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文(湖北省行政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2)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濟上曾經是一貧如洗,然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卻奇跡般地發(fā)展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經濟發(fā)達國家。一直到21世紀初,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僅次于美國,雄居世界第二位,在經濟、科技、文化等許多方面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的經濟總量雖然被中國趕超,屈居世界第三,但仍是世界發(fā)達國家之一。
日本取得如此輝煌成就,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戰(zhàn)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企業(yè)經營管理文化。日本企業(yè)界決策人士普遍認為,日本的現代企業(yè)經營管理,是得益于中國古典文化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
日本企業(yè)界決策者鐘愛與熟讀的中國古典文獻主要有《論語》、《資治通鑒》、《菜根譚》、《三國志》等。他們認為,中國古典文化中充滿了智慧,從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準則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法則。
享有“日本諸葛亮”之稱的著名企業(yè)家北尾吉孝,是世界著名風投公司軟銀集團的第二號人物,任日本軟銀金融集團CEO。他還有很多美譽:“傳說中的證券人”,“投資專家中的專家”,“以世界為舞臺,凌駕風云,宛如跨騎白馬的現代武士”等。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企業(yè)家公開出版了一本名為《從中國古典獲取不可思議的力量》的專著。在書中,他反復強調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他告訴日本人,中國古典文化是日本教育的根本,沒有中國古典文化作為根基,日本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崛起!他建議日本人不論年齡、性別、學歷都應該讀中國古典書籍。他對致力于追求成功的經理人說,智慧和見地是缺一不可的,想成為這樣的人,閱讀中國古典書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
20世紀80年代日本首富堤義明是西武集團的總裁,他說得特別干脆:“我一生只精讀一本書:《荀子》!”他很多常用的管理舉措都帶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例如:提拔下級時,一定會見他們的妻兒;文憑只是一張廢紙;決不啟用聰明人,等等。
北尾吉孝與堤義明的例子并非日本企業(yè)界的特殊個案,而是普遍現象。眾所周知,20世紀70年代,世界管理理論的正統(tǒng)地位由美國轉移到了日本。此時也正值日本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而當時在日本企業(yè)界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就是高層管理者幾乎人手一本中國的《論語》、《周易》或《孫子兵法》。日本經濟的騰飛及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而產生的富有東方個性的卓有成效的日本企業(yè)經營管理模式,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與思考。
正是由于對中國古典文化有相當的了解和認識,日本著名學者樹山浮才會精辟地指出:“日本式的企業(yè)管理的訣竅恰恰是善于激勵,而這種訣竅中有不少是淵源于中國的古典思想的。在現代經營管理的問題上,我們日本都可以求教于中國的古典文化,從中受到啟迪和教益?!?/p>
中國古典文化中對日本影響最深刻是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八世紀,日本政府就以行政手段推行儒教,提倡孝道,需求國民誦讀《孝經》。進入16世紀,日本興起了對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全面研究。當時日本在引進中國古典文化和制度方面,幾乎到了狂熱程度。到了18世紀,日本大阪商業(yè)界的有識之士澀澤榮一覺得在商業(yè)活動中,有必要確立經營的倫理道德,于是在社會各界資助下開辦了一些講授中國古典文化的學校,聘請精通中國古典文化的學者授課,對當時的日本經營管理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傳授中國古典文化最有名的“懷德堂”,后來逐漸成為了大阪的文教中心和日本企業(yè)界崇尚中國古典文化的象征。澀澤榮一是日本著名的實業(yè)家與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500家企業(yè),被譽為“日本現代化之父”與“日本工商業(yè)之父”。澀澤榮一對日本現代化最大的貢獻不在工商業(yè),而是為日本發(fā)展市場經濟與實現日本現代化建立了核心價值觀,為日本企業(yè)界樹立了精神支柱與道德準則,為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成資本主義社會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礎。澀澤榮一一邊投身工商業(yè),一邊研究《論語》。他根據孔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思想,提出了“士魂商才”與“義利合一”的觀念,強調倫理道德與工商經濟的統(tǒng)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論語》”。對他而言,《論語》就是他的《圣經》,就是他從事經營管理的寶典。他滿懷崇敬地說:“《論語》我實踐了,證明了!它實現了我的夢,是我成功的法則。實踐《論語》就能實現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論語》是成功者與管理者的必讀書。”每當遇到經營管理難題,澀澤榮一就會像遇到生字就查字典一樣翻閱與研究《論語》。他深有感觸地說:“公司要經營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沒有人才,公司必然失敗。因此,我在銀行和各種公司經營中,為了成功,不得不考慮人在經營中的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墩撜Z》就是這個規(guī)范與準則的標準,遇到問題從《論語》中找答案,是絕對不會錯的。”
說到戰(zhàn)后日本企業(yè)的崛起與管理教育,就不能不提安崗正篤。安崗正篤是日本著名漢學家、思想家與管理教育家。他創(chuàng)立了日本金雞學院、農土學院、東洋思想研究所與全國師友協(xié)會,他一生撰寫了一百三十多部著作,大部分內容都與中國古典文化有關,如代表作《三國人物新論》、《王陽明》等。他一生都致力于用中國古典文化去教育日本企業(yè)界的經營管理者,他于1949年成立了旨在弘揚中國古典文化與儒家教育的“全國師友協(xié)會”,協(xié)會成員多達一萬余人,會員囊括了日本政治、軍事與財經界的所有高層管理者,甚至日本戰(zhàn)后四任首相都先后拜他為師學習漢學?!叭珖鴰熡褏f(xié)會”效仿孔子良師益友的學習之道,通過師友會大家在一起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實踐中國圣賢的教誨,經常交流各自的學習與實踐體會。同時,為了讓會員深諳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文武皆備與耕讀并重的精髓,安崗正篤還安排會員在學習中國古典文化之余,一起習武與下田耕作。當這些日本企業(yè)家通過學習與交流、練武與耕作來切身體驗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后,確確實實感到收獲巨大。
由于深受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響,日本的大多數企業(yè)家?guī)装倌暌詠?,保持了好學進取、務實自慎的精神,為日本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代著名經濟學家彼得·杜魯克在《經營·任務·責任·務實》一書中表述道:“在日本的企業(yè)機構中,自總經理以下,每一個人都經常‘受訓’,每星期都有訓練課程,受訓成了日常事務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受中國孔子所說‘學然后知不足’的觀念影響所致。”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出版界仍在大量出版將中國古典文化運用于現代企業(yè)管理的著作,日本公司在企業(yè)的學習會上,仍經常請人講授中國古典文化。
日本企業(yè)家在經營管理中,大膽地吸收、借鑒了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許多精華,進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推動日本經濟騰飛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松下公司決策者自稱,其公司所采取的既有宏觀統(tǒng)籌控制,又有微觀靈活機動的組織管理體制,就是依據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而眾星拱之”的原則建立的。他們認為,現代企業(yè)組織結構的上下級關系就像北極星與眾星的關系一樣,一旦形成一種“拱辰”之勢,管理就產生了效果。此外,日本企業(yè)管理者非常重視中國古典文化中“和”的理念,他們一致認為,一個企業(yè)只有具有和諧與和睦、團結與合作的氣氛與環(huán)境,才能發(fā)揮每個員工的技能和才智,進而追求和達到企業(yè)的最高目標。
日本企業(yè)經營管理者尤其崇尚中國的儒家思想,所以日本許多企業(yè)管理者對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仁、義、禮”三學進行吸收與嫁接,應用到自己的企業(yè)管理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儒家的“仁”學,講求尊人、敬人、愛人和安人之道。日本企業(yè)界盛行的人本主義管理思想就是以人的管理為中心,特別強調員工的教育培訓,這與儒家的“仁”學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又如日本企業(yè)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中,以“和”、“愛”、“誠”、“信”、“忠”等標準來要求員工,也體現出了“仁”學的理念。儒家的“義”學,講求誠信和權宜之變,很多日本企業(yè)管理者就不斷從中汲取營養(yǎng)。如大丸公司創(chuàng)立近三百年來,一直奉行“先義后利”的經營宗旨,認為優(yōu)質的服務是利益的源泉。經營企業(yè)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考慮如何才能給顧客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若能曉以大義,公司就會贏得信譽,最后帶來盈利。儒家的“禮”學,主張在等級秩序之下協(xié)調人們的行為。日本的企業(yè)都要求自己的員工依照自己所處地位,去扮演合適的角色,表現出合理的行為。日本一些企業(yè)管理者還運用儒家“禮”學直接勸導員工。如住友總理事小倉正對新進住友的職工說:“要在‘住友’建立事業(yè),頭一件事就是要做一個盡本分的人,即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求員工安于本職工作,遵守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
日本企業(yè)經營管理者中許多人都熟讀大量中國古典文化書籍,而且他們一般將這些書籍當作經營戰(zhàn)略和經營方針來研讀。有一位日本大企業(yè)家讀了《菜根譚》后由衷地說,書中警世的哲理體現出中國人無窮的智慧,他對此無比欽佩。一些日本企業(yè)家讀《孫子兵法》,從中也悟出很多道理。如《孫子兵法》講在戰(zhàn)爭中未雨綢繆,穩(wěn)操勝券,只有取勝的把握達到70%~80%時才能開戰(zhàn),然而,按日本人的習慣是有一半的把握就可以打。讀了《孫子兵法》后,他們學會了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來確保勝利。日本企業(yè)家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松下幸之助就非常推崇該書,他愛用諸葛亮的一些謀略來治理企業(yè)。日本企業(yè)界認為,正是松下幸之助喜歡運用諸葛亮的謀略,才建起了一個強大的“松下王國”。許多日本企業(yè)管理者覺得,日本公司各領一隊人馬,各有一種或幾種拳頭產品,逐鹿市場,謀取利潤,這與群雄割據的三國何其相似,認真研讀《三國演義》,有助于自己在市場爭奪戰(zhàn)中獲勝。日本企業(yè)家最為崇尚的《論語》中的許多名言更是被日本企業(yè)界奉為圭臬,如“溫故而知新”在日本企業(yè)界一直廣為流傳。日本的企業(yè)家們一旦失敗就會一文不值,他們的環(huán)境是非常嚴峻的。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未來究竟什么樣是很不容易看清楚的,因此就要從歷史上吸取經驗教訓,這就是日本企業(yè)家認為的“溫故而知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痹谖覀冞M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又好又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在我們積極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經營管理機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學習日本企業(yè)家,在繼承本國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借鑒別人的經驗,摸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企業(yè)經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