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瑋 宋 磊
(濰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山東 濰坊 261041)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由于其具有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及臨床預后,如果不能恰當及時的治療,患者可能發(fā)展為急性心肌梗死。而炎癥反應在此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認為炎癥的特異性血清標志物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中增高,對急性冠脈事件的發(fā)生有相關性〔1〕。本研究旨在觀察降脂通絡軟膠囊聯(lián)合其他常規(guī)藥物對ACS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的作用,探討降脂通絡軟膠囊對ACS的治療作用。
1.1 一般資料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UA患者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齡45~70歲,平均67.1歲。以上患者診斷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排除急性心包炎和心包填塞、急性心肌炎、嚴重心律失?;颊?,排除嚴重肺功能不全、腎功能和肝功能不
全患者,排除精神障礙患者、哺乳和妊娠婦女。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66.8歲,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高脂血癥6例,合并糖尿病5例,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67.4歲,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高脂血癥5例,合并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4 100 U,1次/12 h,3 d)、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倍他樂克,變異性心絞痛患者給予地爾硫卓)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分別給予降血壓、降血糖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降脂通絡軟膠囊,每次2??诜?,3次/d,連續(xù)服用14 d。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時給予硝酸甘油0.5 mg含化,均能緩解。
1.3 觀察指標及測定 用藥前及治療后所有患者均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于就診后24 h內(nèi)及治療后1 w內(nèi)完成。所收集的血標本均置于無菌帶塞試管中,不抗凝,離心分離出血清,將處理好的樣品貯于-70℃低溫冰箱內(nèi)保存,樣本收集后統(tǒng)一測定CRP濃度。檢測采用ELISA雙抗體夾心法。CRP試劑由武漢博士德公司提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
1.5 結(jié)果 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CRP水平分別為(20.23±4.11)mg/L、(20.06±4.23)mg/L,兩者間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CRP水平分別為(13.16±3.56)mg/L、(9.14±2.16)mg/L,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P<0.01),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減低(P<0.05)。
大約30%的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病人在發(fā)作后3個月內(nèi)可能發(fā)生心肌梗死。CRP具有直接促進炎癥反應及動脈粥樣斑塊破裂作用,并刺激單核細胞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如 IL-6、TNF-α〔2〕,同時 CRP是一種炎癥反應的敏感指標,CRP升高可反映斑塊炎癥程度和易損性,能預測ACS的預后〔3〕。降脂通絡軟膠囊其有效成分總姜黃素是從姜黃中提取的一種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及抗炎癥反應等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超氧離子、過氧化氫離子及一氧化氮,減少各種炎癥因子的分泌和表達〔4〕。本文結(jié)果表明,降脂通絡軟膠囊聯(lián)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常規(guī)藥物治療能明顯降低CRP濃度,因而能有效抑制UA患者血管內(nèi)皮的炎癥反應,對預防急性冠脈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1 傅銳斌,邱 建,向定成,等.炎癥因素在PCI術后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作的預測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21(17):1904.
2 Pasceri V,Willerson JT,Yeh ET.Direct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irculation,2000;102:2165.
3 Hirschfield GM,Pepys MB.C-reactive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new insights form an old molecule〔J〕.QJM,2003;96(11):793.
4 Araujo CC,Leon LL.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urcum a longa L〔J〕.Men Inst Oswaldo Cruz,2001;96(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