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悅
強化血糖控制與口服降糖藥合理使用分析探討
言 悅
糖尿病做為一種慢性疾病,其引發(fā)的種種并發(fā)癥,能使患者殘廢或者早死。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效果的好壞,與靶器官的受損度及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存在直接關(guān)系。而口服降糖藥是控制血糖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此,口服降糖藥的合理使用極其重要。
血糖控制;口服降糖藥;合理使用
近年來,隨著藥劑學的不斷發(fā)展,巿場上相繼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口服降糖藥物。如何選取經(jīng)濟、有效及安全的口服降糖藥,幫助患者獲取最好療效,做到揚長避短、物有所值、治療方案的個體化準則,是當前臨床上最為重視的問題。以下對口服降糖藥的合理使用進行探討。
口服降糖藥的血漿濃度、半衰期的長短、用藥時間及方法緊密相連,且受到體重與年齡、就餐等因素干擾[1]。此外,口服降糖藥的合理使用程度也與靶器官的受損度及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存在直接關(guān)系,因此,應加強控制口服降糖藥的使用。
1.1年齡與體重
1.1.1老年患者老齡患者對雙胍類與磺脲類藥物引發(fā)的不良反應較為常見,因此,阿卡波糖與曲格列酮可作為首選藥物。其中阿卡波糖的日劑量范疇較大,相對老齡人而言,易于調(diào)整,較為適用。另外,老年人應選擇使用作用溫和、時間短的磺脲類藥品,比如格列喹酮、格列苯脲及格列吡嗪等。首先格列喹酮的作用時間較短,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低,是唯一一種不經(jīng)過腎臟排泄的藥物,主要適用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齡患者。而格列苯脲的耐受性好、作用緩和,也比較適用于老齡人。注意65~75歲的老齡患者不應使用二甲雙胍。另外,相關(guān)報道顯示,格列吡嗪合并阿卡波糖聯(lián)合治療老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DDM),其療效顯著,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措施。
1.1.2肥胖型患者對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應選擇磺脲類的藥物,比如阿卡波糖、曲格列酮及二甲雙胍等。其中曲格列酮對肥胖型的IDDM患者、葡萄糖耐量損害的肥胖或非肥胖患者,均能顯著改善葡萄糖的耐量及胰島素的抵抗,使患者的體重下降。對儲備胰島素功能不佳的非肥胖NIDDM患者,當服用降糖藥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時,必須盡早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2]。而長期口服雙胍類的降糖藥,將使患者的體重持續(xù)下降,是一種有效合理的減肥藥。根據(jù)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采用二甲雙胍治療肥胖或者非肥胖患者,兩者的療效相同。而阿卡波糖對IDDM患者的療效更為顯著,并且對肥胖或者非肥胖的患者均可適用。
1.2就餐就餐及食物在口服降糖藥物的吸收、藥效及利用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對此,必須注意降糖藥的服用時間。首先,餐前半小時適宜口服的藥品有格列喹酮、格列苯脲、瑞格列奈、氯磺丙脲等[3]。國內(nèi)相關(guān)報道,早餐前口服小劑量的格列苯脲,療效較好,血漿達峰的濃度時間相對早于餐中服用一小時。而在早餐前口服格列苯脲2.6mg,其療效優(yōu)于早餐前口服7.6mg。其次,餐中適宜服用的降糖藥物有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及格列苯脲等。其中就餐時在第1~2口飯吞服阿卡波糖,能有效減少其對胃腸的刺激,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增進患者的順應度。而曲格列酮和食物一并攝取時,吸收良好,大約在消化后3h血漿濃度達到頂峰。格列苯脲應早餐時服用。由于食物對降糖藥物的代謝及吸收影響不大,對此,可在餐后半小時或1h服用,比如羅格列酮。
1.3胰島素的合并使用當前,我國大部分IDDM患者主要采取口服降糖藥以及飲食控制的方法進行治療,但通常均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不正當?shù)膬A向:第一,運動及飲食治療常常被忽略;第二,口服降糖藥被用來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首選方法,但通常未能合理使用[4]。對于儲備胰島素功能不佳的患者,特別是非肥胖型的IDDM患者,在服用降糖藥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時,必須盡早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以免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
2.1胰島素的增敏劑根據(jù)相關(guān)報道,某研究中心對200例曾使用口服降糖藥或飲食治療無效的IDDM患者進行分析,給予所有患者服用羅格列酮,3~4mg/d,1日兩次,連續(xù)服用25周,最后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3%至1.5%[5]。此外,對服用羅格列酮的500例NIDDM患者進行研究,4mg/次/d,連續(xù)服用25周,最后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0.9%。同樣,每次服用2mg,1日2次,連續(xù)服用25周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0.9%以上[6]。由此可見,適當增加羅格列酮的用量,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降低。給予已口服雙胍類或者磺脲類藥物的患者使用羅格列酮,3~8mg/d,連續(xù)口服25周,最終能使患者胰島素的耐受性下降 2%~26%,其中95%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改善[7]。單一使用安慰劑或磺脲類藥物的患者,將使其胰島素的耐受性上升;而單純使用雙胍類藥物的患者,其胰島素的耐受性則無基本改變。
2.2雙胍類的降糖藥相關(guān)報道,給予60例IDDM患者分別服用二甲雙胍與迪化糖錠,151mg/d,或者服用苯乙雙胍與降糖靈,76mg/d,在餐前半小時服用,連續(xù)服用60天后,改用二甲雙胍或者苯乙雙胍,再連續(xù)服用60天[8]。在服藥的前30天以及服藥后的每個月檢查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的血糖以及24h的尿糖定量,測定患者的體重、心率、血壓及不良反應等,最后兩組藥物對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的血糖、24h的尿糖明顯降低(P<0.05)。而服用苯乙雙胍后患者的血乳酸上升28%~53%,明顯高出二甲雙胍的7.8%~9.3%。此外,餐前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胃腸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3%,而苯乙雙胍僅為13%。
2.3非磺脲類的降糖藥某研究中心對已口服磺脲類藥物的40例IDDM患者進行分析,給予患者服用格列苯脲或瑞格列奈作為參照,A組在早餐前服用本品6~10mg,瑞格列奈組則在3餐前服用0.6mg,連續(xù)服用13周。最后兩組血糖的控制水平相當,A組空腹時的血糖水平相對高于瑞格列奈組[9]。另外,餐前空腹服用瑞格列奈2~4mg,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4%~2%。而服用本品4.0mg,每天餐前空腹口服,連續(xù)服用 1年,其療效和每日單一服用15mg格列苯脲相同。
2.4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劑相關(guān)報道,將60例NIDDM患者隨機分成A、B、C三組。A組服用格列吡嗪與阿卡波糖,每天服用格列吡嗪6~16mg,3次/d,第4周加服阿卡波糖,開始為51mg,隨后逐步增加。B組每天服用阿卡波糖151mg,若療效不佳,則在第4周加量至300mg。C組每日服用格列吡嗪6~15mg,若療效不佳,則在第4周加量至30mg。共治療15周,分別測定三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詳細記錄患者的血壓、心率、體重、肝腎功能的變化等[10]。最后三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均相對低于治療前。A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 2h的血糖均低于 B、C兩組(P<0.05)。此外,治療后A、B兩組胰島素的敏感指數(shù)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而C組無變化。
隨著新型口服降糖藥物的相繼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藥動學的良好性質(zhì)??诜堤撬幹鸩奖挥糜谥委熖悄虿〉牟l(fā)癥及IDDM患者,并且取得顯著療效??诜堤撬幍暮侠硎褂?,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重要手段[18]。
[1]Bulforu JA,Plosker GL.Rosiglitazone[J].Drugs,1999,57 (6):921.
[2]Bristol-Myers.Squibb Company Glucophage Package Insert[J].2003,21:87.
[3]Hasslacher C.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paglinide in trpe 2 diabe-d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 mpaired renal function[J].Diabetes Care,2003.
[4]孫婷婷,陳福琴.口服降糖藥的降糖外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12).
[5]任智文.我院2007~2009年口服抗糖尿病藥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0(30).
[6]張美玲,葉佐武,王小軍.我院 2004~2007年降糖藥利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9(17).
[7]江小四,方會慧.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的應用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9(11).
[8]林淑珍,林輝.我院2004年~2006年口服降糖藥利用分析[J].海峽藥學,2009(03).
[9]石春英,賈貴龍,劉金玲.淺談口服降糖藥的合理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11).
[10]支偉鋒,張桂芬,沈達,等.口服降糖藥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1).
廣西德??h人民醫(yī)院,廣西百色 5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