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瓊
目前結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殺手”,Mtb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艾滋病、移民和貧困等社會問題使得結核病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開始回升。我國的結核病疫情和耐藥情況都較嚴重,2011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結核病年發(fā)病人數(shù)約為130萬,占全球發(fā)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結核病疫情未能獲得控制,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疫苗預防結核病的發(fā)生。新型結核病疫苗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結核病研究的熱點之一,比爾·蓋茨專門成立全球結核病疫苗基金會(Aeras Global TB Vaccine Foudation,簡稱AERAS);我國重大傳染病專項均支持結核疫苗的研究。根據(jù)疫苗的用途可將其分為兩類:一是預防性疫苗,主要應用于新生兒和未感染的正常人群,保護其不被Mtb感染;二是治療性疫苗,主要應用于己感染Mtb的無癥狀攜帶者,使其不發(fā)病,或用于己發(fā)病的患者,促進其早日痊愈。
卡介苗(BCG)是牛結核分枝桿菌的減毒活疫苗,自1928年BCG用于人類以來,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已證明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疫苗之一,其免疫原性約持續(xù)10年,可有效地預防嚴重的結核?。ㄈ绮ド⑿徒Y核、結核性腦膜炎),保護效力為65%~95%(平均86%),但不能預防Mtb的感染,對肺結核的保護效力是0%~80%,差異很大。究其原因可能受下列因素的影響:(1)BCG菌株差異:在凍干技術發(fā)明前,通過培養(yǎng)傳代和保存使當年預防肺結核非常有效的BCG菌株已不復存在。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BCG菌株之間差異極大,BCG缺失了129個基因閱讀框架,缺失了一些毒力因子(如ESAT 6),也丟失了一些免疫保護基因,如一些能夠誘導有意義的T細胞應答的休眠期抗原的缺失。(2)環(huán)境分枝桿菌的感染:雖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護效力,但也減弱了BCG的免疫保護作用。(3)Mtb感染菌株差異:不同地區(qū)人群感染的Mtb菌株在毒力、基因、蛋白表達等方面的差異,也會影響對BCG的免疫反應。(4)Mtb內源性復燃或外源性再感染:BCG不能預防Mtb內源性的復燃和外源性的再感染。(5)接種人群的差異:人群的遺傳背景不同導致對BCG免疫反應的差異。(6)臨床試驗方法的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進行的臨床試驗在實施方法、評價指標等方面也不完全一致,影響效果的評價。此外,對于免疫功能缺陷者,BCG接種可能導致全身播散。江西省胸科醫(yī)院開展BCG免疫治療的研究,目前尚有爭議。因此,BCG不能預防肺結核的發(fā)生,研制新型更有效的疫苗替代BCG或加強BCG的效力勢在必行。
理想的結核病疫苗需具備下列條件:具有強的保護效力,只需免疫1次或少數(shù)幾次即可預防Mtb感染和結核病發(fā)生;免疫原性穩(wěn)定、持久;不良反應少;價廉;與其他疫苗相互間無干擾。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進步促進了結核新疫苗的發(fā)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研究策略:(1)取代BCG的初種疫苗(priming vaccine):是一種優(yōu)于BCG、具有更長久免疫保護效果的新疫苗,目前只有新型的重組分枝桿菌菌苗才有可能取代BCG。(2)增強BCG效果的加強疫苗(late booster vaccine):目前主要研究亞單位疫苗(如重組蛋白疫苗、DNA疫苗)、以病毒為載體的疫苗,以增強、延長BCG初免的保護效果。(3)用于結核感染者的多相疫苗(postexposure multiphase vaccine):既是一種預防性疫苗,又是一種治療性疫苗,主要用于預防內源性復燃和外源性再感染。因此,該疫苗的設計需包含Mtb在急性感染期和潛伏期表達的兩類免疫顯性抗原。(4)用于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性疫苗(therapeutic vaccine):目前主要研究亞單位疫苗與化療聯(lián)合應用,以促進痰菌陰轉、病灶減少、空洞閉合,期望能夠達到縮短療程的目的。
目前,結核病疫苗研究的種類主要有下列3種: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和滅活疫苗?;钜呙绨ɑ蛑亟M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對Mtb或BCG進行改良以減少前者的致病力或提高后者的免疫保護效力。主要包括表達分枝桿菌T細胞抗原的重組活疫苗、表達細胞因子的重組BCG、Mtb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株、Mtb減毒活疫苗或其他的弱毒或無毒分枝桿菌活菌苗(如母牛分枝桿菌、恥垢分枝桿菌、微小分枝桿菌),其研制的關鍵在于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希望獲得替代BCG的初種疫苗。亞單位疫苗只用Mtb的一部分成分引起機體產(chǎn)生免疫保護反應,主要包括D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或多肽疫苗(加佐劑)、多肽以外的其他純化的主要成分(如枝菌酸、糖脂,等等),它可作為BCG的加強疫苗或治療性疫苗。滅活疫苗(如母牛分枝桿菌、草分枝桿菌菌苗)只能引起短暫的免疫反應,不能像活的Mtb那樣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具有免疫保護性的細胞免疫反應,而不能產(chǎn)生持久、有效的免疫保護力,主要作為治療性疫苗。
1.重組活疫苗:表達分枝桿菌抗原的重組活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分枝桿菌(如BCG、恥垢分枝桿菌、母牛分枝桿菌等)或其他活細菌[如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沙門菌]、活病毒(如牛痘苗病毒、腺病毒或仙臺病毒等)中,依靠細菌、病毒在宿主內的復制,表達外源抗原,以誘導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的體液和細胞免疫;表達細胞因子如[IFN-γ、IL-2、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8]的重組BCG的免疫原性增強。這些基因工程菌苗不僅同時具備佐劑和載體功能,又具有多種外源抗原與活疫苗的作用,一次接種可獲得強而持久的特異性免疫。
BCG是目前所知最強的免疫佐劑之一,具有持久的非特異免疫刺激作用,而且安全、成本低、穩(wěn)定,以BCG作為工程菌的疫苗具有許多優(yōu)點。德國柏林 Max-Planck研究所研制的rBCG::ΔureC-h(huán)ly疫苗VPM-1002,是表達李斯特菌的膜打孔李斯特菌素(Hly)而自身尿素酶C缺乏的重組BCG,Hly可促進抗原進入感染靶細胞的細胞漿,加強抗原特異性CD4+和CD8+T細胞的產(chǎn)生。在小鼠模型中抗Mtb的保護效力比BCG強,并可誘導很強的抗Mtb“北京”株的作用。在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SCID)的小鼠中顯示毒力較BCG弱,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011年在南非進行Ⅱ期臨床試驗[1]。目前通過刪除sec A2和nuoG構建了r BCG::ΔureC-h(huán)ly++Δsec A2和rBCG::ΔureC-h(huán)ly+ΔnuoG,增強了CD8+和Th17 T細胞應答,提高了保護效力;通過刪除pdx H 構建了rBCG::ΔureC-h(huán)ly+Δpdx H 營養(yǎng)缺陷株,進一步改進了安全性。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yī)學院研制的r BCG30疫苗,是一種過量表達Mtb Ag85B抗原的重組BCG,可誘導強的免疫反應,產(chǎn)生的保護效率也比BCG強,已完成Ⅰ期臨床實驗[2]。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正在引進AERAS-422,是一種過量表達 Mtb Ag85A、Ag85B和Rv3407的重組BCG,該疫苗目前在美國已完成Ⅰ期臨床試驗[3]。復旦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和解放軍第三〇九醫(yī)院研究的多種類型的重組BCG,第四軍醫(yī)大學研究的過表達Ag85B和ESAT6重組恥垢分枝桿菌菌苗尚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英國牛津大學研制的 MVA-85A(AERAS-485)疫苗,是一種過表達 Mtb Ag85A的重組牛痘安卡拉病毒疫苗,動物模型及Ⅰ期臨床試驗均顯示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保護性,用于人是安全的,目前正在岡比亞和南非進行Ⅱ期臨床試驗[4]。AERAS和歐洲Crucell NV生物技術公司聯(lián)合研制的 Ad35-85B-TB10.4(AERAS-402),是一種過表達Mtb Ag85A、Ag85B和TB10.4融合蛋白的重組腺病毒35疫苗,目前在肯尼亞、莫桑比克、南非和烏干達進行Ⅱ期臨床試驗[5]。上述兩種病毒載體疫苗主要作為加強BCG的疫苗。
Miki等[6]構 建 的2株 分 別 含 Ag85A 和Ag85B、MPB/MPT51的重組減毒李斯特菌,通過腹腔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均能誘導PPD特異的足墊腫脹反應、脾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和產(chǎn)生IFN-γ;通過靜脈注射免疫BALB/c小鼠,也都能夠誘導比BCG強的免疫保護反應。Hess等[7]報道結核Ag85B重組沙門菌疫苗可有效地誘導特異的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也可保護小鼠抗Mtb的攻擊。
2.Mtb減毒活疫苗或其他的弱毒或無毒分枝桿菌活菌苗:通過隨機致突變或靶向同源重組技術從Mtb基因組中將某些與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有關的基因、毒力基因或與Mtb在巨噬細胞內長期存活有關的基因敲除或致突變,制備Mtb減毒活疫苗。營養(yǎng)缺陷型減毒活疫苗在宿主體內只能存活較短的時間,通過有限的復制來刺激機體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已發(fā)現(xiàn)許多Mtb氨基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脯氨酸、色氨酸、頡氨酸和泛酸鹽等)營養(yǎng)缺陷株可保護小鼠抵抗Mtb的攻擊,保護效力與BCG相當,如嘌呤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株不能在鼠巨噬細胞中生長,在小鼠和豚鼠動物模型中的毒力也減弱[8];Mtb Erdman亮氨酸營養(yǎng)缺陷株在鼠巨噬細胞中也不能生長,在SCID小鼠中毒力也減弱,它減少肺、脾組織中細菌數(shù)的效力不如BCG,但組織病理損害減輕[9]。Collins等[10]通過等位基因交換除去牛結核分枝桿菌esat-6基因,獲得2株牛結核分枝桿菌突變株 WAg520.4和 WAg530.1。WAg 520.4株保護肺的菌落計數(shù)與BCG相似,而抵抗細菌感染播散至脾的菌落計數(shù)比BCG少;WAg 530.1對脾的保護力與BCG無明顯差異,對肺的保護力比BCG差。最近發(fā)現(xiàn),許多牛結核分枝桿菌弱毒株在豚鼠可誘導一定程度的抗結核保護,但缺乏pckA基因的菌株保護效力降低。在小鼠動物模型上已證明母牛分枝桿菌和恥垢分枝桿菌菌苗對Mtb的攻擊無保護作用,微小分枝桿菌菌苗多次注射后有一定的保護效力。
由此可見,減毒活疫苗的毒力和致病性顯著降低,其免疫保護效力與BCG相似或優(yōu)于BCG,但持續(xù)時間短,產(chǎn)生的記憶免疫效果也不佳,長期的穩(wěn)定性尚不清楚,存在毒力回復的問題。目前在減毒活疫苗的研究方面除了考慮減毒外,尚無明確的標準用于確定應該加哪些基因、應該去除哪些基因,無法判斷何種程度的減毒才是安全有效的。此外,即使獲得了Mtb減毒株,將來可能會發(fā)生返祖而造成疫苗安全性的問題。國內較少研究。
3.DNA疫苗:由能引起機體保護性免疫反應的病原體抗原的編碼基因和真核表達載體構建而成,它被注入機體后,通過宿主細胞的轉錄系統(tǒng)表達蛋白抗原,誘導宿主產(chǎn)生細胞免疫應答和體液免疫應答,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由于RNA疫苗不穩(wěn)定,在體內存在時間短,表達短暫,生產(chǎn)、貯存、運輸比DNA疫苗要求高。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它不需要任何化學載體,故又稱為裸DNA疫苗 (naked DNA vaccine)。DNA疫苗可誘導體液免疫和Th1型細胞免疫應答,尤其是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識別、殺傷、破壞被感染的細胞及清除細胞內的病原體,這對于清除寄生于巨噬細胞內的Mtb非常有意義。
目前,從Mtb分泌性蛋白和熱休克蛋白中已發(fā)現(xiàn)了多種保護性抗原的基因疫苗,如Ag85A、Ag85B、ESAT-6、MPT64、Pst S-3、Mtb8.4、hsp65、hsp70、PPE 家 族 (如 Rv3873、Rv1196、Rv0916c)等[11],在動物模型上它們可誘導細胞免疫應答,保護效力與BCG相當。DNA疫苗必須針對Mtb在增殖期和休眠期產(chǎn)生的抗原。不同的DNA疫苗具有不同程度的保護效力,某些DNA疫苗雖能刺激免疫應答,但卻無保護效力或保護效力不如BCG,如Ag85C質粒DNA免疫小鼠均未產(chǎn)生保護作用;Pst S-2 DNA免疫鼠只有脾菌落計數(shù)中等減少;Pst S-1 DNA免疫小鼠完全不能抑制細菌增殖;麻風分枝桿菌和Mtb hsp60 DNA疫苗免疫小鼠后,雖然能誘導高水平的IL-2和IFN-γ,但Mtb氣霧攻擊,未見保護;富含脯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6 000(36 k Da)的DNA疫苗對小鼠的保護效力不如BCG組;MPB70、MPB83 DNA疫苗或 MPB70 DNA疫苗/MPB70蛋白加強免疫牛都不能保護牛抵抗牛結核分枝桿菌強毒株對氣管內的攻擊;相對分子質量為19 000、ahpC與BCG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 000的培養(yǎng)濾液蛋白、hsp10質粒DNA免疫鼠,不能抑制組織中細菌增殖而無保護作用。此外,單個基因片段似乎不可能產(chǎn)生與BCG完全相同的免疫效果,只有編碼多個蛋白質抗原的DNA才可能產(chǎn)生超過BCG的持續(xù)性保護作用。雖然基因疫苗在體內表達的微量抗原蛋白能夠激發(fā)個體的免疫反應,但很多情況下其強度仍弱于活疫苗,這一方面是由于疫苗DNA的轉化效率有限,同時也因為基因疫苗在宿主體內不能像活疫苗那樣自我復制。尋找合適的免疫佐劑是增強基因疫苗免疫活性的重要手段,某些細胞因子能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如IL-2、IL-12或IFN-γ等,將能表達這些細胞因子的重組質粒與結核病DNA疫苗聯(lián)合免疫,可提高免疫效果。Mtb多個基因聯(lián)合或融合疫苗免疫可誘導更高的保護效力[12]。部分DNA疫苗在小動物模型上的效果比在人體內更有效,可能是由于小動物和人類理想的免疫刺激寡聚核苷酸不同所致。
結核病DNA疫苗不僅可作為治療性疫苗,也可作為預防性疫苗的加強型疫苗。雖然DNA疫苗對人類長期療效及安全性尚不清楚,但其制備及應用較簡便,對于免疫低下者比BCG更安全。解放軍第三〇九醫(yī)院全軍結核病研究所和上海海規(gu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lián)合研制的結核Ag85A DNA治療性疫苗,目前在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在進行中試工藝研究[13]。國內外尚未見結核DNA疫苗進入臨床實驗的報道。
4.亞單位疫苗:其用 Mtb成分(如蛋白、多肽、枝菌酸、糖脂等)作疫苗組份,可誘導機體產(chǎn)生免疫保護或免疫治療效果。其研制的關鍵在于保護性抗原和佐劑的選擇、劑量的確定,選擇抗原的主要標準是它們能否誘導保護性T細胞反應,保護人群抗結核。亞單位疫苗在安全性方面更容易被接受,故非復制的亞單位疫苗只要與BCG保護效力相當即可能用于人類臨床實驗。在Mtb早期培養(yǎng)濾液中有100多種蛋白,某些蛋白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和較好的保護效率,如抗原85復合物、ESAT6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38 000的脂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5 000的熱休克蛋白等。Mtb多種分泌蛋白混合或重組融合蛋白刺激的CD4+T細胞反應和獲得的保護效力均比單一蛋白成分強,但它們持續(xù)時間都較短。純蛋白抗原所誘導的細胞毒性反應比BCG弱,提示純化的蛋白疫苗的效力不如活的弱毒疫苗,但蛋白疫苗作為BCG免疫后的增強劑,保護效力明顯強于單獨BCG接種。然而,并非所有的蛋白免疫后都誘導保護性免疫,如α-晶狀體球蛋白在休眠期增加表達,盡管具有免疫原性但無保護作用。
蛋白疫苗或多肽疫苗不加佐劑在動物體內很難引起免疫反應,同樣的抗原加上不同的佐劑誘導的免疫反應、產(chǎn)生的保護效力也不同,只有誘導Th1型細胞免疫的佐劑才能增強亞單位疫苗的抗結核免疫。這類佐劑主要有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銨氯化物(簡稱DDA)、去?;鶈瘟姿犷愔珹(簡稱 MPL)、DDA/MPL佐劑、DDA/TDB佐劑、RC-529佐劑、含Cp G基序的寡聚脫氧核苷酸(Cp G ODN,可提高BCG抗Mtb感染的效力2~5倍,但不能增強亞單位疫苗的抗結核作用)[14]。微球體疫苗是將抗原裝入膠囊內或聯(lián)結在微球體表面,裝入膠囊內的抗原可避免酶降解和快速清除,并可控制抗原的釋放。Evans等[15]建立的 Mtb 8.4蛋白微球體,其2 h后的釋放率小于5%,48 h后小于10%,可持續(xù)、逐步地釋放超過5周;1次免疫就能夠誘導比MPL佐劑強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至今尚無任何佐劑能使蛋白疫苗超過或達到BCG對動物的免疫保護效力。
丹麥國立血清研究所(SSI)研制的 Ag85BESAT6融合蛋白疫苗以IC31(寡脫氧核苷酸和多陽離子氨基酸的混合物)作為佐劑,在小鼠和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結果均顯示其免疫保護力高于單一的ESAT-6或Ag85B蛋白疫苗,可增強BCG的免疫保護力,目前在進行Ⅱ期臨床試驗[16]。美國葛蘭素公司(Glaxo-Smith Kline Biologicals,簡稱 GSK)研制的Mtb72f/AS02A嵌合蛋白疫苗,是由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Mtb39和Mtb32基因重組構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2 000的嵌合蛋白,以MPL和皂角素QS21作為佐劑,豚鼠和猴子實驗結果表明作為BCG加強免疫制劑,誘導的保護效力強于單獨用BCG,目前在肯尼亞進行Ⅱ期臨床試驗[17]。AERAS、SSI、Sanofi和Intercell聯(lián)合研制的AERAS-404/H4IC,是Ag85B和TB10.4融合蛋白疫苗,以IC31為佐劑,目前正在進行Ⅰ期臨床試驗[18]。解放軍第三〇九醫(yī)院和蘭州大學研究的多種類型的蛋白疫苗,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的卡介菌Cp G復合佐劑-02系統(tǒng),目前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1.需闡明Mtb的致病機制和機體的免疫保護機制:(1)無論是BCG還是Mtb都不能誘發(fā)全面的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及足夠強度的免疫回憶反應,只能誘導免疫抑制Mtb生長,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Mtb。然而90%的Mtb感染者終生不會發(fā)病的事實又表明結核自然感染所誘發(fā)的免疫反應能為大部分感染者提供有效的保護反應,若能清楚地了解個體發(fā)病或不發(fā)病的機制,了解Mtb抗原的生物學特性、轉錄、代謝通路,有的放矢地設計理想的疫苗,預防Mtb感染發(fā)病將成為可能。(2)宿主與 Mtb的相互作用復雜,目前研究顯示結核患者的免疫應答呈現(xiàn)有利于Mtb的生存與傳播。感染者是否發(fā)病是取決于Mtb的致病力、感染的菌量、個體的易感性,還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是否遭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哪些免疫參數(shù)可作為疫苗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選擇哪些指標來評價新疫苗更有意義(一般狀況改善、菌落計數(shù)減少、細胞免疫功能增強、存活期延長)?(3)在結核高度流行區(qū)域,許多人已感染Mtb,甚至有亞臨床病變,他們若接受強的免疫原,隨后產(chǎn)生的宿主免疫反應是否會清除接種的疫苗?是否會激發(fā)潛伏的感染發(fā)生嚴重疾???(4)部分人群感染了非結核分枝桿菌,這對未來的疫苗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2.需開展合理的疫苗設計和免疫策略研究:(1)疫苗的設計既要針對增殖期的抗原(如Ag85A和Ag85B),也要針對休眠期的抗原,選擇哪些抗原聯(lián)合構建疫苗才有可能誘導更有效的保護性免疫應答?(2)亞單位疫苗在體內激發(fā)的免疫反應,在很多情況下其強度弱于活疫苗,需尋找合適的免疫佐劑增強其免疫活性。(3)新疫苗評價需要大量的人群和長期的隨訪觀察,在BCG廣泛接種的結核病高流行國家,選擇大樣本量的現(xiàn)場評估將遇到困難。而且,BCG將對新疫苗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BCG將如何與新疫苗聯(lián)合免疫?新疫苗的類型、免疫的順序、免疫的間隔時間、免疫的次數(shù)等免疫策略問題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之一。
3.需探索免疫治療機制:結核病疫苗用于免疫治療是一個新的探索領域,滅活的母牛分枝桿菌和草分枝桿菌制劑已在臨床應用,治療效果尚有爭議,未達到“超短程化療”的目的,其原因可能是滅活的細菌成分只能誘導短暫的Th1型細胞免疫應答,不能誘導特異的CTL應答,部分患者可能應用不當導致免疫耐受。但關鍵是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結核病的免疫調節(jié)機制,結核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種免疫疾病,結核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應用免疫調節(jié)手段,從結核抗原致敏到機體免疫應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免疫調節(jié)和免疫干預,促進其生理反應而抑制其病理作用,趨利避害,是今后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臨床前研究期間從動物模型上獲得了一些基礎免疫數(shù)據(jù),但小動物和人類的免疫還是有一定的差異;臨床醫(yī)生對于疫苗能調動機體的免疫活性,輔助化療殺滅、抑制細菌,清除在巨噬細胞內生存的間歇休眠菌、持留菌的認識不足;臨床上免疫制劑的應用不夠規(guī)范,對免疫制劑的用量、應用時機、療程、應用對象的免疫狀況及對患者免疫的影響等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4.需建立有效的疫苗評價模型:動物實驗可為人類提供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活性及有效性的評價,但并不能反映人類的免疫反應,尤其是長效型的免疫保護反應。如BCG在動物模型中具有很好的保護性,但近90年的人類應用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小動物、靈長類動物實驗的結果將為人類有效疫苗的研制提供哪些有價值的依據(jù)?因此,有必要建立更有效的體內和體外疫苗評價模型。
隨著科學的步伐只爭朝夕地跨越,相信上述問題會得到圓滿地解決。在過去的10年已有10種新型結核病疫苗進入Ⅰ期或Ⅱ期臨床實驗,均未出現(xiàn)安全問題或免疫病理發(fā)生,但預防性疫苗的臨床實驗周期長,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而治療性疫苗的臨床評價周期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看到新疫苗在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輔助治療及潛伏感染者的預防治療方面發(fā)揮作用。
[1]Grode L,Seiler P,Baumann S,et al.Increased vaccine efficacy against tuberculosis of 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mutants that secrete listeriolysin.J Clin Invest,2005,115(9):2472-2479.
[2]Hoft DF,Blazevic A,Abate G,et al.A new recombinant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safely induc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uberculosis-specific immunity in human volunteers.J Infect Dis,2008,198(10):1491-1501.
[3]Sun R,Skeiky YA,Izzo A,et al.Novel recombinant BCG expressing perfringolysin O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key immunodominant antigens;pre-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safety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allenge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Vaccine,2009,27(33):4412-4423.
[4]Scriba TJ,Tameris M,Mansoor N,et al.Modified vaccinia Ankara expressing Ag85A,a novel tuberculosis vaccine,is safe in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and induces polyfunctional CD4+T cells.Eur J Immunol,2010,40(1):279-290.
[5]Abel B,Tameris M,Mansoor N,et al.The novel tuberculosis vaccine,AERAS-402,induces robust and polyfunctional CD4+and CD8+T cells in adult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1(12):1407-1417.
[6]Miki K,Nagata T,Tanaka T,et al.Induction of protective cellular immun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y recombinant attenuated self-destruct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s harboring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for antigen 85 complex and MPB/MPT51.Infect Immun,2004,72(4):2014-2021.
[7]Hess J,Grode L,Hellwig J,et al.Protection against murine tuberculosis by an attenuated recombinan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vaccine strain that secretes the 30-kDa antigen of Mycobacterium bovis BCG.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0,27(4):283-289.
[8]Pavelka MS Jr,Jacobs WR Jr.Comparis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marked deletion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smegmatis,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by allelic exchange.J Bacteriol,1999,181(16):4780-4789.
[9]Hondalus MK,Bardarov S,Russell R,et al.Attenuation of and protection induced by a leucine auxotroph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Infect Immun,2000,68(5):2888-2898.
[10]Collins DM,Kawakami RP,Wards BJ,et al.Vaccine and skin testing properties of two avirulent Mycobacterium bovis mutants with and without an additional esat-6 mutation.Tuberculosis(Edinb),2003,83(6):361-366.
[11]Huygen K.On the use of DNA vaccines for the prophylaxis of mycobacterial diseases.Infect Immun,2003, 71 (4):1613-1621.
[12]Derrick SC,Yang AL,Morris SL.A polyvalent DNA vaccine expressing an ESAT6-Ag85B fusion protein protects mice against a primary infection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boosts BCG-induced protective immunity.Vaccine,2004,23(6):780-788.
[13]Liang Y,Wu X,Zhang J,et al.The treatment of mice infected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using DNA vaccines or in combination with rifampin.Vaccine,2008,26(35):4536-4540.
[14]Hsieh M,Junqueira-Kipnis A,Hoeffer A,et al.Incorporation of Cp G oligodeoxynucleotide fails to enhanc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 subunit vaccine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Vaccine,2004,22(5/6):655-659.
[15]Evans JT,Ward JR,Kern J,et al.A single vaccination with protein-microspheres elicits a strong CD8 T-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 Mtb8.4.Vaccine,2004,22(15/16):1964-1972.
[16]van Dissel JT,Arend SM,Prins C,et al.Ag85B-ESAT-6 adjuvanted with IC31 promotes strong and long-live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in na?ve human volunteers.Vaccine,2010,28(20):3571-3581.
[17]Von Eschen K,Morrison R,Braun M,et al.The candidate tuberculosis vaccine Mtb72F/AS02A:Tolerability and immunogenicity in humans.Hum Vaccin,2009,5(7):475-482.
[18]Dietrich J,Aagaard C,Leah R,et al.Exchanging ESAT6 with TB10.4 in an Ag85B fusion molecule-based tuberculosis subunit vaccine:efficient protection and ESAT6-based sensitive monitoring of vaccine efficacy.J Immunol,2005,174(10):6332-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