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艷
極低體重早產兒是指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周,出生的體重不足1500 g的活產嬰兒。在早產的病例中,有三分之二是自然早產;另三分之一是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母兒安危,如重度妊高癥、前置胎盤大出血,醫(yī)生決定提前終止妊娠,稱為干預性早產,由于其各器官發(fā)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免疫力差、病死率極高。因此,對極低體重早產兒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治療機護理可大大降低其病死率,減少并發(fā)癥及生遺癥。憑筆者憑著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極低體生早產兒治療及護理體會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報告如下。
產房內應設有新生兒搶救輻射臺,新生兒病房內應設有新生兒暖箱、藍光箱、電動吸引器、供氧裝置、搶救藥品等。由于早產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不完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較快,皮下脂肪薄,蒸發(fā)散熱快,產熱又少,溫度易隨外界壞境溫度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因此新生兒室要求恒溫,室溫保持在24℃ ~30℃,擦浴或進行必要的檢查護理治療時應提高1℃ ~2℃,以減少冷空氣對皮膚黏膜的刺激。病房內常規(guī)通風2次/d,15~20 min/次,保持室內空氣清潔干凈。
2.1 產時預防 避免使用可能抑制胎兒的藥物經胎盤轉運,禁忌使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刨宮產時切口應足夠大,避免胎兒發(fā)生不必要的損傷,陰道分娩時及早做足夠大的會陰側切,以減少會陰對胎頭的壓迫,產婦吸氧及肌肉維生素K1,加強產時胎兒監(jiān)護,避免胎兒缺氧,減少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發(fā)病率,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1]。
2.2 保暖及防治硬腫癥 新生兒剛出生時由于環(huán)境溫度大大低于宮內溫度,出生時如不注意保暖,容易發(fā)生體溫不升,血管發(fā)生痙攣,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等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故保暖極為重要,對于早產兒來說,保暖更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出生后立即將新生兒放在預熱的輻射臺上進行相關處理。后轉入溫箱保暖,根據胎齡及體重調節(jié)適宜的溫度。一般來說,體重越輕,胎齡越小,所需箱溫越高,適度也越大。體重1000~1500 g者初始溫度為34℃左右,<1000 g初始溫度為35℃ ~36℃,使患兒體溫升至36℃ ~37℃之間。為防治硬腫癥,用魚肝油滴劑涂擦患兒軀干肢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每日2~3次,并靜脈輸入丹參,護理及治療盡量集中進行,根據患兒體溫及時調節(jié)箱溫,調節(jié)時逐漸加溫或降溫,不可過高過低,以免引起早產兒肺出血及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2]。
2.3 氧療及呼吸管理,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早產兒胎齡小、體重低、呼吸中樞發(fā)育不完善,易出現呼吸淺快,節(jié)律不規(guī)則,時有呼吸暫停現象,實行24 h監(jiān)護,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預防呼吸衰竭,患兒出現呼吸困難,發(fā)紺,呼吸暫停時給氧,一般持續(xù)鼻管道吸氧。由于近年來出現早產兒用氧后,出現視網膜纖維組織增長,長時間吸氧及高濃度吸氧后視網膜病變二引起視力后遺癥[3]。根據病情適時吸氧,具體方法:鼻導管供氧,氧流量1~5 L/min,安裝上盛有1/2蔬鎦水的濕化瓶,濕化供氧可增強肺泡表面張力,增加換氣功能,提高血氧飽和度。病情好轉時停用氧防止氧中毒,減少后遺癥發(fā)生。
2.4 預防出血及感染 由于早產兒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功能低下,維生素K貯存量少,母血中含量低,采用靜脈補液中補充維生素K,用2 mg/d,每周用3 d,防治新生兒出血癥。早產兒免疫功能差,特易發(fā)生感染,在治療及護理工作中預防交叉感染極為重要,對早產兒監(jiān)護時嚴格實行消毒隔離,謝絕家屬探視。病室用紫外線燈空氣消毒工小時,地面用來蘇擦拭,喂養(yǎng)食具煮沸消毒,促持清潔,醫(yī)護人員無傳染病及皮膚病,暖箱內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一遍,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性用抗生素[4]。
2.5 喂養(yǎng) 以純母乳喂養(yǎng),合理喂養(yǎng)更有助于早產兒營養(yǎng)供給,早產低體重兒出生時吸允能力極差,吞咽反射弱,我們將母乳擠出時用滴管滴入口內。根據患兒體重,1~5 ml/次,1次/h,定期測量體重及血糖,根據需求調整喂養(yǎng)量,對低血糖患兒可喂服10%葡萄糖水,保證營養(yǎng)及熱量共給。
患兒取左側臥位,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交替鼻孔插放供養(yǎng)導管,口腔、眼部、臍部、臂部及皮膚護理,2次/d保持患兒全身清潔、干燥,所用衣被及用物均高壓無菌,勤更衣?lián)Q尿布,防止尿布性皮炎及臍炎發(fā)生,定時更換體位,防止皮膚受壓,破損感染及墜積性肺炎發(fā)生。
極體體重早產兒通過上述治療及護理后,體溫恢復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呼吸功能穩(wěn)定,吸吮量增加,能自己吸吮乳汁,體格發(fā)育正常,各種生理反射正常,一般情況好,精神反應好,方可出院,出院后指導家屬做好一般育兒保健,定期隨訪。
極低體重早產兒在產科并不少見,早產兒是圍生兒發(fā)病和死亡率最高的因素。早產兒因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常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驟停、慢性肺病、低血糖、顱內出血、腦癱及神經智力發(fā)育不全等,而且胎齡越小,體重越低,遠期后遺癥越多,新生兒存活機會越小。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應根據早產兒的生理特點,結合實際,使早產兒得到科學合理的治療護理,可望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及生存質量,使婦幼保健工作取得更好地成效。期望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加強保健宣教,消除早產的病因,預測早產的發(fā)生,對高危人群重點監(jiān)測,及時診治已經發(fā)生的早產,從而進一步降低早產兒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1]豐有吉.中華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333-339.
[2]莊依亮,李笑天.病理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2:90-104.
[3]胡亞美.早產兒的特點.新編兒科臨床手冊,2006,6:87-96.
[4]劉朝暉.預防早產時抗生素的應用.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8,5: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