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孝娟,施炳培,卜懷娣,史惟,李惠
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Joubert綜合征2例①
侍孝娟,施炳培,卜懷娣,史惟,李惠
目的探討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Joubert綜合征的效果。方法對2例Joubert綜合征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經(jīng)過4~6個月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2例患兒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粗大運動功能測量評分上升。結論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Joubert綜合征效果滿意。
Joubert綜合征;針灸;康復
[本文著錄格式]侍孝娟,施炳培,卜懷娣,等.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Joubert綜合征2例[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 (7):678-680.
Joubert綜合征是一種較罕見的顱腦先天性發(fā)育畸形,病變部位主要在小腦蚓部[1]。臨床表現(xiàn)為肌張力降低、共濟失調(diào)、運動及智力發(fā)育落后、呼吸異常及眼球運動異常[2]。本院于2008年收治2例Joubert綜合征,采用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報道如下。
1.1 病例1 溫××,女,7個月。因“豎頭不穩(wěn),不能獨坐及翻身”于2008年10月20日來針灸科就診?;純簽轭^胎,孕38周剖腹產(chǎn),出生時體質(zhì)量2250 g,無窒息。體檢:神志清楚,視覺反應欠佳,可左右追視物體180°,上下追視欠佳,眼球震顫;聽覺反應可,頭部控制差,無法維持中線位。軀干張力偏低,雙手指可伸展,無主動抓握,雙下肢不能支撐體重,四肢肌張力偏低。M oro反射(-),踏步反射(-),膝反射(+),雙踝陣攣(-),翻身90°。
頭顱MRI:大腦實質(zhì)未見異常信號,灰白質(zhì)分界清晰,大腦溝回形態(tài)和數(shù)量正常。雙側腦室略飽滿。余腦室形態(tài)、信號未見異常。前額部腦外間隙增寬,第4腦室不大,后緣略平直。中腦變形呈磨牙狀。腦干形態(tài)、信號正常。小腦上部在DW I呈低信號,其余序列正常。中線結構居中。
睡眠腦電圖:兩側可見睡眠生理波,兩側有較多尖波、尖慢波及高幅δ波發(fā)放伴陣發(fā),陣發(fā)后電活動變慢,電壓低平,兩后部明顯,右側偏勝。腦電功率為θ、δ波功率增高改變。
其他:染色體檢查:46,XX。尿氣相質(zhì)譜檢測:尿檸檬酸和2-酮戊二酸升高,線粒體能量代謝異常不能除外。血串聯(lián)質(zhì)譜檢測:血氨基酸和?;鈮A無明顯異常。
入院診斷:Joubert綜合征。
1.2 病例2 汪××,男,6個月。因“生長發(fā)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兒,反應差,眼球震顫,視力差”于2008年8月4日來針灸科就診。患兒母親孕4產(chǎn)3,頭胎流產(chǎn),2、3胎均健康?;純鹤阍缕矢巩a(chǎn),出生時體質(zhì)量4150 g,無窒息史。母親孕3個月有苯接觸,孕4個月有發(fā)熱史。體檢:神志清楚,視物反應差,眼球震顫,頭部控制差,不能獨坐,不能握物,四肢肌張力尚可,聽力正常。
頭顱CT:腦內(nèi)未見明顯異常密度灶,腦裂、腦溝無增寬,側腦室無擴大,中線結構居中。第4腦室增大,腦橋形態(tài)異常。雙側額部腦外間隙略寬。
頭顱MRI:第4腦室擴大,成蝙蝠翼狀改變。中腦變形成磨牙狀改變,小腦半球間見中線裂。大腦灰白質(zhì)分界尚清晰,腦實質(zhì)內(nèi)未見異常信號灶。腦溝裂未見明顯增寬。腦室系統(tǒng)未見明顯擴張,中線結構居中。DW I未見異常高信號。
腦電圖:睜眼狀態(tài)下,兩半球基本活動為5~6 Hzθ和少數(shù)δ波,未見明顯癇樣放電和局灶性改變。
其他:視覺誘發(fā)電位:雙眼護目鏡視覺誘發(fā)電位可引出波形,雙眼波形分化欠佳。發(fā)育復查測試(DST)結果:發(fā)育商(DQ)<49,智力指數(shù)(M I)44,運動能力相當于0個月,社會適應能力相當于4個月,智力相當于2個月。
入院診斷:Joubert綜合征。
2.1 治療方法 2例病例均采用穴位注射、頭針治療,同時結合康復訓練。
2.1.1 穴位注射 主穴包括3組:①啞門、腎俞;②風池、足三里;③大椎、環(huán)跳。每次取1組,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7~10 d后再進行第2療程。頭部穴位采用神經(jīng)節(jié)苷脂20mg/2m l,四肢軀干穴位采用胞磷膽堿注射液0.25 g/2m l,每穴注射藥物1~2m l。
2.1.2 頭針 百會透四神聰,神庭,頭維,暈聽區(qū),視區(qū)等,留針30m in,隔天1次。
2.1.3 康復訓練 嬰兒訓練,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的訓練。
2.2 評定方法 采用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rossmotor functionmeasure,GMFM)進行評估[3]。GMFM量表包括5個能區(qū),88個項目(GMFM 88)。按照GMFM指導手冊的要求計算各項評估結果,輸入由GMFM 66項所配置的統(tǒng)計軟件Gross M otor Abiblity Eatimator (Version1.0)可以得出具有等距特征的GMFM 66分值。
3.1 病例1 第1次評估時間為2008年10月18日首次在康復科門診就診時,月齡7個月。仰臥位轉頭未達180°,雙手位于正中位時,手指不能相接觸,頭部控制差,左右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微微屈曲,視覺反應差,向左凝視時有雙側眼球震顫,每天數(shù)次身體連續(xù)抖動。評估結果:GMFM 88為8.73,GMFM 66為14.83。
2009年2 月16日進行復評,月齡11個月。仰臥位可抬頭45°,左右上肢可過中線抓玩具,可左右側翻身,俯臥位可抬頭90°,雙肘可支撐胸部離開床面,單手支撐身體時另一只手可向前伸,坐在墊子上可用上肢支撐5 s左右。左右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在正常范圍內(nèi)屈曲,身體抖動情況好轉。GMFM 88為22.31,GMFM 66為26.02。
3.2 病例2 第1次評估時間為2008年7月15日首次在康復科門診就診時,月齡6個月。仰臥位可旋轉頭部,雙手位于正中位時手指可以相接觸,左右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在正常范圍內(nèi)屈曲,四肢可左右旋轉90°。GMFM 88為7.06,GMFM 66為10.42。
2008年12 月31日復評,月齡11個月。仰臥位可抬頭45°,左右上肢可過中線抓玩具,單肘支撐身體時另一側向前可完全伸手,仰臥位時左右部分翻身至仰臥位,患兒主動牽拉檢查可成坐位,坐于墊子上身體前傾接觸玩具后無需上肢支撐可返回直坐位,可觸摸左后、右后45°放置的玩具,雙手支撐可保持橫坐位。GMFM 88為27.10,GMFM 66為34.37。
Joubert綜合征由Joubert等于1969年首先報道[4],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顱腦先天發(fā)育畸形,發(fā)病率約為1/ 10萬。目前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5],突變基因定位于9號染色體(JBTS1,9q34.3)和11號染色體(CORS2,11p12-q13.3)。其典型神經(jīng)病理學改變?yōu)樾∧X蚓部發(fā)育不良或不發(fā)育,齒狀核、腦橋基底部及延髓的神經(jīng)核團也可發(fā)育不良,椎體交叉幾乎完全缺如[5-6]。患兒年齡很小即可出現(xiàn)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肌張力減低、共濟失調(diào)、運動及智力發(fā)育遲緩、呼吸異常(以發(fā)作性呼吸急促,間有呼吸暫停為特征,新生兒時期尤為常見)及眼球運動異常(典型表現(xiàn)為部分至完全性眼球運動不能),還可伴有其他異常,包括小頭畸形、面部畸形、枕部腦膜膨出,胼胝體發(fā)育不良、髓部皮竇、多指(趾)畸形、視覺缺損、舌的錯構瘤和先天性心臟病等。
Joubert綜合征影像學具有特征性,主要為小腦蚓部部分或完全缺乏、小腦上腳增寬、第4腦室變形,這些表現(xiàn)幾乎在所有病例中均存在,而小腦半球通常正常。Joubert綜合征其他表現(xiàn)包括6%~20%顯示腦萎縮所致側腦室中度擴大,6%~10%存在胼胝體發(fā)育不良[7],大腦皮層發(fā)育不良和灰質(zhì)異位也有報道[8]。國外文獻報道Joubert綜合征典型影像學表現(xiàn)有“中線裂”、“蝙蝠翼”狀和“三角形”第4腦室、“磨牙征”[9]?!爸芯€裂”、“蝙蝠翼”狀和“三角形”第4腦室等影像均由小腦蚓部發(fā)育異常所致。
本組2例患兒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結合實驗室檢查符合Joubert綜合征。目前國內(nèi)外對此病尚無明確治療方法,我們嘗試采用針灸治療。
中醫(yī)辨證此病應歸為“五遲”、“五軟”、“癡呆”范疇,治宜健腦益智、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選擇啞門、大椎、風池為主穴,啞門、大椎屬督脈經(jīng)穴,督脈能入腦入髓,啞門功擅通竅絡、清神志、健腦、開音,大椎為諸陽之會,能振奮陽氣,醒腦開竅;中醫(yī)理論認為癡呆屬“瘀癥”,取風池能活血化瘀,有利于智力恢復。且3穴均靠近頭部,采用穴位注射既能發(fā)揮針刺的刺激作用,又能發(fā)揮藥物的藥理作用。
神經(jīng)節(jié)苷脂能促進神經(jīng)重構,包括神經(jīng)細胞的生存、軸突生長和突觸生長,對損傷后繼發(fā)性神經(jīng)退變有保護作用,對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以及因損傷導致腦水腫有積極的作用,還能通過細胞膜的活性減輕神經(jīng)細胞水腫。藥物能通過經(jīng)絡穴位直接滲透到腦組織中,發(fā)揮了穴位和藥物的雙重作用。
頭針療法通過針刺大腦皮層功能定位在頭皮表面的投影穴區(qū),起到醒腦開竅、促進腦功能恢復的作用。
通過臨床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針刺為主結合康復訓練對Joubert綜合征確有一定療效。2例患兒經(jīng)過4~6個月治療,臨床癥狀明顯好轉,GMFM評分上升。同時發(fā)現(xiàn)病例1治療后腦電圖陣發(fā)性電活動明顯減少,癇性放電消失,腦電圖明顯好轉。
Joubert綜合征雖然是一種遺傳性的先天畸形,早期治療仍非常重要。我們認為,對不明原因肌張力減低、運動和智力發(fā)育落后、呼吸異常及眼球運動異常的患兒,家長應及時至醫(yī)院行CT或MRI檢查;一旦診斷為Joubert綜合征,一定要及早進行康復治療,尤其是針灸治療。針灸雖則不能改變腦內(nèi)異常結構,但能促進腦細胞的代償能力,使臨床癥狀改善。
[1]朱珍,帕米爾,朱杰明,等.Joubert綜合征的CT和M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2):1256-1259.
[2]王化,謝晟,肖江喜.Joubert綜合征一例[J].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6,40(3):328.
[3]Russell D,Rosenbaum PL,Gow land C,et al.Gross Motor Function M easureManual[M].2nd ed.Ontario: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1993:13-35.
[4]JoubertM,Eisenring JJ,Robb JP,etal.Fam ilial agenesis of the cerebellar verm is.A syndrome of episodic hyperpnea,abnormal eye movements,ataxia,and retardation[J].Neurology, 1969,19:813-825.
[5]Maria BL,Boltshauser E,Palmer SC,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revised diagnostic criteria in Joubert syndrome[J].JChild Neurol,1999,14(9):583-590.
[6]Quisling RG,Barkow ivh AJ,M aria B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formations in Joubert syndrome[J].JChild Neurol,1999, 14(10):628-635.
[7]Van Beek EJ,M ajoie CB.Case 25:Joubert syndrome[J].Radiology,2000,216:379-382.
[8]Barkovich AJ.Pediatric Neuroimaging[M].3rd ed.New York: Raven,2000:345-346.
[9]Sener RN.A patient w ith ectodermal dysplasia,Joubert's syndrome,and brain cysts[J].ComputMed Imaging Graph,1998, 22:349-351.
Acupuncture Com bined w ith Rehabilitation for Joubert Synd rom e:2 Cases Report
SHIXiao-juan,SHIBing-pei,BU Huai-di,et al. Chil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Children's Hospital of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10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 ith rehabilitation on Joubert syndrome.M ethods2 infants w ith Joubert syndromewere review ed.Resu ltsA fter the treatment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 ith rehabilitation for 4~6months,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se 2 cases improved,and the scores of Gross M otor Function Measure increased.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 ith rehabilitation iseffective on Joubertsyndrome.
Joubertsyndrome;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R742.8
B
1006-9771(2012)07-0678-03
2011-12-29)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網(wǎng)站投稿系統(tǒng)使用注意事項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康復科,上海市201102。作者簡介:侍孝娟(1981-),女,江蘇宿遷市人,醫(yī)師,主要從事小兒腦部疾病的針灸治療。通訊作者:施炳培。
10.3969/j.issn.1006-9771.2012.05.028
首頁中的“登錄”、“注冊帳號”鈕是“讀者會員登錄”;投稿和查稿要以作者身份注冊、登錄,請單擊首頁左側中部“遠程辦公”項下“作者投稿”或“作者查稿”鈕,進入作者注冊、登錄界面。目前這兩個鈕進入的界面相同,功能相同。
系統(tǒng)不允許同一臺終端(個人計算機)以不同身份登錄。因此在投稿前,請確認已經(jīng)退出了“讀者”、“外審專家”、“編委”等登錄平臺,再進入作者登錄平臺,否則系統(tǒng)將報錯。有些作者在首頁點擊“登錄”(以讀者身份登錄),進入后再點擊“作者投稿”系統(tǒng)報錯,就屬于這種情況。退出登錄后,再點擊“作者投稿”通??梢越鉀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