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珍 胡麗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綜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肢端外疽等病變的總稱,是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證實,發(fā)達地區(qū)糖尿病足截肢率明顯低于不發(fā)達地區(qū)。因此,只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足進行正確的護理干預,才能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據(jù)報道全球目前有超過1.5億糖尿病患者,我國現(xiàn)有糖尿病患者超過4000萬,居世界第2位。據(jù)報道,我國糖尿病足發(fā)病率為0.9%~14.5%,美國住院患者截肢手術中50%是糖尿病足患者,國內截肢率約為30% ~75%[1,2]。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糖尿病足的發(fā)生有三大主要因素,包括神經末梢病變、血管病變導致缺血缺氧和細菌感染。由于感覺神經異常導致糖尿病患者患足疼痛、麻木甚至喪失感覺,對所有傷害性因素的強度閾值上升,感知和防御能力下降而容易產生各種外傷;血液中三大營養(yǎng)物質,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代謝異常,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并發(fā)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影響血液循環(huán)及組織血供,導致皮膚容易干燥皸裂,抵抗力下降而并發(fā)細菌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的病變過程。除此之外,年齡、性別、吸煙、缺乏社會溝通及血糖控制不佳等也是糖尿病足發(fā)生的危險因素[3]。
目前臨床工作者常采用的方法是Wagner分級法[4]。0級:有發(fā)生足潰瘍危險的足,皮膚無開放性病灶;1級:表現(xiàn)有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感染病灶,常合并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3級: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4級:骨質缺損,部分趾、足壞疽;5級:足的大部或全部壞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可依據(jù)此分級方法評估糖尿病患者患足的情況,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3.1 加強糖尿病有關知識的宣教 據(jù)報道,未接受過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潰瘍導致截肢的發(fā)生率是接受教育患者的3倍[5]。有關衛(wèi)生管理部門應該大力宣傳有關糖尿病有關知識的宣教,通過發(fā)放有關知識手冊,舉辦各種糖尿病知識講座與活動,可采取現(xiàn)身說法、情景劇等將糖尿病知識深入民心,使公眾意識到其危害性,防患于未然。鼓勵戒煙、戒酒、減肥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的態(tài)度、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據(jù)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估測,糖尿病的各種并發(fā)癥中,50% ~80%可通過適當?shù)慕逃M行預防[6]。
3.2 控制血糖,預防為主 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足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較高的自覺性,嚴格地控制血糖,但是臨床很多患者存在僥幸心理,血糖一旦檢測不高就放松警惕以為萬事大吉,病已遠去,不再按照醫(yī)囑控制血糖。醫(yī)護人員要曉以利害耐心解釋,使患者能夠自覺配合,定期監(jiān)測患者血糖,根據(jù)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口服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的用量,將血糖控制在5~8 mmol/L之間的理想水平[7]。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產生。力爭達到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9.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 <6.5%[8]。
3.3 飲食護理 飲食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礎的治療護理措施。應給予低糖、低脂、低鹽(6 g/d以內)、富含維生素的清淡飲食,均衡營養(yǎng),控制熱量的攝入,根據(jù)理想體重計算每日所需熱量,一般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 ~60%,蛋白質15%~20%,脂肪30%以下,一日最常見的熱量攝入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早中晚各1/3。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蔣國彥[9]認為,糖尿病足傷口不易愈合,為加速傷口的愈合,患者飲食中必須有充足的蛋白質,并且要戒酒。有研究稱,酒精可以導致正在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10]。
3.4 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不僅有助于促進患足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氧供,還有利于加強肌肉和組織對血糖的利用,直接或間接地降低血糖。有研究稱,糖尿病患者最佳運動時間:早餐后1~2 h或者三餐后1 h,運動30~60 min[11]。病情穩(wěn)定允許的情況下每天餐后一小時進行有氧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以每次30~60 min、患者不感覺到累或者其他不舒適的情況發(fā)生為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的過程中應備有糖塊以防低血糖而導致暈厥發(fā)生外傷。
3.5 足部護理 有資料顯示,已有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存在,良好的足部護理能使多達80%的患者不發(fā)生足部潰瘍[12]。
3.5.1 勤于觀察 勤于檢查患者足部皮膚,包括顏色、彈性、溫度、足背動脈的搏動以及感知覺等,如果發(fā)現(xiàn)紅腫熱痛、肢端變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感覺異常等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以采取有效措施。
3.5.2 做好足部基礎護理 堅持每天用溫水泡腳,水溫適宜,以不超過38℃ ~40℃度,浸泡時間20~30 min為宜,泡腳水可以合理有針對性地應用中西藥,禁止揉搓。洗后用柔軟的毛巾或者吸水紙拭干,如果皮膚過于干燥,可以適當涂以植物油等護膚品于腳的表面,腳趾無需涂;如果腳部皮膚出汗較多可以灑用爽身粉。選用大小松緊度合適的鞋子及透氣性好的棉襪,穿時要保證干燥,鞋子里面沒有可以損傷到腳的異物,勤于晾曬,更換鞋襪。修剪指甲要剪平整,不要過短,指甲剪宜用碘伏消毒。冬天注意足部的保暖,以防凍瘡,禁用熱水袋,避免燙傷。切忌赤腳走路,任何時候都要穿鞋。皮膚瘙癢不能用手搔抓,以免弄破皮膚導致感染。
3.5.3 合理按摩 推拿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氧供。指導或協(xié)助患者從趾尖開始向上到膝關節(jié)按摩。加強對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等穴位的按摩[13]。動作宜輕柔,以防擦傷皮膚。早、中、晚各1次,每次10 min。可以配合腿部運動達到更好效果,腿部運動方法:一只腳踩在磚上,另一只腳提起,雙手扶椅子,前后甩動提起的腳,甩動10次后腳尖著地,踝關節(jié)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旋轉兩次,然后再交換另一只腳,重復做上述動作20次,每天3次[14]。
3.5.4 水泡護理 糖尿病性水泡病是誘發(fā)肢端壞疽的危險因素[15],所以應重視處理。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護理方法,如果皮膚有小水泡產生,一般能夠自行吸收,不需抽液??山o予1∶5000的高錳酸鉀洗液,每天3次,每次30 min,不超過一周;如果有大水泡的形成,需在無菌條件去最低點抽吸泡液,減輕內壓,按時換藥,換藥頻率要視情況而定,過勤不利于傷口生長愈合。
3.5.5 創(chuàng)面護理 潰瘍創(chuàng)面先用3%雙氧水清洗,0.33%碘伏消毒,用生理鹽水沖洗潰瘍創(chuàng)面,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去除壞死組織。較大較淺的、分泌物較多的傷口持續(xù)紗布濕敷,胰島素8 U+慶大霉素8萬 U+山莨菪堿10 mg[16],根據(jù)藥敏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噴灑創(chuàng)面,如果分泌物不多,傷口較小可用棉簽蘸碘伏多次擦洗患處,然后用白蛋白原液噴射創(chuàng)面后用凡士林無菌紗布覆蓋,可取得很好的效果[17]。換藥次數(shù)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決定,嚴格無菌操作。
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遵醫(yī)囑給予血管活性藥物、抗凝、抗感染以及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嚴格無菌操作,做好藥物的輸注護理。
由于長期遭受慢性病的折磨,糖尿病患者本已身心疲憊,再加上糖尿病足,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不僅有經濟負擔,更嚴重的是有被截肢的恐懼感,所以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喪失抗御疾病的信心,變得消極而不配合醫(yī)療。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引起的心理問題中,焦慮和恐懼占25%,抑郁、悲觀和失望占 30%,懷疑拒絕占 21.66%,內疚占13.33%[18]。作為醫(yī)護人員這個時候應該積極接近引導患者,耐心解釋,用樂觀的情緒感染患者,取得家人的配合,多給予心理上的關心與支持。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咨詢,使其度過陰霾期重新樹立信心。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終生治療,需要患者積極的態(tài)度與良好的依從性。研究顯示,良好的依從性及掌握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能夠使糖尿病患者截肢的發(fā)生率減少45% ~85%[19],醫(yī)務人員應做好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導,告訴患者需要按時服藥、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以及定期復查,并且醫(yī)院可以設立糖尿病專家小組給患者提供咨詢服務。
糖尿病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大艱巨任務,需要醫(yī)務人員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俗語“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表明護理質量高低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護理人員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yè)護理技術,更要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能夠有耐心、細心地為患者服務。相信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攻克糖尿病足這一難關,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劉繼前,曹建春.糖尿病足研究現(xiàn)狀[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35(8):87-90.
[2]薛霞.39例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32(11):2264-2265.
[3]李雪梅.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和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7):4098.
[4]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06-808.
[5]張法越.糖尿病足病的護理現(xiàn)狀[J].海南醫(yī)學,2010,21(16):134-136.
[6]Assal JA,Albeanu A,Peter Riesch B,et al.Cost of trainng adiabet esmellitus patient.Effects of the prevention of amputation[J].DiabeteMetab,1993,19:491.
[7]亓魯光,王永山.糖尿病足護理中幾個關鍵問題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41-743.
[8]齊穎,徐艷.糖尿病足的護理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0,22(2):346-347.
[9]蔣國彥.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118.
[10]毛玉紅.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56.
[11]劉艷.運動療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9(8):6:354.
[12]文靜,劉敏.糖尿病足的護理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06,5(3):58-60.
[13]王永山,岳新.糖尿病足外治法概況[J].中醫(yī)研究,2002,15(6):49-51.
[14]吳文雅,顧明君.局部給氧治療糖尿病性下肢潰瘍[J].中華護理雜志,1994,19(7):440 -441.
[15]周兆熊,張柏根.糖尿病足潰瘍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2):98 -100.
[16]于素萍,馬嵐.糖尿病足護理研究現(xiàn)狀[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7):51 -52.
[17]李藝.白蛋白外敷治療糖尿病足護理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27):160.
[18]裴金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8,4(4):42.
[19]Bryant JL,Beinlich NR.How to start a nurse - managed foot care clinic[J].Orehopaedic Nursing,2003,22(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