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波
烏古乃“美人計”巧殺拔乙門
完顏氏聯(lián)手唐括部創(chuàng)基業(yè)
烏古乃,后追謚為金景祖。遼代太平元年辛酉歲生,(《大金國史話》認為是公元1021年遼圣宗時期),自金始祖老函普至此,已六世了。那時女真人信仰薩滿教(跳大神),烏古乃這個名字就是薩滿大巫師給起的,是“來了”的意思。就是說:一個神人來到了世間。烏古乃身強力壯,為人寬厚,深得眾人喜愛。但他嗜酒好色,又飯量過人。族人送他一個綽號——“活羅”。“活羅”是當時女真語,是指北方一種特大的類似黑烏鴉的鳥。此鳥專食牛馬脊梁上的瘡疤,啄而及骨,牛馬即死。說明烏古乃也是一個十分強悍的人,他要啄你就夠你嗆!烏古乃成長為一個強力的棒小伙子后,選擇良家美女作妻成為其父母重大的心事。石魯在世的時候說過,吝惜酒食財物之女做不了我的兒媳。這是幾代完顏部落首領的祖訓,即必須找一個強力的女人做媳婦,以利于后代更強壯、更聰明。當時,在帥水(今巴彥一帶,實即小興安嶺南麓)的另一個著名的女真部落——唐括部盡出美女,而且唐括部族長就是遠近聞名的大薩滿(大神)。當時,女真人主要的信仰宗教就是“薩滿”,在行政方面的首領是酋長,而精神方面的領袖就是“薩滿”。當時,唐括部大薩滿為多保真之父,名叫石批德阿骨只。他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叫多保真,是一個非常豁達的姑娘,以好客施人而遠近聞名?!督鹗贰份d,多保真姑娘“在其父母家好侍賓客,父母出,則多置酒饌享鄰里,迨(dai)于行旅。”烏古乃非常喜歡這樣的女子,最后終于娶之為妻了。對這位女真人的巾幗賢女,《金史》不惜筆墨對她做了較多的記述。她的丈夫烏古乃喜酒好客,多保真熱情在一旁侍候有佳,且她自己并不飲酒。有醉酒吵鬧者,她以歌曲為醉者分解怨憤。她還跟隨丈夫外出,協(xié)助他處理政務、軍務。有這樣的好女子協(xié)助,烏古乃真是如虎添翼。烏古乃接替父親石魯任“惕隱”官職后,即“役屬諸部,自白山、耶悔、統(tǒng)門、耶懶、土骨論之屬,以至五國之長,皆聽命”。說明烏古乃的統(tǒng)轄有術。這里提到的地名,均在現(xiàn)吉林長白山、圖門江以至完達山一帶,而“五國城”則概指從五國頭城(現(xiàn)依蘭)沿松花江入黑龍江一線的五個部落國(即剖阿里、奧里米、越里篤、盆奴里、越里吉),遠至現(xiàn)俄羅斯伯力一帶。烏古乃即聽從遼國的指揮,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據(jù)史載,烏古乃首先遇到難題就是遼國向南遷移生女真,許多女真部落紛紛向北逃到黑龍江流域的深山老林。而遼國派大將曷魯率大兵追捕到鐵勒(今鐵力)一帶,由于許多生女真繼續(xù)向大山深處的土溫水一帶奔逃,遼軍欲向東松花江下游和小興安嶺深山用兵。烏古乃非常有心計,他不能得罪遼國人,又不想讓遼國人深入,擔心遼人“盡得山川,道路險易,或將圖之,乃計上曰:‘兵若深入,諸部必警擾,變生不測,捕戶亦不可得,非計也”。他說服遼將,“你別進山了,還是由我?guī)湍阕凡栋伞?,遼將信其言,遂止其進軍,既保住了逃過來的女真人,又不讓遼將過分深入到腹地山川。這里的“山川”,指的是何處?筆者認為主要是指的小興安嶺。因為,當時,遼國統(tǒng)管著吉林、黑龍江大地,且在牡丹江一帶、拉林河一帶、阿什河一帶以至五國城一帶(現(xiàn)依蘭)均設有“詳穩(wěn)”、“惕隱”和節(jié)度使之官,說明遼人已可自由出入到五國城。這些地方,不存在隱密之地,存在隱密一些的地方,只有五國城北部、沿土溫水(湯旺河流)的小興安嶺和松花江下游的地區(qū)。《金史》載:“遼以兵徙鐵勒、烏惹之民”。這里說的鐵勒即鐵力部落,原在吉林省與遼寧省接壤的地方?,F(xiàn)在伊春市南部的鐵力市,有人考察即是原女真鐵力部族由南遷來,至今仍稱“鐵力”。而鐵力正是小興安嶺的南麓。而烏古乃經常在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這個地方活動,至今,仍有幾個地方山溝皆稱“五古流”,“五國嶺”,實為“烏古乃”之音漢化罷了。伊春地區(qū)的烏伊嶺、烏馬河、烏拉嘎、梧桐河均為烏古乃遺名稱謂。因此,可以肯定,烏古乃要保護的地方正是湯旺河沿岸的小興安嶺廣大地區(qū)。從此,小興安嶺就成了大金建國前的重要戰(zhàn)略要地和可靠后方,并由此演繹出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來,也由此將小興安嶺與金祖先人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正是本文所要證明的重要研究成果。
烏古乃全面走向歷史大舞臺,是由于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也從此開創(chuàng)了以土溫水為核心地的小興安嶺的新局面。
《金史》載:“即而五國蒲聶部節(jié)度使拔乙門畔(古同“叛”)遼,鷹路不通。遼人將討之,先遣同干來諭旨”。這段語的意思是,五國城節(jié)度使(蒲聶部人)拔乙門背叛遼國,阻塞“鷹路”,遼國派大將同干來傳旨,將派兵討伐拔乙門。這里就要解釋“鷹路”事宜。這“鷹”事,使遼、金歷史因一鳥而顛覆。
此鷹鳥,古稱“海東青”。專指烏蘇里江以東廣臨大海的一種猛禽。它雖比一般鷹要小一些,但異常兇猛,羽毛為青色,故名“海東青”。它飛速極快,可以捕捉天鵝等飛禽。因此,北方獵人常馴練此鷹,以為捕禽之用。當時,遼國契丹人雖為游牧民族,但以擁有海東青為榮耀,也成為皇家貴族必求之物,需求極欲。但產鷹之地離遼國較遠,必須經過數(shù)千里之外的東北方的生女真地帶?!洞蠼饑尽份d:“先是,五國之東接大海,出名鷹,來自海東者謂之海東青。小而俊健,能擒鵝鶩。遼人求之女真,女真苦之?!绷砟纤稳艘灿涊d:“女真有俊禽,曰海東青,次曰至爪俊,俊異絕倫,一飛千里。”遼皇帝“喜此禽善捕天鵝,命女真人過海,詣深山窮谷搜取以獻。國人厭苦,遂叛?!边|契丹皇帝居然不顧女真的死活,無休無止地驅使女真人越嶺跨海,以血與生命為代價換取海東青。那時,遼國契丹人統(tǒng)治整個東北地區(qū),并以松花江至海東區(qū)域為主要通道,此通道的必經之路就是著名的五國城(現(xiàn)依蘭)沿松花江之路。遼朝派重兵時刻保護著這條通道。如果哪里受阻,遼廷立刻派兵討伐。那時,在這漫長的鷹路上,女真人必須經常到海東地區(qū)去捕捉海東青獻于遼人,而捕捉之事是異常艱辛的,又必須放棄自己正常的漁獵生活,許多人為此而喪命。女真人怨聲載道,經常起義反叛遼朝之命。有幾次甚至連女真人的大酋長、包括受遼任命的節(jié)度使也出來阻止遼國的過份的永無休止的“鷹求”。當時,正在成長壯大的完顏部巧妙地利用遼國的“虎威”,壯大自己的力量,取得遼朝廷的信任。前邊提到《金史》載:“既而五國蒲聶部節(jié)度使拔乙門畔(叛)遼,鷹路不通。遼人將討之,先遣同干來諭旨?!闭f明因為海東青事,女真人又一次反抗于遼,此次反抗非一般小人物,而是女真人的大人物——五國部叫拔乙門的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之職,由遼朝任命,其權相當于今大軍區(qū)司令,統(tǒng)管所有生女真(相當于今吉林至黑龍江大部分地區(qū))。而此節(jié)度使的駐地正是五國頭城(現(xiàn)依蘭)。此時的烏古乃只是完顏部一個部落長,叫“惕隱”一級,其職在“節(jié)度使”之下。遼國人想利用完顏部惕隱的烏古乃去攻打五國城的拔乙門。
從《金史》記載可以看出,拔乙門是蒲聶部人,蒲聶部是五國部最強大的一支。這里有一個問題:蒲聶部在哪里?史學家們至今未對此做出更準確的答案。筆者經研究認為,“蒲聶”部即是“盆奴里”國,“蒲聶”其實與“盆奴里”諧音?!哆|夏金元史徵》即記:“五國部蒲聶(即蒲奴里)”,蒲奴里即盆奴里,寫法不同而已。”前面提到的五國部為剖阿里國、奧里米國、越里篤、盆奴里、越里吉國。盆奴里國就是當時五國城東北部地區(qū),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湯原以上的包括湯旺河兩岸的小興安嶺的區(qū)域。現(xiàn)伊春史志、金山屯史志均記伊春地區(qū)在金代之前為“盆奴里國”所屬。筆者在第二章中已分析,土溫水在金前為以姓跋為榮的部落族,而這個拔乙門的名正好帶“拔”?!鞍巍迸c“跋”音同,只是漢字不同。那時,這些氏族無文字,只有發(fā)音之異同。漢字標注是后來以漢字記述的史書所注用的漢字。也就是說,“拔”與“跋”完全相同。對拔乙門的原住址,史書無載,但由此不難推論,他其實原住在蒲聶部即盆奴里國。下邊的分析,又可證明他原生活或漁獵的地方是在沿湯旺河而上的部落集中區(qū)的土溫水即現(xiàn)金山屯一帶,而后來他在金山屯一帶被伏殺的可能性最大。
當遼將同干找到烏古乃,并讓他與遼軍一起征伐五國城節(jié)度使拔乙門時,烏古乃動了腦筋,他向遼將同干提出他自己的建議?!督鹗贰份d:“景祖(烏古乃)曰,可以計取。若用兵,彼將走保險阻,非歲月可平也。遼人從之?!睘豕拍耸桥逻|軍深入至他的深山密地,掌握生女真的情況,才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遼將同干準許烏古乃計取,并要觀察結果后決定。烏古乃自己表了態(tài),被逼到了胡同口,他必須想辦法智取拔乙門。烏古乃與拔乙門均屬生女真,只部落不同。他們看來平時早已熟識,因為拔乙門為五國城節(jié)度使,而烏古乃是完顏部的酋長,被同為遼國所任命,烏古乃使出了“美人計”。那時帥水(今巴彥少陵河一帶)的唐括部不僅是薩滿所在地,而且其女多保真的賢德遠近聞名,拔乙門祖籍就在帥水旁,但卻無緣娶到此家美女,競讓他屬下的完顏部部落長烏古乃娶了去,心中早有蒂結。烏古乃肯定知道這一點,他表面上與拔乙門交好,經常去拔乙門的五國城去拜見、送禮、喝酒,并表示同為生女真,共同仇敵是遼國契丹人。拔乙門很高興,但對烏古乃仍心存懷疑。于是烏古乃表示,為了女真大業(yè),他可以將自己的妻子多保真送到拔乙門身邊,并將自己的小兒子做為人質到拔乙門處。烏古乃回到完顏部,向妻子多保真談了此計。多保真是一個特別理解人的女人,且又歷有大局之識,也就答應了。多保真至拔乙門庭下,先獻殷勤與拔乙門,她以巧言能歌、善于應酬之長取得了拔乙門的信任和歡悅。最后選擇時機通與烏古乃,終將拔乙門伏殺。這是后話。我們在此要討論的是多保真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通報烏古乃的機會,是在五國城城內嗎?還是在其它什么地方?筆者研究認為,烏古乃既然送妻與拔乙門是一個計策,他一定思考得十分周全。如果在五國城刺殺拔氏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五國城為五國之都,有標準的城池,并有層層的衛(wèi)兵把守,不便得手。他一定設計了另一個地方。那么,這個個地方在哪里呢?查《金史》,終于在《后妃傳》中有一句記載:“遼使同干來伐五國蒲聶部,景祖(烏古乃)使后與劾孫為質于拔乙門?!边@里的劾孫是烏古乃的小兒子(排位老三)。由多保真和劾孫二人演繹了悲壯的歷史故事。今天再追查并無文字記載的二人所去的具體地點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由地名的遺痕卻可以找到二人的蹤影。這就是五國城北方腹地的土溫水(今湯旺河流)的名稱卻突然有了新名稱——唐王河,而在金山屯橫山卻有了另一個溝系——河孫子溝(后又稱麻子溝),以后又合稱為孫麻子溝至今。其實“河孫子溝”正是劾孫名稱的音傳,后邊章節(jié)有專門分析?!罢妗ね翜亍奔春髞淼摹敖鹕酵汀泵Q由此起源。
由土溫水逐步被人稱為“唐王河”——“湯旺河”,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演變。這一歷史演變的主導者就是多保真。而多保真娘家在帥水(今巴彥少陵河一帶)的唐括部。唐括部是女真人的一個重要部落,《遼史》記載,唐括(古)部早為遼國所屬,并在渤海國(現(xiàn)寧安一帶)也有其部。由于渤海國在唐代為屬國之一,受唐朝文化影響頗大,渤海國人祟尚唐朝。但后來渤海國卻被遼國契丹人所滅,女真人被驅散,一部分女真被遷移至遼陽以南,史稱熟女真,而北方大部分女真人為避契丹人追殺,向北方各處逃散,史稱生女真。其中,就有完顏部和唐括部。由于從烏古乃開始與唐括部結親,而成為“世戚”,烏古乃最信任的“岳父”之部就是唐括部。完顏部漢語稱“王”姓。將“唐括·完顏”演變成“唐王”河后又轉寫為“湯旺”(河)替代后來的雙關詞“土溫水”,專指這條河流;而“土溫水”另一個指意為地名的意思,則演變了“金山屯”了。烏古乃將妻子多保真送給拔乙門,而將作為人質的劾孫則放在拔乙門的故里土溫水這個地方,這樣的分析非常符合情理,這可以讓多保真靈活自如地與拔乙門交好,不受孩子影響,又將孩子放到拔乙門故里,可以表示烏古乃作人質的“誠意”,讓拔乙門放心;而且更重要的計謀是讓多保真與拔乙門相好之后,可以到土溫水附近狩獵、捕魚,并到這里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孩子,這是非常順利成章的事。拔乙門完全被多保真的美麗和善解人意的舉止所感動,似乎整日沉浸在歡樂之中。擇一日,多保真提出到土溫水那里去游玩一番,并看一下自己的孩子,而拔乙門也可同去打獵、捕魚,豈不樂哉?但拔乙門哪里知道這是烏古乃與多寶真早已設下的圈套。土溫水這個地方在小興安嶺腹地,有湯旺河從中流過,是漁獵的天堂。拔乙門又可能經常出入于此地,對此地有許多感情,這回有美女多保真陪去,競樂不思蜀,備馬備鞍,很快出行。土溫水雖是當時湯旺河流域的一個最大的部落,但必競不如五國城戒備森嚴,這里是山地,生活恬靜自如。這也是烏古乃所看中的地方。烏古乃的完顏部落從上輩石魯開始就挺進到這個地方,也常在此打獵捕魚,對此地十分熟悉。如果能在這里伏殺拔乙門是最理想不過的地方。因此,多保真陪同拔乙門來到了土溫水(金山屯),整日打獵,又到河邊捕魚,玩得興哉樂哉。而多保真及時與早在這附近游獵的烏古乃手下人取得聯(lián)系,當夜深人靜、拔乙門正酣睡之時,烏古乃持刀破門而入,將拔乙門腦袋砍下,然后將首級送給遼廷。遼朝大喜,在同干的建議下,遂命烏古乃為五國城(實為整個生女真)的節(jié)度使。從此,完顏部的新紀元開始了,烏古乃實質上成了遼朝所承認的北方“土皇上”。這才有金史的“金自烏古乃始大”之說。
為什么說這一事件是發(fā)生在“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呢?主要根據(jù)還有以下幾條:一是在金山屯橫山這個地方,有“河孫子溝”之稱(前已述過),“河孫子”恰與“劾孫”一致,當為當年劾孫遺留,并且筆者分析認為橫山古墓群當有劾孫之墓葬,因為除此地有類似“劾孫”之名外,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其它任何地方有類似“劾孫”之名遺存;而且,根據(jù)金史記載,在烏古乃之子中,均出山征戰(zhàn)或做官,只有劾者劾孫不知何故沒當官,也未出征過,似乎留在某山水之中了(如此橫山之地)關于“劾者守阿疏城”的劾者應為同名,非撒改之父、粘罕之爺(《金史·阿疏傳》有記)然而,劾者之子撒改和孫粘罕均成了金國的大宰相、大元帥。劾孫之子蒲家奴后來成為金國大將,并有記載,而劾孫少聞。二是此地有烏古乃名稱遺跡,如:烏古流、烏龜奶頭山(實為烏古乃山之漢譯)、烏量山(實為烏郎山之意)。而且,湯旺河上游,有烏伊嶺、烏馬河之稱,筆者認為均為烏古乃在此活動之遺名。其中,烏馬河是伊春的一個區(qū),附近有女真語山名:“昆侖氣”(漢字標之)。烏馬河一個業(yè)余作者在《伊春日報》上曾著民間傳說:古時有一個烏國國王在此河飲馬,故稱“烏馬河”云云。這一切均顯露出五國城節(jié)度使烏古乃在小興安嶺活動的遺跡。三是,在橫山之北幾公里處,有一個“二十八”,應是“阿師拔”之漢標。“阿師拔”應是人們對當時五國城節(jié)度使“拔乙門”之俗稱,因為:“節(jié)度使”女真人多稱為“太師”?!鞍煱巍保斨柑珟煱危ㄒ议T)之居所。[“拔”(BA)在女真語中是“地方”之意]。四是奇怪地名的挖掘分析。金山屯早名為“查巴氣”,亦“查拉拔氣”;現(xiàn)在白山南側(忽魯溝以南)有一山,地圖上仍標為“查巴氣山”;現(xiàn)流經金山屯山域的大豐河,以前稱為“查拉巴氣斯必干”(金山屯區(qū)志寫為“必斯干”,當為“斯必干”之倒寫,其實二者基本相同)。 “查拉巴(拔)氣·斯必干”從滿語變漢語根據(jù)可直譯為:“出差錯了——美妻”!在當時已在拔乙門統(tǒng)轄下的部落民來說,他們的首領被殺就是“出差了”,沒想到的事,發(fā)生了,具有為拔乙門嘆息之意。原來如此!一條河名競與“妻子”一詞相聯(lián)系,這正是本文要探索的千古之謎之一!“查拉巴(拔)當初指五國城原節(jié)度使拔乙門,在這里“出差了”。除了“查拉巴·斯必干”詞以外,金山屯當?shù)剡€有“三十查拉巴”查《簡明滿漢辭典》接近于滿語之音為“Sacimbi”,漢音可標為“薩弒拔”,此辭典標漢字意為:“砍”、“斬”、“斬絕”。“薩弒拔”,妻弒夫,也可能從此成為固定詞組。還有此地另一名稱“大豐(峰)”,“大”當與“達”同意,即頭領之意;而豐(峰)音(feng),滿語“Felembi”為“舍命行事、行刺”、“舍臉求人”之意,與當?shù)剡@些名稱意思完全一致。這些詞匯都與當年五國城節(jié)度使烏古乃設美人計有關,多保真英勇赴任,成為當時五國城原節(jié)度使拔乙門一時之妻,后來多保真設計與原夫烏古乃一起將拔乙門殺掉了
以上分析,可以佐證烏古乃殺拔乙門的地點,但就金山屯本身來說,究竟在哪座山、哪條河將拔乙門殺掉的,實不好確定。因為,有“查拉巴(拔)名的有好幾處,看來查巴氣是一個歷史典故名稱,總之就是在這一帶是不會錯的。再有,我們此文中反復提到的此地南部“橫山”一名,似乎也與“查拉巴(拔)氣”相合。橫山之“橫”意,漢語詞典明確標注:一為橫豎意之“橫”音為heng,二聲;另一個音為feng,四聲,四聲的“橫”,在漢語詞也標注為“意外”之事,看來漢語的“橫”就是女真語“查拉巴(拔)氣”的同意詞,其注解皆為“意外、出差錯了”,女真語與漢語均為“意外”,這絕不是一種巧合,這是一個詞意不同民族語言的不同發(fā)音而已。漢語講究簡單音節(jié),但內含豐富,而其他民族語言多為多音節(jié)。這樣說來,女真語意與漢語意思完全相同,“查拉巴(拔)氣”就是“橫”,其在橫山本地,筆者早期調查時,此地曾叫“卡(庫)倫氣”,查此詞,滿語詞為“哨探”、“塘兵”的意思,有山溝秘探之意。這里是當年哨探,而且,明確標注為“塘兵”,“塘”通“唐”,當初可能即指“唐括之兵”,探哨一詞也可能由此起源。這與許多學者認為“卡倫”一詞從清代始是一個前移,即“卡倫”在金代就已使用,此為證明。這一詞更似與烏古乃當時秘探拔乙門行蹤有關(湯旺河入江處的湯原縣也有“郎津(君)渡”的河渡口,當屬一個歷史之源)。金山屯另一個“唐郎子”(亦寫螳螂)溝,更為明顯地記錄著“唐郎”之活動?!疤评伞碑敒樘评ú坷删喴猓袄删边|國為內務官職,此郎君可能是金前民間引用之稱,非是遼國之官,《三朝北盟編·政宣上帙》記載:北宋派使與金結盟滅遼,“海上之盟”,馬政等使者到淶流水見粘罕、兀室等人時,“皆呼郎君”,證明金初已有此稱。而唐括部之郎,此郎即是“郎中”(類似行走中醫(yī))的意思,因那時,唐括薩滿們同為神醫(yī),即以“郎”稱之,此可證明。也可能是唐括部某頭領之意。但不管怎樣,也與唐括部有關聯(lián)。
話說回來,土溫水來了個唐括部之女、烏古乃之妻多保真,人們開始將此地的一些山嶺稱為“多保真山”。而在金前,不可能有漢字“金”意,因當時女真人語“金”曰:“按出虎”或諧音:“阿祿祖”,標準音為“阿心”。這些發(fā)音與現(xiàn)“金山屯”無任何聯(lián)系,說明“金”出現(xiàn)前,有近似發(fā)音,這個近似發(fā)音就是“真”。至今,在樂園一帶,仍將金山屯區(qū)址西山后嶺稱為“大寶金山”或“多寶金山”,人們曾解釋為此山出金銀財寶而得名,但依筆者分析,實為“多保真”之遺傳。證明“多保真”在此活動過無疑。當?shù)刈铍U峻的“西山”被稱“真峰”,后由“真峰”演變?yōu)椤敖鸱濉薄敖鹕酵汀??!罢妗迸c“金”音相近,并在后來完顏部為核心的女真人創(chuàng)立新國,名為“金”,將“真”諧音為“金”完全合乎情理。后來“金山”乃“大金國之專屬之山”,“大金屯兵之山”“產金之山”(金山屯歷史上曾有沙金之河)多點連一線,以漢語豐富的內涵,稱為“金山屯”即合金祖之史,又合實際之意。按現(xiàn)在的意思,可以譯為:“美麗的山林之島”。
當初,多保真到來后,帶動了其娘家——帥水河畔的唐括部向小興安嶺腹地的土溫水遷來,最后成為被完顏部烏古乃等授權代為守護的戰(zhàn)略要地。并由此加深了完顏部與唐括部的感情,二部已不可分割,成為“世戚”,就是世世代代互相結親,這正是從烏古乃與多保真的結合開始的。從此,開始了稱土溫水這條河流為“唐溫河”。原拔乙門獵營堡“阿師拔”(現(xiàn)二十八溝)被新主人——唐括部人所取代。二十八溝里就有“唐國山”之傳說和“趟過嶺”之土名,與“唐括(音:刮)嶺”音完全相同。而且左側的“饅頭山”,據(jù)說因其上三塊石相摞,而稱為“三饅頭山”,同時,也稱“五奶子”山(伊春地圖標“奶子山”。奶子音“乃”,實為烏古乃之山意。)一直仙說不斷,其音來源應為“薩滿”,即此山曾是“薩滿教”之圣山,后訛為“饅頭山”、“三饅頭山”。這些均證明,同一山峰,即稱烏古乃山,又稱薩滿唐山,此地與唐括部族的關系非常明顯,唐括部是大薩滿所在地,是所有女真人崇拜的神地,也同時將薩滿教帶到了小興安嶺,形成了以土溫水“真峰”為中心的薩滿教圣地。
薩滿教是神靈宗拜、萬物有靈的崇拜,當時不需要蓋房子做教堂,他們以奇異的大山、大石等為崇拜對象,就可以吸引周邊人們蜂涌而至。可以想象,當年唐括薩滿們到了這里,因有奇異山嶺而顯得神上加神。從四面八方到此拜神者無計其數(shù)。饅頭山民間也稱“神山”,這里一度成為“薩滿”神教之地,薩滿頭(今饅頭山)應是“主神”之所在。六、七十年代橫山出土文物中,有帶柄銅鏡,此種銅鏡常用作薩滿晃神用具。民間曾在山下揀到一銀鐲,此鐲較之現(xiàn)代之器要寬大得多,似女巫嫗所戴。還曾發(fā)現(xiàn)類似鐵鈴、銅鈴的器物,疑為薩滿服飾響鈴。還發(fā)現(xiàn)陶罐,類似香爐。還發(fā)現(xiàn)石盤火灶痕跡。這一切都表明此山有“薩滿”活動痕跡。據(jù)“薩滿”研究論著分析,薩滿初為“女人操之”,后發(fā)逐有男女皆可?!巴翜厮背蔀椤八_滿”圣傳之地,與多保真帶來的娘家唐括部有關。唐括部是當時最主要的“薩滿”專業(yè)神職人員。除現(xiàn)金山屯橫山饅頭山的薩滿跡象以外,在北部的“樂園”村也是薩滿活躍的地方,其中至今皆有“狐仙”的影響。據(jù)說,這里早年間一直是“求仙拜神”的地方。金山屯史志記載,此類活動一直延續(xù)到解放后,后被政府制止。如果作為歷史跡痕研究,這種“拜狐仙”,留有多保真遺痕。筆者查《滿漢辭典》,“多保真”一稱與滿語“狐貍皮”發(fā)音近似,當初多保真從小取名的意含,可能是“小狐貍皮子”、“小狐貍精”之意,以后人們對她的祟拜而轉化對“狐貍仙”的崇拜亦有可能。
非常有趣的是,多保真天性善歌,而在“樂園”這個地方,風景如畫,南面是“多寶金山”,山下是一汪清水,水邊兀立一堵石砬子,與潭水相互映襯,人們又稱這里為“多寶珍珠潭”、神女仙壁潭,說是神女照鏡子打粉的地方,因此,也有人稱此潭為”鏡子潭“,傳說,仙女一邊在水邊洗,一邊唱歌,歌聲播應四方。這里的“多寶珍珠潭”與前面提到的“多寶金山”相一致,而“多寶珍珠山”不僅有當年女真人養(yǎng)珠采珠之痕跡,甚至從字音上幾近“多保真”其名。這個“石壁巖”,也與“斯必干(罕)”音近,據(jù)說在那里可以聽到天仙之歌,聽見仙境里的人犬之聲。筆者1969年在此下鄉(xiāng),就聽當?shù)乩相l(xiāng)有此傳說。我們幾個小青年還特意到這個“仙境石壁巖”去探個究竟。原來,此石砬子位于樂園村、過湯旺河南岸、火車站前方,石壁高大,巍然壯觀,真婉如石頭之墻。石墻之下是一汪水譚,水明如鏡。在此潭邊,面對石壁靜聽,竟真能聽到人們說話聲和雞、鴨、鵝、狗之叫聲,似乎山上有一個屯落,但到山上找遍,也沒見到一處人畜之跡,非常使人納悶。后來反復去看、聽,終于發(fā)現(xiàn)從遠處傳來的人聲禽叫是物理回聲,似一種“海市蜃樓”現(xiàn)象。但不管怎么說,此處地理環(huán)境奇異,如細觀察,可以看出此處一定是古時的大澤,是湯旺河沖擊而成的,是捕魚的好地方。而且,當?shù)厝藗髡f此澤產珍珠,這與金史所記的東北貢品“北珠”也可能有一定關聯(lián)。當年女真人在“土溫水”從事漁獵,不僅有男人,亦有女人。女人一般從事水性活動,如捕魚、養(yǎng)采珍珠等。此地一直有女真人生存,就會有此類生產活動。而女真之精英,如紇石烈部、完顏部、唐括部的到來,使這里增加了新的氣息和色彩?!岸啾U妗边@樣的女人的到來,使此地氣氛大為改觀。從金山屯“樂園”一稱,可能根源于女真人昌盛之時?!皹穲@”的詞根應來源于女真人。女真人女子到了當嫁之年,“行歌于途”。其歌自編自唱,內容是自敘家事、自己的“婦工”技能、容色等,“以申求侶之意”。就是說以唱歌與友交往,這與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之俗有類似之處。根據(jù)女真人的特點,此類活動多在“水”邊、風景優(yōu)美處。“樂園”這個地方可能是女真人在此地最興盛之時的一個“歡樂之泊”。金山屯樂園金時應為沼澤地帶,又有神話般的石壁巖之美景,當成為歡樂之泊、歡樂之谷。還有,當年既然是水澤漣漣的區(qū)域,必有大量水鳥棲息。其中定有天鵝、大雁之類禽鳥,而天鵝正是女真人最喜歡的飛禽,著名的“海東青”訓養(yǎng)也可能在此進行過。完顏阿離合懣就是訓鷹能手,他的名字就是“臂執(zhí)鷹者”。而他的“老家”也在“土溫水”。金史記載,其孫“宗尹”,“祿其父功,授世襲蒲嶼路屯河猛安,并親管謀克”。此時,宗尹已在山東路統(tǒng)軍司“為使”,卻被大老遠地繼承父功,回到蒲嶼路襲屯河猛安。這“屯河猛安”即在原“土溫水”。阿離合懣是烏古乃的第八子,正是烏古乃與多保真在五國城和土溫水活動的時期。阿離合懣在土溫水馴鷹“海東青”,也應當在此水譚地帶,即今“樂園”之地。馴鷹是一樁苦差事,但能見海東青飛天捉天鵝,也其樂無窮。意亦有“樂”之含義也。不過,女真人馴鷹之果,并不是自己享用,而是為了獻給遼國契丹貴族(前幾章有述,此處不贅)。
不管怎樣,由于多保真而帶來了整個唐括部從其率水(今巴彥一帶)遷至“土溫水”(金山屯乃至整個湯旺河流域),具有“唐”字音的山河稱呼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
但這樣一個重要啟史之地,為何金朝不太提及呢?這與完顏人講究面子有關,對以“美人計”手段殺人奪權似乎羞于啟齒,更不能記于史上。這可以從金史中關于烏古乃的記載中找到答案。《金史·本紀第一世紀》(景祖烏古乃傳)中曾載,烏古乃“以妻為人后,襲而擒之,獻于遼王。遼王召見于寢殿,燕賜加等,以為生女真節(jié)度使。遼人呼節(jié)度使為‘太師,金人稱‘都太師者自此始。遼主將刻印與之。景祖不肯系遼籍,辭曰:‘請俟他日,遼主終予與之,遣使來。景祖詭使部人揚言曰:‘主公若受印系籍,部人必殺之。用是以拒之,遼使乃還”。這說明當時烏古乃殺拔乙門,本來是想奪節(jié)度使之要職,可一旦遼主授予時卻不愿接受,說明他內心也覺得不光彩。因此,金人將這段設美人計殺人奪權之史略略而記,不加詳文,原因蓋出于此。
唐括部遷徙至“土溫水”不是沒有斗爭,與另一個溫都部落就產生了矛盾?!督鹗贰け居洝ぬ妗肪陀涊d,溫都部跋忒殺唐括部跋葛的重大事件(這在第六章)中有詳細的記述)。是阿骨打受命去平息溫都部跋忒叛亂,并將其追殺。金史特別記載阿骨打是沿“土溫水”而行,證明此事發(fā)生在“土溫水”(現(xiàn)湯旺河金山屯一帶)。阿骨打將溫都部跋忒殺掉后,進一步鞏固了唐括部在“土溫水”的立足地位。此時,金國尚未建立,但“土溫水”周邊的大山和大森林,無疑被唐括部代完顏部所主宰。根據(jù)金史之一載,“完顏”后來轉漢姓“王”,“完顏唐括”若以漢字簡約“王唐”,女真語乃倒裝句式,正式后來的“唐王”之句。從另一角度分析,直稱“唐王”亦可。在女真人們口語中,稱唐括部頭領為“唐王”實屬正常。
唐括部以后成為完顏部之“世戚”聯(lián)姻,由于多保真的杰出貢獻,后被封為“景祖“昭肅皇后”。在金建國前,金史有記載,有名有姓的杰出女族當此一人。也是唐括人可以“王”稱的又一原因。查《金史》知,自烏古乃即娶唐括部多保真后,一直與唐括部聯(lián)姻。完顏貴族與其它部落聯(lián)姻,實質是一種“部落聯(lián)盟”性質,沒有重要貢獻和可靠性,是不可能的。筆者分析唐括部只所以成為完顏部的聯(lián)姻的聯(lián)姻對象,一是與其薩滿仙氣影響有關;二是由于唐括部為烏古乃奪權做出了貢獻,并代守這片大森林。到了烏古乃孫輩,諸如阿骨打之兄烏雅束、阿骨打自己娶唐括氏(圣穆皇后)為妻,其第吳乞買娶唐括部女(欽仁皇后)為妻。阿骨打創(chuàng)立大金國,當上首位皇帝及其弟吳乞買當上第二代皇帝,則將他們的“后父”即岳父之祖輩封為“國公”。阿骨打封其岳父唐括·留速、祖唐括·迭胡本、曾祖唐括·劾乃為“國公”,吳乞買封其岳父唐括·阿魯束、祖實匹(石批)、曾祖阿魯瑣為“國公”。據(jù)《金史·百官志》載:“封爵: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知“國公”與“郡王”同等。因此,將唐括部諸“國公”稱“郡王”是可以的。因而,“唐王”一稱,不僅民間乃為順稱,在官方亦合制。筆者按年代推導分析,吳乞買的岳父的父親即欽仁皇后的爺爺實匹(亦石批)應是唐括·多保真的父親輩,即是阿骨打和吳乞買奶奶的父親,如果當年多保真首先來到了“土溫水”,那么,其父即實匹首先帶人跟進到土溫水的可能性偏大。故可認為,在土溫水(金山屯)一帶傳薩滿教的第一個男大神應是他“石批德阿骨只”(女大神當然是多保真)。當?shù)厝说谝粋€稱“唐括·王”者應當是他,爾后則為其子阿魯;或同來者還有阿骨打之“后父輩”迭胡本和其子留速。阿骨打和吳乞買均將自己的“岳父”之親封為“國公”,從時期分析,應當在金朝創(chuàng)立之初即公元1115年前后。
湯旺河一稱在遼代已有記載,金山屯區(qū)史志為:“遼時金山屯為生女真領地,屬五國部之盆奴里國。旋屬湯旺河兵馬司及五國部節(jié)度使司”。這一記述,與筆者上述分析之時期相吻合。故“湯旺河”一稱在遼末、金初之時已在民間出現(xiàn),而“(多寶)真山·土溫”,后又稱為“金山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