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風
岳陽市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湖南岳陽 414000
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郭東風
岳陽市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湖南岳陽 414000
目的 探討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行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的125例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并與100名健康體檢者進行對比性分析。結果 血液透析組患者中單獨副交感神經活性受損65例,單獨交感神經受損5例,副交感與交感神經同時受損5例;其透析前的nLF值升高,nHF值降低,而透析全過程的SDNN值、pNN50值及TI值均顯著降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終末期腎病患者多存在心臟自主神經受損,且以副交感神經受損為主,這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
終末期腎?。谎和肝?;心率變異性
終末期腎病(ESRD)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約占ESRD患者的43%,是普通人群死亡率的 10~30倍[1]。為探討ESRD患者血液透析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筆者回顧性分析了125例行血液透析 3個月以上的ESRD患者的臨床資料,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共125例,男86例,女39例,年齡18~78歲,均為本院行規(guī)律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的患者,4 h/次,3次/周。隨機選擇100例正常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透析組:透析前30 min取平臥位計算5 min心電圖的頻域指標[2],頻域指標包括:標化后的高頻(nHF)、標化后的低頻(nLF)、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平衡指數(LF/HF)。透析結束后計算5 min心電圖并計算全程5h心電圖的時域指標,時域指標包括:R-R間期標準差(SDHH)、相鄰兩個正常心動周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數占總心搏數百分比(pNN50)、相鄰R-R間期標準差(rMSSD)、三角指數(TI)。對照組:取平臥位計算5 min心電圖的頻域指標;行24 h心電圖檢查,并計算其時域指標。
所有數據使用SPSS 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
血液透析組患者中單獨副交感神經活性受損65例,單獨交感神經受損5例,副交感與交感神經同時受損5例;其透析前的nLF值升高,nHF值降低,而透析全過程的SDNN值、pNN50值及TI值均顯著降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心率變異性(HRV)產生于自主神經系統(tǒng)對心臟竇房結的調節(jié)控制,使得心搏間期一般存在幾十毫秒的差異和波動。心率變異性分析反映了其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活性及其平衡協調關系。可以有效、無創(chuàng)地評估植物神經功能,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水平以及相互間的平衡,HRV是自主神經功能定量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早期發(fā)現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且可評估患者預后。有研究者[3]發(fā)現健康者的迷走神經活性在夜間休息時增強,故心率降低,而交感神經活性在清醒時增強,故心率加快。在HRV時閾分析的各項指標中,SDANN反映了心率的緩慢變化,是評估交感神經活性的敏感指標,RMSS與PNN50反映的是迷走神經活性,當迷走神經活性降低時RMSS與PNN50也隨之降低。
表1 兩組動態(tài)心電圖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動態(tài)心電圖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nLF頻域指標nHF LF/HF SDNN(ms)時域指標pNN50rMSSD(ms) TI透析組對照組125 100(67.7±19.5)*60.8±9.4 26.4±12.0 32.0±5.8(3.5±2.4)*2.0±0.5(80.7±29.6)*146.8±44.6(2.1±4.1)*4.8±3.7 42.3±4.9 69.6±6.1(15.4±5.4)*31.4±7.5
本研究發(fā)現,血液透析組患者中單獨副交感神經活性受損65例,單獨交感神經受損5例,副交感與交感神經同時受損5例,說明ESRD患者多存在心臟自主神經受損,且以副交感神經受損為主;其透析前的nLF值升高,nHF值降低,而透析全過程的SDNN值、pNN50值及TI值均顯著降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域指標的降低說明透析患者存在明顯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損傷。這也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1]Levy J,Morgan J,Brown E.王梅,王悅,崔太根,等譯.牛津臨床透析手冊[M].2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2]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心率變異性對策專題組.心率變異性檢測臨床應用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雜志,1998,26:252-255.
[3]劉麗莉,張鴻婷,左軍,等.心力衰竭與心率變異相關性探討[J].中醫(yī)藥信息,2011,28(4):111-112.
R692.5
A
1674-0742(2012)07(c)-0088-01
201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