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給予獻血人士心理護理的心得體會
劉勇
目的 分析獻血人士發(fā)生獻血反應的原因,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減少獻血反應中的作用。方法 對照組(n=286)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間的獻血人士,均未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對發(fā)生獻血反應者的心理狀況加以總結分析;觀察組(n=301)為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間的獻血人士,均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 經(jīng)過心理護理,觀察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為1.99%(6/30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14%(29/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獻血人士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獻血反應,對于提高本血站的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獻血反應;心理因素;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自從《獻血法》實施以來,采供血機構的工作量得到迅速增加,在獻血人群中,獻血反應時有發(fā)生[1]。心理因素是發(fā)生獻血反應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通過適當?shù)男睦碜o理干預來消除獻血人士的不良情緒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減少獻血人士獻血反應的效果,為獻血機構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①對照組(n=286):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參加獻血的健康人士,男156例,女130例,年齡18~50歲,平均(28.3±5.4)歲;體質量45~72 kg,平均(57.3±3.2)kg;②觀察組(n=301):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間的獻血人士,男166例,女135例,年齡18~52歲,平均(29.2±6.0)歲;體質量45~70 kg,平均(55.8±4.1)kg;對比兩組獻血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量、職業(yè)等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獻血反應分析 回顧調查對照組的獻血者資料,286例患者中有29例出現(xiàn)獻血反應,其中初次獻血者17例、獻血當天身體狀況不佳5例、伴緊張恐懼心理7例。參考相關文獻[2,3],根據(jù)獻血者的典型心理特點,可將其分為以下幾種型:①無私奉獻型:此類型的獻血者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部分人把無償獻血當成為社會奉獻愛心的表達方式,普遍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適應能力,能夠與獻血機構的人員配合;②從眾型:對獻血的認識程度較低,對獻血意義、流程、注意事項等均不了解;③害怕疼痛型:此類型是獻血人群中常見的一類,而其中又以初次獻血者多見;④擔憂焦慮型:這部分獻血者出于各種緣由而對獻血存在擔憂、焦慮,引起擔憂焦慮的常見緣由包括擔心獻血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怕隱私被暴露、對采血器材的安全性存在擔憂、擔心獻血會被感染等;⑤獻血需求不同型:處于各種明確的動機而參加獻血,包括想通過獻血來獲取血站提供的禮品、為了得到社會或者親友的認可等。除了①型獻血者,其他類型的獻血者對獻血的認知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恐懼、緊張心理,不利于采血操作的順利進行。
1.2.2 心理護理 給予觀察組獻血者心理護理干預,采血中心的醫(yī)護人員應用熱情、和藹、主動的態(tài)度去接近獻血者,獻血前進行心理交流,采血過程中采用個性化語言交流。結合獻血者的獻血資料表,針對不同獻血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yè),用體貼溫馨的語調、通俗易懂的語言與其溝通。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幾個重點:獻血前認真詢問、與獻血者溝通并取得其信任、營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疏導其不良心理情緒、以熟練的技巧進行采血操作、獻血后跟蹤回訪。醫(yī)護人員通過培訓具有綜合的分析能力,能夠根據(jù)獻血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社會背景、職業(yè)特點等資料來捕捉其心理特點,根據(jù)獻血者的個體情況,給予健康知識宣教,幫助他們加深對人體血液生理知識、無償獻血的意義、獻血流程、注意事項等方面的了解。引導獻血者放松心情,討論獻血者感興趣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如果獻血者獻血當天的身體狀況欠佳,存在過度疲勞、睡眠不充分、空腹或不良飲食等情況,不利于獻血,應視情況取消當日獻血的計劃,囑患者改善身體狀況再獻血。
記錄兩組獻血者的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獻血者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則判斷為出現(xiàn)獻血反應,出現(xiàn)頭暈、冒汗、惡心、嘔吐、臉色蒼白、胸悶、心悸、血壓偏低、四肢冰冷、心率減慢、驚厥、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
率(%)的檢驗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心理護理,觀察組(n=301)僅有6例出現(xiàn)獻血反應,發(fā)生率為1.9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14%(29/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獻血不良反應又稱為獻血反應,是指獻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環(huán)境、采血醫(yī)護人員的操作技術等各種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以獻血者血容量急劇下降、出現(xiàn)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4]。越來越多的公民參與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但是出于各種原因,獻血者發(fā)生獻血反應仍時有發(fā)生,而精神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給予獻血者心理護理的必要性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采供血機構所認可。
經(jīng)過培訓,本中心的采血護士能夠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對獻血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分析,通過友善的服務、關切的問候、鼓勵性語言、適當?shù)男睦硎鑼У确绞浇o予獻血者積極的心理支持。提供獻血前咨詢,充分做好無償獻血的宣傳、引導,能夠幫助獻血者正確認識獻血常識,也有助于解除獻血者的緊張情緒。采血人員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熟練掌握采血操作技巧,能夠減少獻血者的痛楚,對于初次獻血者,要留意是否有獻血反應,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對癥處理,高超的專業(yè)技術是提高本中心信譽的關鍵所在,也有利于提高獻血者參與定期獻血的積極性??傊?,給予獻血人士心理護理是采供血機構的重點工作內容,在減少獻血反應發(fā)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心理護理不僅保障了獻血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拓展和穩(wěn)定無償獻血者隊伍。
[1]萬東升,王躍.獻血反應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預.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12,19(2):23-24.
[2]李玉和.心理衛(wèi)生.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28-129.
[3]忻志鵬.實用臨床心理學.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1:42-46.
[4]朱莉麗,潘振英,黃丹.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初次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132-133.
638000 廣安市中心血站采供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