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奇 (長春市南關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120例
楊文奇 (長春市南關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外周血;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檢
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液學異常,病因有數(shù)十種之多??梢允茄合到y(tǒng)本身疾病引起,也可以是非造血系統(tǒng)疾病出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的異常表現(xiàn)。有的患者因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引起漏診或誤診。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檢作為查找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病因的主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患者120例的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齡62~92〔平均(67.2±5.1)〕歲,均為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的初診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患者。所有病例均經(jīng)血象、骨髓涂片、骨髓活檢檢查,部分患者經(jīng)染色體、融合基因、免疫分型及淋巴結活檢病理檢查而明確診斷。
1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暈、乏力、食欲不振、活動后心悸等貧血癥狀。發(fā)熱37例,皮膚淤點淤斑、牙齦或鼻出血27例,淋巴結腫大19例,肝脾大17例。
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診斷標準:連續(xù)2次以上檢查外周血常規(guī)白細胞<4.0×109/L,血紅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骨髓檢查診斷標準參照文獻〔1〕。
120例患者均經(jīng)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檢,骨髓穿剌涂片診斷符合率90%,骨髓活檢病理檢查診斷符合率95%。確診為造血系統(tǒng)疾病94例,占78.3%;非造血系統(tǒng)疾病26例,占21.7%。23例患者結合免疫分型、染色體及融合基因檢查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3例(2.5%)患者結合淋巴結活檢確診為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25例(20.8%)、巨幼細胞貧血23例(19.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2例(10.0%)、急性白血病11例(9.2%)、脾功能亢進10例(8.3%)、急性造血功能停滯9例(7.5%)、感染性疾病8例(6.7%)、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5.8%)、多發(fā)性骨髓瘤4例(3.3%)、骨髓纖維化3例(2.5%)、淋巴瘤3例(2.5%)、骨髓轉移癌2例(1.7%)、溶血性疾病2例(1.7%)、腎功能不全1例(0.8%)。
外周血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三系細胞減少可以是血液系統(tǒng)疾病在外周血的表現(xiàn),也可以是非造血系統(tǒng)疾病在血液系統(tǒng)的異常表現(xiàn)。故除了常規(guī)做骨髓涂片檢查及骨髓活檢病理檢查外,要結合臨床全面檢查綜合分析。因為部分病人骨髓象只能起到提示作用,當骨髓檢查難以完全解釋時,必須做染色體、融合基因、單克隆抗體、抗核抗體、免疫球蛋白、淋巴結活檢等檢查,以免誤診。血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時,必須常規(guī)進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檢病理檢查,同時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圍血稀釋,難以正確反映骨髓造血情況,而骨髓活檢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斷明顯優(yōu)于骨髓涂片,故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同時進行可明顯提高診斷率,尤其對高度疑為再障及骨髓纖維化者,必須做骨髓活檢以明確診斷。
發(fā)生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原因可能為〔2~4〕:① 骨髓造血細胞生成減少:各系比例減少,無細胞形態(tài)改變。②骨髓基質異常,使干細胞不能增殖分化,骨髓無效造血。③骨髓增生活躍,三系均不減低,但存在病態(tài)造血,故外周血三系減少。④異??寺≡錾种乒撬枵T煅δ?,特點為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極度活躍,異常細胞超過20%,導致正常細胞增生受抑。⑤某種原因破壞了血細胞,如溶血性貧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疾病繼發(fā),骨髓生成的血細胞均不減少,但存在自身抗體破壞血細胞,或異常組織細胞吞噬血細胞等,導致外周血三系減少。⑥惡性轉移癌細胞在骨髓內(nèi)種植,腫瘤細胞分泌一些細胞因子造成細胞功能紊亂、營養(yǎng)吸收不良或免疫功能紊亂,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如骨髓轉移癌等。骨髓穿刺涂片檢查可以觀察到骨髓細胞分布增生情況、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的改變以及三系有無病態(tài)造血。而骨髓活檢病理檢查對骨髓的內(nèi)在結構及增生程度判定較準確,同時可以了解骨小梁、血管、脂肪及結締組織、組織基質的分布情況以及造血組織容量、纖維組織增生程度及有無原始細胞異常定位、小巨核細胞等現(xiàn)象,對鑒別低增生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較高的價值。外周血三系細胞減少的病因多種多樣,應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結合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骨髓細胞穿刺及骨髓活檢以及其他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進一步指導治療。
1 張之南,沈 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176.
2 張 宏,李 軍,傅晉翔.全血細胞減少371例病因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1):64-5.
3 劉 文,吳 俠,李峰敏,等.全血細胞減少的病因診斷及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6):1961-3.
4 余潤泉.全血細胞減少癥的鑒別診斷〔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43(10):790-2.
R55
A
1005-9202(2012)23-528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099
楊文奇(1976-),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內(nèi)科臨床工作。
〔2012-02-06收稿 2012-04-08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