住,從中看出諸葛亮識人心,同時也看出諸葛亮辦事考慮周全;有的抓住“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批注:真是借箭的好時機啊,諸葛亮在立軍令狀時一定已算準了三天后必有大霧,他是胸有成竹??;有的畫出了“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一句話,并圈畫出了“一定”一詞,在旁邊批注:“一定”可以看出諸葛亮料事如神,他早就知道曹操生性小心謹慎、多疑,不敢輕易出兵……一整節(jié)課,學生都在興致勃勃地匯報自己在閱讀中所作的批注。通過批注交流,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詞句中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智過人。
學生讀課文時難免會遇到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才會真正進入文本,與文本對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將自己零碎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后通過交流,使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入,從而解決疑難問題。
質(zhì)疑式批注可以在課前預習時做好,也可以在課堂生成。如《我最好的老師》一文的教學,初讀了課文后,有位學生感到困惑:懷特森老師身為一位老師卻教給學生錯誤、虛假的知識,這不是糊弄學生、不尊重學生嗎?我覺得他不能算是個好老師。聽他這么一說,有些同學微張著嘴一臉茫然,有些同學輕輕點頭表示贊同,還有些同學舉高了手迫不及待地打算反駁。我覺得這個問題屬于學生閱讀時產(chǎn)生的困惑,應該讓學生自己解決。于是我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課文,在文中具體的語句中尋找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jù),做好批注。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不同觀點的學生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通過辯論,學生明白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他用獨特的教學方法,使我們明白了對人、對事物要敢于“質(zhì)疑”,如果自己認為是對的要敢于“堅持真理”的道理。當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后,我讓學生再修改或補充原來的批注。此時學生不再困惑,并作了如下的批注:“用心良苦!”“好!我們養(yǎng)成了質(zhì)疑的習慣,學會了時刻保持警惕?!薄罢媸莻€特別的老師!”“終生受益!”……
所謂情感焦點就是文本中能夠引起學生情感相互碰撞從而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地方。讓學生對這樣的語句進行批注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如《懷念母親》一文中“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幾句話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情感焦點,不少學生包括老師自己讀到這里都感覺很不是滋味。我就此讓學生體會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并和學生一起作批注。有的批注:我感受到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可見作者對母親有多么愛;有的批注:因為作者六歲就離開了母親,而且平時也很少回家,沒有很好地幫助母親分擔生活的壓力,最親最愛的母親的離去,讓作者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內(nèi)疚;有的批注:母親臨終之前都沒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一眼,心里一定很痛苦。母親是帶著遺憾、帶著不舍離開這個世界、離開自己的孩子的。作者一想起這些,真是心如刀絞。接著我也讀出自己所作的批注:失去了母親,作者感到內(nèi)心無比空虛、寂寞,似乎整個世界都變得一片黑暗,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沒有任何快樂。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他曾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好好供養(yǎng)母親??墒钱斔磳⒋髮W畢業(yè),即將有能力贍養(yǎng)母親的時候,母親卻離開了自己,這怎么不讓作者難過、悔恨?母親的去世,是作者終生的傷痛、終生的遺憾。通過這樣的批注交流,學生的心、學生的情和作者緊緊地貼在一起、融為一體了。
批注式閱讀,文章的表達方式是一個不容小看的“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特點,感受語言風格,品味文章的匠心獨運、精妙構(gòu)思。如教學《頤和園》這樣的課文,在引導學生批注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特別關(guān)注文章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從文章結(jié)構(gòu)方面進行批注,如首尾呼應、過渡自然、結(jié)構(gòu)清晰等;或從語言方面進行批注,如采用哪些修辭手法、語言有哪些特點等。
語文課不能沒有想象,想象是打開心靈的窗戶。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展開想象能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感悟,達到情感的共鳴,真正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如《老人與海鷗》一文,老人與海鷗情深意重,海鷗對待老人親如兒女。在老人去世、海鷗為老人送別的場景中,海鷗舉動異常。它們默默地注視著老人的遺像時一定涌動著千言萬語,但課文用一個省略號省去了。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面對老人的遺像,那曾經(jīng)被老人關(guān)心、喂養(yǎng)過的海鷗們會對去世的老人訴說些什么呢?要求在書上作上批注。有的學生批注:老人啊,您每天步行20多里為我們送餐,您自己省吃儉用,對我們卻那么大方,您對我們真是像親人一樣啊!我們是多么感激您啊!可您怎么就走了呢?!有的批注:父親,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吃您為我們做的雞蛋饅頭,習慣了您的呼喚,沒有了您,往后的日子我們該怎么辦呀?!有的批注:十多年了,您就像親生父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無法報答您,就讓我們這樣靜靜地站著為您守靈吧!通過交流批注,學生漸漸走進了海鷗的內(nèi)心,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了海鷗的萬分不舍、無比眷念。
總之,一篇課文可圈可點、可感可知的地方很多,課文的重難點、情感支點、寫作特點、學生的困惑點等都是學生進行批注時很好的切入點。教師要及時抓住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批注,以促進學生對文本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對話。
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