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舟
院前急救處于急救醫(yī)學的最前沿[1]。醫(yī)院通過院前急救將醫(yī)療服務延伸到發(fā)病現場,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但在具體實施救護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如患者病情復雜、緊急且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緊張,院前急救車輛設備,醫(yī)療質量技術水平,服務態(tài)度,工作責任心等因素影響,所以更容易引起護患糾紛。因此,結合近年來我院“120”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糾紛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
1.1 患方因素 患者缺乏基本的醫(yī)療知識,對治療風險的認識不足,無法對醫(yī)療意外、并發(fā)癥、病情的轉歸做出正確的認識,特別是那些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預后不好的疾病,搶救治療的結果無法達到患者家屬的期望,一時難以接受現實,往往容易產生糾紛。
1.2 服務態(tài)度 院前急救的對象大多是急、危、重癥患者,患者及患者的家屬心情都比較急躁。因此對急救人員的語氣就比較敏感,對醫(yī)護人員服務要求就更高,希望患者馬上可以得到處置。而護士長期接觸急、危、重癥患者,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反應不太重視,缺乏緊急情況下的有效溝通技巧,很容易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不滿。
1.3 急救技術掌握不夠熟練或急救設備不齊全 護理人員缺乏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急救應急技術,不能正確使用急救設備和采取應急措施。加上急救環(huán)境條件的簡陋,患者不配合,這對護士急救技術水平的要求就相對更高。急救設備準備不足,未做到搶救設備完好率為100%,就都會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不信任,引起護患糾紛。
1.4 院前急救的收費 “120”院前急救是有償服務,而很多患者及家屬并不清楚這一點。護士在收取院前急救費用時,只能憑收費的標準,患者家屬交費時有異議。這就容易引起護患的糾紛。
1.5 急診接診出車不及時 影響急救反應時間的因素有:(1)護理人員對出診環(huán)境不熟悉,未詢問清楚標志性建筑物及聯(lián)系電話,導致空診或延誤搶救的時間,急救人員搶救意識不強,沒有及時出診。(2)“120”接線員沒有遵守就近派車的原則及對各醫(yī)院現有的出診情況不了解。出診的地點較遠,道路交通堵塞,這些因素都會延誤搶救的時間,引起醫(yī)患糾紛。
1.6 轉送途中的糾紛 轉送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患者未做妥善包扎固定,途中車輛的顛簸,意外情況加重患者的損傷,輸液瓶固定不牢,液體外滲,反復為患者穿刺。途中監(jiān)護不嚴,不及時發(fā)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儀器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影響病情的觀察。
2.1 改善服務態(tài)度,加強護患溝通 首先加強急救人員的自身素質培養(yǎng),強化服務意識,維護患者利益。要求一切從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的需要出發(fā),與患者及家屬認真溝通,實行換位思考。實行“首問負責制”,熱情指導患者就診,做到有問必答。盡量避免因語言不當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2.2 加強護理人員急救技能的培訓 急診科護士必須掌物急救專業(yè)技術。要有計劃的培訓急診護士急救專科技術、理論知識、職業(yè)道德。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各種搶救技術、搶救儀器的操作培訓考核。通過培訓要求人人熟練掌握呼吸機、心電監(jiān)護儀、洗胃、吸痰等操作使用,還要熟練掌握氣管插管的配合,加強應急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訓,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糾紛的發(fā)生。
2.3 急救藥品、物品做到100%完好 搶救器械藥品、設備按標準配置,做好五定。專人管理,定期檢查、保養(yǎng)、維護,制訂有機器操作流程。急救藥品用后及時補充;每班都要檢查急救物品的基數、標簽和失效期以及儀器的性能并做好記錄,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攜帶必要的急救藥品和物品。
2.4 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120”護士接聽電話時,應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地址所處方位、聯(lián)系電話,如遇見線路復雜難以表述時,應提示對方周圍有何標志性建筑物、單位,并派人到主要路口接車,以防救護車走錯路而延誤到達時間。接聽電話后,準確詳細及時記錄接聽時間,司機也要熟悉市區(qū)道路。出診途中與家屬聯(lián)系,了解患者病情,必要時可電話指導進行現場應急處理。
2.5 嚴密觀察病情急診患者病情變化快 搶救途中隨時可能出現新變化,必須密切觀察,尤其重癥、重傷患者,應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對生命體征的觀察如神志、面色、血壓、脈搏、心率、呼吸要嚴密觀察。對待急癥,從嚴要求,即使癥狀不重,沒有搶救指證,但也應嚴密觀察,如有病情變化及時告知醫(yī)生。
[1]李燕.綜合性醫(yī)院急診模式的探討.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8):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