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越
已有資料顯示,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能定量揭示血壓的總體高度,波動,狀況和晝夜變化,而心率變異性(HRV)是評價人體內自主神經功能的一項指標,神經功能對血壓的晝夜變化起關鍵性調節(jié)作用,高血壓病人血壓晝夜節(jié)律與靶器官損害有關,心率變異性減低,血壓晝夜節(jié)律消失是靶器官損害及預后不良的指標。
1.1 一般資料 400例我院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動態(tài)血壓心電二合一監(jiān)測結果,根據日間(06:00~22:00)收縮壓135mmHg(1 mmHg=0.133kPa),舒張壓85mmHg;夜間(22:00~06:00)收縮壓25mmHg,舒張壓75mmHg,根據病史,體征及輔助檢查,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
1.2 方法
1.2.1 動態(tài)24h血壓(ABP)心電監(jiān)測 采用美國CARDIOTENS動態(tài)24h血壓心電監(jiān)測儀,袖帶22cm×12cm(適用臂圍24cm×32cm)縛于受試者左上臂,白晝(06:00~22:00)每隔30min自動充氣測壓,夜間(22:00~06:00)每隔60min自動充氣測壓,并貯存所有的SBP及DBP值,血壓測量采用壓力示波震蕩法,監(jiān)測時間從08:00~09:00時至次日08:00~09:00時,血壓可接受范圍:SBP 7mmHg~2 6 0mmHg,DBP 4 0 mmHg~150mmHg,脈壓20mmHg~150mmHg,有效測試次數40次,其中選出杓型組183例,非杓型組217例。ABP從均值波動顯示,杓型組顯示雙峰雙谷曲線,但較正常波動范圍大,上午峰見于08:00~11:00時,下午峰見于16:00~19:00時,且第一峰高于第二峰,午間12:00~14:00時及00:00~4:00時為明顯低谷,非杓型組無此規(guī)律。
1.2.2 心率變異性檢測 心率變異為動態(tài)血壓心電二合一采樣點得出,總功率(2 448ms2~4 484ms2),低頻(LF,754ms2~1 596ms2)反映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的功能。高頻(HF,772 ms2~1 178ms2)反映迷走神經功能。LF/HF(1.5~2)反映迷走神經功能與交感神經功能的平衡。一項或多項值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圍,則HRV值低或高,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或降低,或/和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增高。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之間的平衡關系失調。
晝夜血壓節(jié)律與HRV頻域指標比較,杓型組晝夜LF均高于非杓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杓型組夜間LF又明顯高于日間,但LF/HF比值日間高于夜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杓型組晝夜均以交感神經興奮占優(yōu)勢,以日間為主。夜間交感神經興奮占優(yōu)勢,說明夜間迷走神經受損。非杓型組與杓型組比較,日間LF減低,HF差異不明顯;夜間LF、HF均減低,LF/HF比值差異不明顯,說明非杓型病人交感神經活性晝夜均衡,夜間交感神經、迷走神經雙重受損,夜間HF低于杓型組,證明迷走神經受損嚴重。
人體血壓24h存在著晝夜節(jié)律波動,無論正常人或高血壓病人,其血壓上午高于下午。前半夜高于后半夜,晝間高于夜間,提示血壓在晝夜24h呈現(xiàn)一種生理節(jié)奏性波動[1]。本研究中,原發(fā)性高血壓中183例有此波動規(guī)律,但與正常者不同,其波動范圍大。非杓型組217例無此規(guī)律。波動曲線較平緩。血壓的這種雙峰雙谷節(jié)律變化對適應機體的活動,保護心血管結構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當高血壓無此規(guī)律,即非杓型組,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雙重受損,尤以夜間迷走神經受損為特征,那么這種波動情況即可減弱或消失,夜間血壓下降幅度小或不下降,反而升高。心血管系統(tǒng)長時間處于高水平血壓沖擊,加重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低HRV是高血壓病人預后不良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因為交感神經系統(tǒng)對維持和調節(jié)血壓晝夜節(jié)律起重要作用,所以在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恢復晝夜節(jié)律顯得至關重要。如在心情,環(huán)境的調節(jié)中,應盡量放松,舒適。藥物首選以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對延緩和減輕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和死亡的發(fā)生尤為重要,如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與其他降壓藥合理配合等等。避免交感神經興奮對病人心率及血壓的穩(wěn)定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