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云
實施新刑訴法對檢務保障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
文◎張志云*
修改后的刑訴法強化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但同時也對檢務保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認真研究修改后刑訴法實施給檢務保障帶來的新挑戰(zhàn)、新情況、新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是檢察機關全面順利實施新刑訴法必須面臨的課題。
(一)新增了偵監(jiān)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增加了逮捕案件工作量。新刑訴法除明確“社會危害性”案件的具體情形外,還增加規(guī)定了應當逮捕的情形,要求對“逮捕必要性”進行嚴格審查,工作程序相比過去更加繁雜,使得辦案人員工作量明顯加大。
二是增加了訊問案件的工作量。新刑訴法規(guī)定“對逮捕案件有疑問、嫌疑人要求當面陳述、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案件必須訊問”,無疑加大了檢察機關的訊問工作量。
三是增加了新的職能。新刑訴法增加了對偵查活動違法行為的投訴審查權、在審查逮捕階段指定法律援助的義務、對非法證據的審查權、對指定居所的監(jiān)視居住的監(jiān)督權。審查逮捕部門既要審查偵查機關提供的證據材料是否足以證明犯罪事實,又要審查證據的合法性,認定和排除非法證據,在現(xiàn)有人員配置狀況下,難度將非常大。
(二)新增了公訴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簡易程序出庭工作量增加。新刑訴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辈⑶乙?guī)定了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質證查實后,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簡易程序必須出庭,導致公訴部門工作量的成倍增長。
二是二審開庭審理范圍的擴大增加工作量。實踐中二審是否開庭主要取決于法院的自由裁量。部分法官“重實體、輕程序”,認為開庭只是走形式,加之“案多人少”等種種原因,導致二審開庭率普遍較低。大量的上訴案件游離于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范圍之外,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審判。新修訂的刑訴法擴大二審開庭范圍,能夠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促進案件公正審判,但開庭審理范圍的擴大必然給檢察機關帶來工作量的增加。
三是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實行使得工作量增加。新刑訴法規(guī)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半年至一年的考察,加大了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工作量。簡易程序的擴大適用、二審開庭范圍的擴大和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實行將加劇檢察公訴力量不足的問題。
(三)新增了偵查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增加了律師介入的工作量。新刑訴法強化了律師在訴訟活動中的權利,將律師介入的時間從審查起訴階段前移至偵查階段,規(guī)定律師在偵查階段提前介入且會見嫌疑人不被監(jiān)聽,偵查階段還享有調查權、被告知權,在審查階段享有閱卷權,這些規(guī)定擴大了律師與嫌疑人的聯(lián)系,增加了職務犯罪特別是賄賂犯罪言詞證據收集的難度,也增加了諸如接待、會見、答復律師等方面的工作量。
二是增加了調查取證工作量。新刑訴法首次將技術偵查措施、錄音錄像、電子證據寫入了刑訴法,要求檢察機關通過選擇不同途徑獲取證據,增加了取證的工作量。
三是增加了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工作量。原刑訴法不要求偵查人員出庭作證,新刑訴法要求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并將常態(tài)化。
(四)增加了監(jiān)所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增加了對預審訊問實行同步全程監(jiān)督的工作量。新刑訴法要求預審訊問一律在看守所進行,為防止訊問中發(fā)生刑訊逼供和非正常死亡問題,要求駐所檢察官對預審訊問實行同步全程監(jiān)督。
二是增加了對減刑、假釋進行監(jiān)督的工作量。新刑訴法要求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進行事中監(jiān)督,改變了以往那種“只有在有關機關作出決定后,才將決定抄送檢察機關”的事后監(jiān)督方式,這就要求監(jiān)所部門增加專門人員來負責把關審核此項工作。增加了監(jiān)所部門的工作量。
三是增加了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工作量。新刑訴法規(guī)定了強制醫(yī)療執(zhí)行監(jiān)督、財產執(zhí)行監(jiān)督、羈押必要性監(jiān)督、社區(qū)矯正法律監(jiān)督、指定居所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監(jiān)督、死刑執(zhí)行臨場監(jiān)督等,增加了執(zhí)行監(jiān)督工作量。
(五)增加了控申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信訪工作量將會大幅提升。新刑訴法第四十七條、第一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的情形原本多屬于公安機關、人民法院自行處理的事項,新刑訴法實施后,這些控告、舉報、申訴大多轉由檢察院控申部門受理,將會導致信訪量大幅攀升。
二是化解息訴難度增大導致工作量增加。刑事訴訟程序具有非常強烈的時效性,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必須高效及時地處理對辯護人權利被侵害和偵查階段各種違法行為的控告和申訴,不能再按照普通的控告申訴案件辦理時限來辦理,這使得本已趨緊的檢察資源更顯捉襟見肘。
(六)新增了技術部門的工作量
一是增加了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量。新刑訴法規(guī)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
二是增加了鑒定人出庭工作量。新刑訴法規(guī)定,在控辯雙方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這一方面有利于鑒定意見經過質證,更公正、公平、科學、嚴謹,另一方面增加了司法鑒定人員的工作量。
三是增加了技術性證據審查工作量。新刑訴法增加了辨認筆錄、偵查實驗筆錄及電子數(shù)據等新的證據種類,為偵查部門順利查辦案件和公訴部門在法庭上展示證據提供技術支持。檢察技術部門必須積極運用偵查實驗、電子取證、聲紋鑒定等司法鑒定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參與辦案,提高偵查中發(fā)現(xiàn)犯罪和收集、固定、鑒別技術性證據的能力。新技術的應用,需要新的設備以及技術人才的支撐。
總之,刑訴法的修改,在強化了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同時,也大大增加各業(yè)務部門的工作量,相應的經常性保障經費支出也將大量增加。
(一)經費保障面臨的新挑戰(zhàn)
一是完善辦案基礎設施、信息化及裝備建設需要新增大量投入。各級院要建設或相對固定監(jiān)視居住場所,所有檢察機關辦案區(qū)要按照“全部、全面、全程”的要求實行視頻監(jiān)控,在看守所及辦案區(qū)訊問均要實行同步錄音錄像,大要案指揮中心、案件管理、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均要實現(xiàn)信息化管理。為此,需要為辦案開展視頻遠程訊問、案件材料傳送、多媒體示證等工作配備相關裝備設施,以及信息技術設備、看守所同步錄音錄像設施、辦案區(qū)視頻監(jiān)控等。
二是新增工作量帶來經常性辦案業(yè)務費大量增加。如對犯罪嫌疑人開展監(jiān)視居住增加的經費支出,信息化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增加經費支出,全天候監(jiān)控電費支出、證人作證增加經費支出,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機構經費支出,適用簡易程序案件、二審案件、再審案件檢察人員出庭增加經費支出,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辦案增加經費支出,加強對訴訟活動法律監(jiān)督方面增加經費支出,新增教育培訓、后勤保障經費支出等。
三是需要增加人員經費、公用經費。隨著人員編制的增多,相應會增加工資、公積金、醫(yī)療保障、辦公費等一系列費用。據測算,完成新刑訴法新增加的工作量,每個院平均需要增加15至18個人員編制。按近三年全省檢察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平均值年均6.8萬元/人計算,全省135個檢察院每年需增加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約1.65億元。
(二)公用經費保障標準面臨的新挑戰(zhàn)
山西基層檢察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是2006年制定頒發(fā)的,將全省123個縣級院分為四類保障標準。一類標準年均3.1萬元/人,二類標準年均2.7萬元/人,三類標準年均2.3萬元/人,四類標準年均2萬元/人。六年過去了,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水、電、燃油等物價上漲,辦案成本大幅增加,縣級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早已不能適應當前檢察工作和新體制的要求。目前在落實公用經費保障標準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存在“上進下退”現(xiàn)象。個別地方將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抵頂”了本級財政應當保障的投入,出現(xiàn)了“當?shù)卦摻o的給不夠,只拿上面的湊”的現(xiàn)象;二是存在“洼地”現(xiàn)象。公用經費保障標準還沒有實現(xiàn)全覆蓋。當前,市級院、派出院沒有明確的公用經費保障標準,形成了保障的盲區(qū)。
(三)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新挑戰(zhàn)
2003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山西是一個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和不平衡,在一些基層特別是貧困縣和經濟落后地區(qū),檢察機關基礎設施條件與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還不能充分滿足檢察工作發(fā)展的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專門用房仍然不足。少數(shù)立項難、征地難、落實投資難的單位至今沒有啟動建設適應工作需要的專門用房。已建和在建“兩房”的單位,由于投入不足等多種原因,還存在面積不達標的問題。
二是功能不完善。近年來,隨著同步錄音錄像、職務犯罪案件審查逮捕權“上提一級”等檢察改革措施的出臺和“科技強檢”的推進,許多檢察院存在偵查、訊問、監(jiān)控、技術設備等用房面積不足、設置不規(guī)范等問題,影響了辦案效率、效果和安全。
三是基建欠款嚴重。全省檢察機關在建設辦案用房和專業(yè)技術用房過程中,完成“兩房”建設任務的基層檢察院多數(shù)都有債務。截止目前的統(tǒng)計,全省檢察機關2009年12月31日前投入使用的“兩房”中確定債務的有69個單位,經過審核確定的債務共計1.84億元。巨額基建債務成為長期困擾地方檢察機關的沉重“包袱”,嚴重損害檢察機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察機關職能作用的發(fā)揮。
(一)主動應對、統(tǒng)籌謀劃,實現(xiàn)檢察經費新增長
實施新刑訴法,無論是辦案基礎設施、信息化及裝備建設經費需求部分,還是每年增加的經常性辦案業(yè)務經費,都是各級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修改后刑訴法的剛性需求,都需要認真加以解決。
一是要做好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是檢務保障的中心工作,是爭取經費的基礎和前提,各級院要以編制和落實好預算為基礎。要認真分析新增職能、新增機構和新增工作量對經費需求的影響,找準經費增長的增長點和突破口,有測算、有依據、有說服力地提出具體經費預算方案,做到增加基數(shù)確有理由,編制預算經得起審查,能夠全面、準確反映檢察工作實際需要,將實施新刑訴法新增的經費需求列入年度預算,為順利實施新刑訴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是要用活用足政策。抓住新刑訴法修改這一時機,加大與財政、發(fā)改部門的協(xié)調力度,力爭對新刑訴法實施需要一次性投入的經費,采取分類、分期的辦法安排預算,切實提高檢察機關的經費保障水平。
三是要修訂和完善公用經費保障標準。按照檢察機關的實際需要和修改后刑訴法實施的新需求,修訂完善公用經費保障標準。要積極研究建立與本地經濟發(fā)展水平、財力增長狀況、業(yè)務工作量和辦案成本等因素相適應的公用經費保障標準正常增長機制,明確合理的增長比例。
(二)加大投入、用好政策,實現(xiàn)“兩房”建設新突破
一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按照新刑訴法的要求,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職務犯罪辦案基地、監(jiān)視居住場所、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基地等項目列入建設規(guī)劃,認真做好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測算,做好制定規(guī)劃、落實投資等工作。確保本級應承擔的投資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積極落實政策性減免等優(yōu)惠措施。
二要充分考慮各項檢察業(yè)務需求。針對編制增加、業(yè)務工作量增大、科技化手段及信息化建設要求高等情況,在充分利用已有設施的基礎上科學論證、統(tǒng)籌考慮,優(yōu)化資源配置,將辦案工作區(qū)單獨設立,與辦公區(qū)隔離,使“兩房”建設功能相對齊全,布局更加合理,信息化建設到位,并在新建的“兩房”中新增律師接待室、未成年人心理救助室等,以滿足辦案工作需要。
三要妥善化解“兩房”建設遺留債務。甩掉歷史“包袱”,才能輕裝前進。有“兩房”建設債務的檢察院,要按照“制止新債、核實底數(shù)、明確責任、分類處理、徹底化解”的要求,主動配合財政、發(fā)改委、審計、監(jiān)察等部門,逐筆、逐項目對債務的數(shù)額、性質做好核查認定工作,既要爭取中央財政補助的化債資金,也要爭取省級財政安排的配套資金,特別是對中央財政不予補助的2010年以后形成的基建債務,要積極協(xié)調,爭取納入地方自行化解的政策范圍,確保當?shù)刭Y金得到落實。
(三)突出重點,全力推進,邁出“科技強檢”新步伐
一要突出建設重點。按照新刑訴法的要求,重點配置對辦案區(qū)進行全天候視頻監(jiān)控及同步錄音錄像設備、電子證據及檢驗鑒定、職務犯罪偵查“兩化”(裝備現(xiàn)代化和信息化)建設等專門業(yè)務工作需要的科技裝備。
二要保持逐年投入。由于修改后刑訴法實施檢務保障需求的特殊性,對辦案基礎設施、信息化及裝備建設經費,可采取逐年投入、分類分級負擔的辦法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監(jiān)視居住場所)部分,可由高檢院協(xié)調國家發(fā)改委部門納入規(guī)劃,分期建設。信息化及裝備建設部分,應采取省、市(縣)共同負擔的辦法,每年根據標準有重點地進行持續(xù)性投入,特別是要爭取本級財政對裝備建設投入的逐年增長。
三要提升建設實效。要注重科學合理配備和使用,加強對裝備情況和需求情況的調研,科學規(guī)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裝備更新。根據新刑訴法規(guī)定和當前檢察機關辦案現(xiàn)狀,同步錄音錄像的工作量將大幅增加,有必要對該部分設備進行全面更新升級。隨著辦案量和人員的增加,外出辦案、提審、出庭需要增配筆記本電腦、便攜式打印機、便攜式復印機等設備。同時,要進一步改善辦案交通條件。
*山西省人民檢察院計劃財務裝備處[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