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江
1987年2月,農(nóng)婦冷鳳仙病逝。
母親去世前留下的一句話,讓兒子心生疑惑:到底怎樣才是盡孝?
從2009年起,她的兒子,南京某公司總經(jīng)理蒯明亮重走母親生前路,用了整整3年時間,遍尋母親的親朋、鄉(xiāng)親,行程6萬里,寫下了38篇關(guān)于母親的回憶文章,發(fā)表后引發(fā)了關(guān)于孝道、關(guān)于母愛、關(guān)于人情的大討論。
母親臨終留下一句話
1970年臘月,蘇南丹陽鄉(xiāng)下。
一戶房屋的窗前閃著豆大的燈光,40歲的冷鳳仙輕輕地踩著縫紉機??p紉機旁堆著一堆衣服,衣服旁放著一個碗,碗里是酒,她不時拿起碗,輕輕抿一口,然后繼續(xù)干手中的活。旁邊的床上,躺著14歲的兒子蒯明亮,他從睡夢中醒來,瞄了一眼母親,翻個身,繼續(xù)睡。
蒯明亮還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哥哥。為了養(yǎng)家,母親到縣城學(xué)了裁縫。幾年后,她的好手藝在十里八鄉(xiāng)傳開了,接的活多了,忙不過來,先是父親成了她的學(xué)徒,幾個孩子長到八九歲后,也跟著母親學(xué)起了手藝。
1974年,蒯明亮上高中時,母親聽說江西三清山可以做木材生意,就跟村里人一起去了。幾個月后,她風(fēng)塵仆仆地回來了,背著4個箱子和一些木制品,她說這都是在那邊做生意掙的。
1979年,蒯明亮考上了南京工學(xué)院,母親興奮地拿出最后一個木箱:“其他3個箱子,都給你姐姐、哥哥結(jié)婚用了,這個送給你上大學(xué)。”蒯明亮眼睛濕濕的,這是母親送給他最奢侈的禮物了。
就在這年,母親遷往陜西寶雞虢鎮(zhèn),在那里開了個縫紉店。
1983年蒯明亮畢業(yè),1984年5月,蒯明亮結(jié)了婚。他想,自己成家立業(yè)了,該讓母親享享清福了。
這年,蒯明亮去寶雞看望母親,見母親頭上長了白發(fā),很心疼,想讓母親去南京,方便他照顧。母親不愿意:“拿了一輩子剪子,放下了不習(xí)慣?!?/p>
蒯明亮有些不高興了:“我現(xiàn)在能掙錢了,家里也不缺你那點辛苦錢?!?/p>
母親嘆了一口氣,幾日后跟兒子去了南京。母親不那么辛苦了,蒯明亮覺得自己盡了孝,很開心。
那時,大哥在南京開了一家裁縫店,母親在店里幫忙打下手。母親有時提意見,大哥也不采納。蒯明亮漸漸發(fā)現(xiàn),母親的話越來越少,精氣神也沒以前足了。
1986年,母親吃東西時感覺下咽困難,一檢查,醫(yī)生說是食道癌晚期。
蒯明亮頓覺天旋地轉(zhuǎn),還沒讓母親享到福,母親怎么就得了這?。?/p>
1987年初,母親的病情加重,她神色黯然地對兒子說:“如果3年前你讓我在寶雞做衣服,就不會得這病了?!?/p>
蒯明亮心里既委屈也有些不解,他不明白母親為何責(zé)怪自己。2月9日,母親病逝。蒯明亮痛哭不已,他自以為是的孝心,真是對母親最大的“不孝”嗎?
重走母親生前路
每年母親的忌日,蒯明亮想起母親的那句話,就深感遺憾和自責(zé)。
2009年,蒯明亮做出了一個看似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尋訪母親生前的親朋,重走母親生前走過的路,重溫母愛。
父親曾說過,光是母親到縣城學(xué)裁剪這事,一般人就很難做到。
從家到縣城20里,一來一回40里,她全是走著去、走著回,兩個月的學(xué)習(xí)一節(jié)課都沒落下。蒯明亮決定把這40里路作為重走母親生前路的第一站。
2009年9月的一天早上7點,蒯明亮從老家出發(fā)了。剛剛走了兩里路,他就有些氣喘了,看看表,已經(jīng)走了半小時,可母親走完全程只要兩個小時呀。蒯明亮擦擦汗,繼續(xù)前行,大約走了10里路,他已經(jīng)吃不消了,可這時時針已經(jīng)指向了10點,他只得改坐汽車。他無法想象,當(dāng)初母親是怎樣健步如飛走完這40里路的,而且一走就是兩個月!
到了縣城,蒯明亮按父親給的地址去找那家裁縫店,但哪里還有什么裁縫店,那里已經(jīng)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商場。保安奇怪地望著他說:“這樓都蓋了10多年了,以前的小店早搬了。”蒯明亮走進商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蒯明亮好像看到母親正安安靜靜地待在某個角落,一針一線、一刀一剪地在學(xué)著裁剪。
蒯明亮回來后,決定去一趟母親當(dāng)年做木材生意的地方。2010年3月,蒯明亮起程去江西,在上饒找到了當(dāng)時和母親一起做木材生意的李叔叔。李叔叔帶著蒯明亮上了三清山,對蒯明亮說:“你看,現(xiàn)在的三清山是旅游景點了,不允許砍伐了。那時候,我們將木材砍伐后,還要從山上運到山下?!?/p>
蒯明亮問:“怎么運?”
李叔叔用手拍拍肩膀:“用這個!從1800多米高的山上把木頭扛到山下,你媽比男勞力還能干,從不叫苦。”
蒯明亮的眼淚奪眶而出,母親啊,你送給我的箱子,竟是你做苦力換來的!
母親的言傳身教
母親生前做裁縫的最后一段時光是在寶雞虢鎮(zhèn),蒯明亮決定去那里看看。
2010年9月的一天,蒯明亮和妻子驅(qū)車從南京出發(fā)去寶雞。路上妻子說:“現(xiàn)在村鎮(zhèn)變化大,母親以前租的裁縫店可能早就不在了,畢竟20多年過去了?!?/p>
蒯明亮說:“母親在那邊收了個徒弟,是鎮(zhèn)上的人。以前我去時,母親讓我叫她杜姐,見過一次面,應(yīng)該還能找到。”
虢鎮(zhèn)完全變了樣,原來低矮的草房全成了二層樓的門面房。蒯明亮問一個上了年紀(jì)的店主,知不知道20多年前這里有個裁縫店。店主笑著指指街那頭說:“那邊有一家,做了一輩子裁縫了,老板是杜師傅。”蒯明亮眼里閃出了希望。
那家裁縫店很小,一塊裁衣板占去了店里很大的空間,上面堆滿了衣服。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師傅戴著老花鏡,低頭踩著一臺老舊的縫紉機。
當(dāng)年的杜姐跟自己的年齡相仿,還是個漂亮的小姑娘,眼前的這個人是她嗎?蒯明亮試探地叫了一聲“杜姐”,那師傅抬起頭來,一臉茫然。他連忙自我介紹:“我是冷師傅的兒子明亮啊。”
杜姐一下子想起來了:“我知道,我知道,師傅??淠?,說你最有出息了?!?/p>
杜姐說:“師傅剛來這個鎮(zhèn)時,街坊議論紛紛,一個外地女人,來這里能做什么生意?裁縫店開了半個月都沒有生意。終于有人拿著布料讓師傅做了一件衣服,做好后,顧客一試,高興極了,說比買的還合身?!?/p>
名聲傳出去了,生意慢慢好起來。母親收了杜姐做徒弟,卻一不要學(xué)費,二不要報酬。師傅教徒弟,注重身教,她常說“學(xué)不會丟人,偷來的不丑”,那時杜姐不理解“偷”的意思,后來她才醒悟:師傅是要她時刻留意,觀摩偷學(xué)。
師傅還說:“一塊布就像一塊田一樣,你在上面種什么,就能收到什么,你多拔拔草、施施肥,就能得到好收成。做衣服,用心剪裁,就能做出好看的衣服?!?/p>
終于讀懂母親
杜姐告訴蒯明亮,那次他讓母親跟他去南京時,師傅很猶豫:“我不拿剪子,就什么都沒有了。我用一把剪子養(yǎng)活了一個大家庭,現(xiàn)在他們都成家立業(yè)了,有本事了,我沒用了嗎?”
聽到這兒,蒯明亮的眼淚流了下來,沒想到自己當(dāng)初的決定竟傷害了母親。
從虢鎮(zhèn)回來后,蒯明亮決定回老家,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有母親留下的足跡。
從公路到家門的那條300米長的石子路,是1980年母親出錢修的。當(dāng)時全家人都不贊成,這要花多少錢,這路又不是自己一家人走,全村人都走,憑什么要自家出錢修?
母親說:“修路不僅方便自家,也可以方便大家?!备赣H先是不表態(tài),后來也隨了母親,他太了解妻子了,她說出的話一定要做,要做的事一定能做好。
忙了一個月,石子路鋪好了,村里人走在路上,對母親贊不絕口,說母親大氣,村里幾輩子都沒出過這樣的女人。工程結(jié)束,一算賬,花了2000多元錢。那時,母親給人家做衣服,一天的工錢是1元錢,2000多元錢,她要做幾年衣服呀。
20多年過去了,這條路已經(jīng)坑坑洼洼,蒯明亮走在上面,眼前浮現(xiàn)出當(dāng)年母親拉石子鋪路時興奮的樣子。他蹲下來,拾起一塊石子仔細(xì)端詳,這是20多年前母親拉過的石子嗎?
給母親上完墳后,蒯明亮來到村長家,要捐錢把這條石子路修成水泥路,就像母親當(dāng)年那樣。
蒯明亮沿著母親的人生軌跡,重走母親生前走過的路,在尋訪中終于明白了什么是母愛。正如一位網(wǎng)友所說:“其實,每一位母親都需要孩子用一生去讀懂。”
(李從淵摘自《華西都市報》201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