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子偉
在電視連續(xù)劇《康熙王朝》的主題歌中,康熙大帝仰天展歌:“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而且又是那么短促!因此,封建社會皇帝稱“萬歲”,皇后稱“千歲”。老百姓過生日常用的祝福語也是“健康長壽”、“壽比南山”等等。
中國的南山有很多,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如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有著名的南山公園,其中南山寺尤為出名;據(jù)說,“壽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終南山。人之壽長要與日月山川相比,那僅僅是祝詞而已。孰不知,“日月永存,山川不老”只是對長壽期望的一種夸張地表示,在慶賀長壽的祝詞中,也有“壽比彭祖”之說。這可能是對長壽較為實際的一種祝愿。
彭祖,史上確有其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人補”就是他最先提出的。彭祖深諳養(yǎng)生之道,活了800歲,不可謂不長壽也。彭祖生活的年代,一年僅60天,謂“小甲子”。古人把60年的輪回稱為“大甲子”,把60天的輪回稱為“小甲子”。換句話說,彭祖時代,兩個月就是一年了。這樣算來,那時的800歲約合當今的134歲左右。當然,彭祖在今天也屬高壽了。根據(jù)當今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長壽所定之標準,年齡在90歲以上的人屬長壽。這個標準遠遠低于134歲。根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201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4.83歲。
人要長壽首先要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做了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tài),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tài)?!边@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良好和道德健康這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有人對這幾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釋:健康水平的評價標準,一是群體健康的評價標準。對于一個國家或某一地區(qū)的群體健康水平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四項指標:即平均壽命、患病率、就診率及死亡率等綜合情況。二是個體健康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個體主要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無疾病、體質狀況和體力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對于個體健康,有“精力充沛、處事樂觀、睡眠良好、適應能力強、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身材勻稱、眼睛明亮、牙齒清潔、頭發(fā)有光澤、皮膚富有彈性”等十大具體衡量的指標。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社會競爭日益加劇,人們常說的一個新名詞“亞健康”,其依據(jù)就是健康標準。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全世界符合健康標準的人數(shù)只有15%左右,患有各種疾病者也占15%左右。處于這二者之間狀態(tài)的人卻占了60%~70%,這類人被稱為“亞健康”者。健康和長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身處環(huán)境、職業(yè)、生活、經(jīng)濟等多種壓力下的現(xiàn)代人,有時往往會忘記它們。因而,就此提醒一下,多多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個長壽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