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猛
(安徽省舒城縣農技推廣中心,安徽六安 231300)
隨著農村結構調整的發(fā)展,傳統(tǒng)種植業(yè)模式發(fā)生改變,由追求溫飽式的糧食高產階段轉向追求質量效益的高產階段,進而出現了多種高效栽培模式[1-2]。目前,很多農戶采用拱棚毛豆—單季晚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該模式兼顧養(yǎng)地與用地,早春采用拱棚毛豆,毛豆采收后清茬翻耕種植水稻,水稻收獲后再種油菜。筆者從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及栽培技術3個方面對該高效栽培模式進行綜述,旨在為該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指導。
毛豆種子可選擇大粒早、臺灣75等早中熟品種;水稻種子可選擇南粳44、寧粳3號等優(yōu)質高產品種[3];油菜種子可選擇優(yōu)質雙低高產的華油雜10號,秦油10號等。
毛豆經集中育苗,于3月底定植大田,5月底至6月初收獲;毛豆收獲后,可直播單季晚稻,10月中旬收割;油菜9月中旬開始育苗,于10月中旬水稻收割后移栽至大田。
3.1.1 苗床管理。播前選擇肥沃的菜園土地做苗床。3月上旬開始播種,播種量為105~150 kg/hm2,利用苗床集中育苗,地膜覆蓋保溫保墑;幼苗出土后,改用拱棚覆蓋保水保溫[4]。
3.1.2 大田管理。3月底開始定植大田。定植前,大田基施土雜肥30 000 kg/hm2,45%的三元復合肥450 kg/hm2,施后淺翻;定植時,按株行距30 cm×23 cm,栽植量約為144 000穴/hm2,每穴2~3株。前期可用拱棚覆蓋,尤其注意晴天條件下,10:00—15:00應揭膜通風以防高溫燒苗;5月上旬可去除覆蓋的拱棚;5月底至6月初采收鮮莢出售。
3.1.3 病蟲害防治。毛豆病蟲害主要采取綜合防治,做到無病蟲早防,有病蟲早治,可在5月中旬用菜喜和進口甲特防治病蟲害1次,或根據病蟲害的不同使用相應的防治方法(見表1)[4]。
表1 毛豆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圖1 毛豆病毒病
圖2 毛豆繡病
圖3 毛豆蚜蟲
3.2.1 整地和播種。毛豆收獲后清茬翻耕,基施25%水稻專用肥300 kg/hm2,精整大田,使大田達到“高差不過寸,寸水不露泥”,每2 m留溝30 cm,整墑待播。播種水稻時,采取人工撒播的方式,播后輕輕踏谷,播種量為52.5 kg/hm2。
3.2.2 肥料管理。由于前茬毛豆固定了一定量的氮素,施肥上主張控氮增鉀。在4葉后6葉前,施用25%的水稻專用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前15 d左右,施用尿素150 kg/hm2,鉀肥 150~225 kg/hm2[5 ]。
3.2.3 水分管理。前期多次輕烤稻田,一般在播后25 d左右分次輕烤;孕穗期至抽穗期應間歇灌溉;后期常灌“跑馬水”,干濕交替,保持根系活熟到老;10月中旬水稻成熟時,進行機械收割[6]。
3.2.4 雜草防除技術。由于直播田草相復雜,應重點防除千金子、野荸薺、旱稗、葉舌草等雜草,可采取“先封后殺再補”原則。水稻播后2~3 d,選用40%的丙·芐可濕性粉劑噴霧,用量為每公頃900 g對水450 kg,做到墑平無積水,溝塹保水7 d;在水稻2葉1心期,放干田水,用36%的二氯·芐對莖葉噴霧,用量為每公頃750 g對水450 kg,施藥后24 h上水;中后期如果田間雜草仍然很多,再以二甲四氯補施1次或人工拔除。另外,對于抗性稗草和闊葉雜草,應選用2.5%的五氟磺草胺噴霧,用量為每公頃1 500 mL對水450 kg。
3.2.5 病蟲害綜防。水稻的主要害蟲有薊馬、蚜蟲、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①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和蚜蟲(預防條紋葉枯?。抗暣筇镉?8%的毒死蜱1 500 mL,加10%的吡蟲啉300 g,對水675 kg進行噴霧,田間保持寸水;②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重點防治二化螟,每公頃大田用48%的毒死蜱1 500 mL或20%的氯蟲苯甲酰胺150 mL,對水750 kg進行噴霧,田間保持寸水5~7 d;③稻縱卷葉螟一般發(fā)生在6月底、7月上旬、7月底及8月上旬,當水稻葉尖部分開始內卷時,即用2%的阿維菌素進行噴霧,用量為每公頃600 mL對水675 kg;④稻飛虱屬于遷飛性害蟲,根據當地病蟲情報部門通知,及時開展防治,可選擇噻嗪酮加毒死蜱混用進行防治。
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紋枯病和稻曲病等。一般在分蘗末期、孕穗期至抽穗期防治2次,用40%的井·臘芽或20%的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對準植株中下部噴霧,用量為900 g/hm2。稻曲病重在預防,一般在水稻破口前3~5 d,用井·臘芽1 500 mL對水防治。
3.3.1 整地與育苗。采用育苗免耕移栽。9月中旬整地育苗,選擇菜園地或近水旱地,施用苗床專用肥750 kg/hm2,秧田與本田比為1︰8,大田播種量為1 500 g/hm2。齊苗時,第1次間苗,做到苗不擠苗;1葉1心時,第2次間苗,做到葉不搭葉;3葉1心,第3次間苗,做到留苗150株/m2左右。
3.3.2 苗床管理。3葉期補施“斷乳肥”,追施尿素75 kg/hm2。定苗后施用100 ppm的多效唑液化控1次,噴霧時做到不重不漏。對于單子葉雜草多的大田,在4~5葉期用高效蓋草能進行莖葉噴霧,用量為450 mL/hm2。苗期若有猿葉甲、蚜蟲、猝倒病等病蟲害發(fā)生,則用10%的蚜虱凈或多菌靈對水后進行噴霧,用量為300 g/hm2。移栽前,追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移栽前1 d澆水,以利于第2天起苗。
3.3.3 大田管理。水稻收割后,大田基施土雜肥30 000 kg/hm2,25%的油菜專用肥 750 kg/hm2。施后開溝,每墑1.5 m,溝寬25 cm,溝深20 cm,溝土覆蓋,墑面整平。按行距33 cm,株距25 cm移栽,大苗每穴1株,小苗每穴2株。12月中旬追施臘肥,采用腐熟人畜糞加尿素澆施,用量為75~105 kg/hm2。次年1月追施返青肥,施用尿素75~105 kg/hm2,硼肥15 kg/hm2,鉀肥75~105 kg/hm2[7 ]。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油菜菌核病2次[8],初花期防治時,加施速溶硼肥。5月中下旬,油菜成熟后收割。
在拱棚毛豆—單季晚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中,毛豆、稻米及油菜的產量均較高(見表2),年產值可達64 500元/hm2,較常規(guī)水稻—油菜栽培模式的產值約高3 000元/hm2。
表2 拱棚毛豆—單季晚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同時,該模式管理較簡單,所需勞動力較少,且豆莢采收后田塊肥力提升,可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適合于當前中國農村現狀,應大力推廣及應用。
[1]馬惠應,程國旺,吳曉亮,等.科雜2號高產栽培技術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6):9528-9529,9541.
[2]姜宇博,錢春榮,于洋,等.哈爾濱市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產量與效益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4):8252-8253.
[3]劉偉明.秈粳亞種間雜交稻作單季晚稻的高產高效技術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1,50(18):3684-3686.
[4]趙玲軍,趙玲玲,熊文俊.大棚毛豆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0(4):132.
[5]黃浩清.春煙—單季晚稻優(yōu)質超高產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0(Z1):23-24.
[6]姜福元,湯松,王積軍,等.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10):2372-2375.
[7]汪新國,吳文革,孔令娟,等.不同播種密度和施肥量對江淮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產量形成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7):14901-14902,14910.
[8]吳安平,殷少華,熊飛,等.“雙低”優(yōu)質油菜棉林套播高產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3):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