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振動利用、動態(tài)測試和故障診斷的標準、測試理論、測試手段的論文和專題報告,包括實驗測試技術、測試儀器的研制方法和系統(tǒng)組成、信號分析、數據處理、參數識別、故障診斷以及有關裝置的設計、使用、控制、標定和校準等。不拘泥于行業(yè)(如機械、交通、農業(yè)、生物、能源、航空、航天、航海、建筑、地震等)和測試項目(如振動、沖擊、力位移和噪聲等)。
1.主題突出新穎,背景清楚,立論有據,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2.語句通順,文字精煉。論文按下述順序書寫:文章題目、作者、作者所在單位的對外名稱、單位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4~8個)、中圖分類號;英文的文章題目、作者姓名(漢語拼音)、作者所在單位的對外英文名稱、單位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4~8個);正文;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介。
3.專題論文一般為 5000至 7000字左右,插圖在 8幅左右。
4.論文標題不超過20個字。標題中不能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不要出現(xiàn)數學式和化學式等。
5.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不要有敘述性的語言,在摘要中一般不用數學式,不出現(xiàn)插圖和表格。英文摘要可不限于中文摘要的直譯,標題應簡明、確切,不要太長。文摘要有具體內容,突出作者原創(chuàng)性工作,文摘盡量用短句子,用過去時態(tài)敘述作者工作,用現(xiàn)在時態(tài)敘述作者的結論。要注意縮寫詞、作者姓名的拼寫不出錯,作者單位不要用簡寫。
6.文內插圖和表格應少而精,插圖須清晰,要附在正文的相應位置上,均需標明圖序、圖題、表序、表題,數學公式一律寫在稿紙中央,按先后統(tǒng)一編號,編號用圓括號寫在右邊行末,中間不加虛線。
7.論文中所用外文字母或符號要清楚、準確,必須符合量與單位的國家標準。不同文種的字母,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都應易于辨認,不可混淆,必要時可用文字加以說明。
8.參考文獻按文中引用順序用數碼編號(文內引用處在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明),置文末,非公開出版的資料(含待發(fā)表的論著)不能引用。其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編號 ]作者姓名.書名 [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編號 ]作者姓名.題名 [J].刊名,年,卷 (期):起止頁碼.所有以中文發(fā)表的引文,請按上述順序對照地譯成英文,并在該引文的最后注明(in Chinese)。
3)會議論文:[編號 ]作者姓名.題名 [C]∥論文集名(或會議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編號 ]作者姓名.題名 [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5)專利文獻:[編號 ]作者姓名.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 [P].出版日期.
6)報告:[編號 ]作者姓名.題名 [R].地點:報告單位,年份.
7)國際、國家標準:[編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
8)電子文獻:[編號 ]作者姓名.題名 [文獻類型標志 /文獻載體標志 ].(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9.來稿研究內容如屬何種基金資助項目,須在首頁腳標注明,并寫出資助項目的編號。
10.來稿請勿涉及保密內容,并請?zhí)峁﹩挝幌嚓P證明,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兩投。編輯部對錄用稿件有刪改權。稿件一經本刊刊出,本刊享有版權,同時擁有以光盤及網絡版形式發(fā)表該論文的權利。若作者不同意,請在來稿中說明。
11.來稿經審稿決定錄用后,需提供一張第一作者的一寸照片及其個人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稱,現(xiàn)在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曾發(fā)表過的一篇代表作(發(fā)表在何種雜志上及年、卷、期等)。
12.為方便與作者的聯(lián)系,請?zhí)峁┰敿毜耐ㄓ嵉刂?、電?手機)和 E-mail等。
電話、傳真:025-84893332; E-mail:qchen@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