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預防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護理措施
李小紅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預防急性白血病感染的重要性。方法 總結分析10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護理措施。結果 通過護理有效的降低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結論 積極有效的預防感染的護理措施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白血病;感染;護理
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自2010~2011年間我科收住10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我們采取了積極的預防感染的措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白血病患者感染的發(fā)生,提高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粒細胞缺乏,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和白血病細胞肺部浸潤,患者容易肺部感染。
鼻粘膜出血糜爛,牙齒頰粘膜軟腭潰瘍或糜爛出血都易引起感染,嚴重時有軟組織感染引起的蜂窩組織炎。
患者便秘,及泌尿系統的生理結構容易造成感染。
技術人員操作不熟練,無菌技術不嚴,反復穿刺,中心靜脈導管個長期留置均可導致導管相關感染。
醫(yī)務人員的健康及清潔關系到患者的健康故要加強自我防護措施,同時明確預防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洗手是防止醫(yī)護人員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所以一定要加強手衛(wèi)生。提倡為危重患者做醫(yī)療護理操作時,應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病床,地面濕式清掃,一床一刷,床頭柜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餐具,便器定期消毒,保持病室環(huán)境清潔,定時進行室內通風,對于粒細胞缺少的患者。采用保護性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室內不安放鮮花,嚴格限制探視人員,加強陪護人員管理,減少出入病房次數。定期監(jiān)測空氣.物體表面及醫(yī)務人員手消毒效果。
2.3.1 口腔護理 向家屬說明口腔清潔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如何做好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如囑患者用軟毛刷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多飲水保持口腔濕潤,口腔潰瘍時停止刷牙,改用棉簽擦拭,定時監(jiān)測口腔pH值,根據pH值選擇漱口液。
2.3.2 防止和處理肛周感染 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排便后清潔肛周。局部有感染時根據醫(yī)生要求選用不同的藥液坐浴,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出現便秘時,使用緩泄劑,并主動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誘發(fā)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
2.3.3 預防呼吸道感染 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且呼吸道是開放性的氣道,所以呼吸道感染很常見,患者的病室內要求相對恒定的溫度,一般冬季維持室內溫度在18℃ ~22℃,相對濕度50% ~60%,每日用5000 g/L含氯消毒劑,消毒病室物品及地面,紫外線每日早晚2次進行空氣消毒,每晚30 min,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呼吸訓練,及時排除分泌物,患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員不得進入病室。
2.3.4 鼻腔護理 不用手挖鼻,鼻腔干燥時用香油[1],液狀石蠟或薄荷油滴鼻,紅霉素眼膏涂抹,4次/d。
2.3.5 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加強注射部位護理,如有靜脈插管者,定期更換貼膜,局部皮膚消毒[2]。出現紅腫熱痛及炎性滲出等異常應及時處理,做細菌培養(yǎng),必要時拔管。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統常見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細胞浸潤,患者粒細胞的缺乏及化療后患者的造血系統及免疫系統進一步受到抑制,極易發(fā)生感染,有文獻報道高達41%[3],成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感染就變得很重要,所以我們通過健全病房科學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時,實行保護性隔離,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防止外源性性感染,認真做好基礎護理,加強皮膚粘膜護理,加強支持治療,縮短白細胞減少期限及住院時間,加強營養(yǎng),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去除易感因素,加強心理護理,保護易感人群等綜合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
[1]劉媛.護理干預在重型再障性貧血患者預防感染中的應用.吉利醫(yī)學,2010,31(34):6363.
[2]戚曉梅.白血病大劑量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護理對策.護理進修雜志,2010,25(2):120.
[3]張青夏.急性白血病病人醫(yī)院感染的分析與對策.護理研究,2002,16(3):601.
234011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