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虹 陳惠明
早熟強雌性白黃瓜新品種蔬研二號
劉曉虹 陳惠明
早熟黃瓜一直是緩解春淡的主要蔬菜之一,其中早熟白黃瓜以其特殊的口感和風味受到消費者喜愛,種植面積逐年增長。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有種植白黃瓜的習慣,品種主要以地方品種為主,多年來,農(nóng)民自繁自留種子,造成地方品種退化,雌花率低,抗性減弱,逐漸適應不了市場需求。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和菜農(nóng)的需要,我們自1995年以來開展了白黃瓜品種資源收集、鑒定、選育工作,2005年配組成功,經(jīng)多年品比,多點試驗、試種,選育出極早熟強雌性白黃瓜品種蔬研二號,該品種具有極早熟、結(jié)瓜力強、耐貯運、抗病、品質(zhì)優(yōu)良、產(chǎn)量高等優(yōu)點,同時在省內(nèi)外組織了生產(chǎn)示范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得到了眾多種植者的肯定和喜愛,目前種子供不應求。2007年5月湖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省內(nèi)專家對蔬研二號進行了田間現(xiàn)場考察和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其綜合性狀明顯優(yōu)于對照瀏陽白黃瓜等早熟常規(guī)白黃瓜主栽品種。2008年3月蔬研二號通過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植株生長旺盛,蔓生,有少量分枝,主蔓結(jié)瓜為主,第一雌花節(jié)位3~5節(jié),極早熟,雌花率高,節(jié)成性好。瓜條圓筒形,白色覆綠色條紋,具白刺,瘤小而稀,心腔小,果肉厚,無瓜把,耐貯運,瓜長約28 cm,單瓜質(zhì)量約280 g,瓜條順直,商品性好,畸形瓜少,貨架期長,耐低溫,兼抗枯萎病、疫病和霜霉病等多種病害,適宜作早春大棚早熟促成栽培或春季早熟栽培。
長江流域塑料大棚、地膜加小拱棚等設施下作早熟促成栽培時,于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播種,用電熱溫床育苗;露地栽培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冷床育苗。667 m2用種量110~150 g。播前用溫湯浸種15 min,后用清水浸種6 h,催芽或直播種子。保持土溫28℃左右,4~5天即可出苗。子葉展開后,按10 cm×10 cm株行距假植于排苗床或營養(yǎng)缽。當幼苗1葉1心時,追施一次10%去渣糞水;2葉1心時,噴一次0.1%磷肥二氫鉀液或追施一次20%去渣糞水。移栽前1個星期內(nèi),注意適當進行低溫煉苗。
黃瓜需肥較多,有機堆肥宜多施。黃瓜生育期短,肥料以速效性的為宜,尤其宜注重基肥。整地時,667 m2施堆肥3 000 kg,菜枯60 kg,復合肥80 kg,按1.4~1.5 m包溝整畦,溝深0.3 m。
大棚早熟栽培于3月上旬定植,地膜覆蓋和露地栽培于4月上旬移栽。每畦栽2行,每穴2株,穴距0.45 m,667 m2栽4 000株。
長江流域3月中下旬氣溫極不穩(wěn)定,時有寒潮和冰雹發(fā)生,注意保溫護苗,防凍防寒。4月上旬氣溫迅速回升,偶有降溫過程,設施調(diào)節(jié)要掌握晴天早揭膜、晚關(guān)閉,保苗壯苗。4月中下旬,最低氣溫穩(wěn)定通過10℃以上,即可撤膜。
蔓長0.3 m,開始插架、綁蔓。為耕作方便,支柱宜在中耕除草及第2次追肥培土之后插架。以“人”字形架為好,利于通風透光。每穴1根,橫條高為1.5 m。綁蔓間隔2~3天一次,晴天下午進行,任其在橫條上攀緣。
蔬研二號需肥較多,植株生長發(fā)育快,坐果多,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宜。在幼苗生長期,追施20%糞水3次作提苗肥。采收期每采收2次,追一次30%去渣糞水壯果肥,葉面追施0.2%磷酸二氫鉀液1~2次,以延緩葉片衰老。
苗期重點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生長期防治黃守瓜、蚜蟲、茶黃螨等蟲害。開花期用克露(霜脲·錳鋅)、疫霜靈、瑞毒霉、普力克(霜霉威)噴施葉片3~4次,可有效抑制霜霉病的為害。
及時采收,采收盛期宜2~3天采收一次。采收宜在上午露水干后進行。
劉曉虹,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長沙,410125,電話:0731-84691743,E-mail:vseed@163.com
陳惠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