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銀平
河南平頂山市中醫(yī)院內一科 平頂山 467000
腦卒中后眩暈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內科病癥,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這種病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腦卒中之后的各種不適造成血流循環(huán)減少,從而導致腦部供血量少,出現眩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02—2010-11收治的腦卒中后眩暈患者30例,年齡26~61歲;男18例,女12例。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出汗等,同時具有明顯的眩暈情況,經檢測無明顯其他并發(fā)癥,同時無意識障礙。通過臨床檢測診斷和中醫(yī)檢查確診患者的癥狀屬于腦卒中后眩暈。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使用小柴胡湯為基礎的方劑進行治療,藥物的組成及劑量和加減情況:柴胡15g,黃芩、制半夏、黨參各10g,生姜3片,紅棗5枚;兼痰濁上蒙者加茯苓、白術、陳皮各10g;氣血虧虛者加當歸6g,黃芪30g,葛根12 g;肝腎陰虛者加枸杞、菟絲子、山茱萸肉、熟地黃各10g;瘀血阻竅者加赤芍、川芎、桃仁各10g;肝陽上擾者加天麻、鉤藤各10g;肝火旺盛者加梔子9g,龍膽草6g。1劑/d,水煎2次取汁約500~800mL,分2~3次服用。共治療20d(頭暈癥狀消失即可停藥,無需治滿20d)[1]。
1.3 療效標準 療效評定參考衛(wèi)生部對眩暈臨床治療原則,分為痊愈:癥狀消失,惡心、嘔吐等情況消除,眩暈停止且無反復;顯效:臨床特征消除,眩暈情況明顯減輕,且無反復;有效:癥狀消失不完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眩暈情況有所改善,眩暈停止后出現一定反復;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眩暈情況無明顯減輕或眩暈情況加重[2]。
治療后癥狀3d內消除21例,治療1周后,痊愈18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3例,有效率90%。治療完成后,24例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治療過程未出現明顯并發(fā)癥,無明顯不良反應;4例患者出現惡心、干嘔等癥狀,主要由于中藥的味道刺激,未經治療患者癥狀自行消失;3例有效患者,治療完成后眩暈發(fā)作次數減少一半以上;無效3例患者,2例癥狀未改變,惡心、嘔吐等消除,但眩暈情況明顯,1例患者體征、眩暈無任何改變。
腦卒中后眩暈治療就是通過上下通順的重要機制,小柴胡湯的藥理具有和解樞機、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運行氣血的效果,在臨床實踐中可明顯使患者取得肝氣得舒,氣血津液周流不滯,從而達到痰飲不生、清竅得養(yǎng)的作用[3]。本組30例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明顯,眩暈發(fā)作次數也得到減輕,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加減配方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從病癥形成因素看,腦卒中后患者往往經脈空虛,這個時候風邪等就隨之進入患者的經脈當中,導致患者出現眩暈。治療的過程中可以輔助按摩、針灸等,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的方法影響較小,患者較為穩(wěn)定,治療完成后發(fā)作情況明顯緩解,且復發(fā)較少[4]。本組患者治療完成后,未出現并發(fā)癥,眩暈反復的情況也較少,對于其不良反應而言,由于中藥的特性,出現惡心、干嘔屬于患者自身情況所致,與藥物的治療效果沒有關系[5]。中醫(yī)治療當中,結合醫(yī)療設備進行檢測,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對療效進行監(jiān)測,在患者出現其他癥狀時及時進行治療,同時,與西醫(yī)差別所在就是小柴胡湯配方的后遺癥較小,不良反應也較小,特別是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神智狀況本就較差,使用中藥治療可有效降低對患者的影響。
小柴胡湯可以加速氣血運行,對腦卒中后眩暈有明顯療效。根據患者的情況不同,采取對配方、劑量等進行一定的加減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可推廣使用。
[1]貝政平.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614.
[2]孫傳興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89:690.
[3]王加瑞 .綜合療法治療面癱12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8,22(1):56.
[4]王朝陽 .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2(2):12.
[5]謝建洪 .淺述周圍性面癱的分期治療[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