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光
甲午戰(zhàn)后國運衰,列強環(huán)伺如虎豺;
沙俄磨牙視眈眈,北天幾度覆陰霾。
將軍奉命鎮(zhèn)卜奎,列戟轅門戰(zhàn)鼓擂;
板蕩始見忠臣心,夜夜明燭照幄帷。
敵兵尋釁烽火驚,落日戰(zhàn)酣江水紅;
一日三檄多激勵,誓為神州作干城。
花甲老臣捐疆場,帳下健兒半傷亡;
一木難抵大廈傾,折戟沉沙逢國殤。
鷹旗狂卷興安失,城邊已聞敵馬嘶;
失地損兵唯一死,豈作降將迎敵幟。
整肅衣冠自了斷,八月嫩江風沙暗;
千古誰識烈士節(jié),仁人念此每浩嘆。
百年烽火熄戰(zhàn)云,古人已去有今人;
至今祠前一盤桓,誰人不起報國心。
這首古體詩,是李鐵誠先生1996年10月游覽齊齊哈爾龍沙公園的壽公祠時所作,說的是1900年8月,黑龍江將軍壽山在“庚子之役”中指揮將士與俄軍鏖戰(zhàn),兵敗城陷,自殺殉國的故事。
壽山,字眉峰,明尚書袁崇煥后裔,光緒二十五年署理黑龍江將軍。生于咸豐十年(1860年),以父功得五品頂戴二品蔭生。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員外郎歸部選用,后遷郎中。壽山自幼好學,“在京供職時,折節(jié)讀書,欲以功業(yè)報效國家。其間與肄業(yè)于國子監(jiān)的程德全相識,二人意氣相投,結為好友?!盵1]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壽山主動請纓,奉旨奔赴奉天(今遼寧)依克唐阿(時任黑龍江將軍)軍營,任步兵統(tǒng)領。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壽山以其“謀勇兼優(yōu),”調任鎮(zhèn)邊軍左路統(tǒng)領,駐黑龍江。光緒二十四年,經黑龍江將軍恩澤推薦,任黑龍江副都統(tǒng)。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春,覲見光緒皇帝,奏對邊防事務得體,受命以黑龍江副都統(tǒng)幫辦黑龍江邊防和軍務。十二月,黑龍江將軍恩澤病逝,壽山奉朝廷之命署理黑龍江將軍。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五月,清廷正式對外宣戰(zhàn)。此時,沙俄集結20萬大軍,以保護東清鐵路為名,準備借路從璦琿進兵南下經齊齊哈爾至哈爾濱。壽山對邊防戰(zhàn)備作了周密部署,并派程德全為行軍營務處總理。
沙俄借路未遂,于六月十九日攻占璦琿,繼而進攻齊齊哈爾。
在朝廷先主戰(zhàn)后議和,俄寇步步進逼的情況下,壽山處于戰(zhàn)不能戰(zhàn),守不能和的絕境。面對喪師失地,壽山誓守“軍覆則死”之義,悲壯殉國。時年41歲。民國十七年(1928年),黑龍江省公署在齊齊哈爾關帝廟側建壽公祠,祠在今龍沙公園內。
以上文中提到的程德全,也是庚子之役中的重要人物,后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署理黑龍江將軍,光緒三十三年署理黑龍江巡撫。字純如,號雪樓,晚號無智,素園居士。四川云陽人,清咸豐十年(1860年)生。光緒十四年(1888年)入國子監(jiān)肄業(yè)。“其間識黑龍江漢軍正白旗人壽山,因抱負相同,遂與訂交?!盵2]
光緒十七年,入黑龍江副都統(tǒng)文全幕。壽山就署黑龍江將軍任,程德全隨往齊齊哈爾。庚子之役,程德全在與沙俄交涉中,置生死于度外,大義凜然,據理力爭,保持了民族尊嚴。在俄軍欲炮擊齊齊哈爾城時,奮不顧身,用軀體擋住炮口,迫使俄軍停止炮擊,保住了全城百姓生命財產。
壽山將軍和程德全在庚子之役中,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緩急并趨,生死相托,共同演繹了抗擊外侮的愛國主義的慷慨悲歌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朋友情誼的千古絕唱!成為黑龍江歷史上的壯麗史詩!
志同道合,共振邊聲
壽山將軍與程德全同庚,都生于咸豐十年(1860年)。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鴉片戰(zhàn)爭等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災難,列強環(huán)伺,不平等條約和戰(zhàn)爭賠款給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巨大動蕩。清朝政府腐朽沒落加上內憂外患,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樣一個生長環(huán)境下,壽山“折節(jié)讀書,欲以功業(yè)報效國家”[3],可謂“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保ㄋ卫c語)。程德全與壽山“因抱負相同,遂與訂交?!盵4]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博取功名是共同的理想。文以安邦,武以定國,則是建功立業(yè)的最高境界。這在二人后來的經歷中也驗證了二人的志同道合。
程德全于光緒十七年(1891),入黑龍江副都統(tǒng)文全幕。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壽山與程德全同赴奉天(今遼寧)軍營,“二人相契愈厚?!盵5]
中日甲午戰(zhàn)后,壽山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調充鎮(zhèn)邊軍左路統(tǒng)領,駐黑龍江。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程德全到璦琿入壽山幕。
壽山深知璦琿北鄰沙皇俄國,是邊疆的第一道戰(zhàn)略防線。他深謀遠慮,向黑龍江將軍提出五條整頓邊城急務的建議:
其一,急修城垣、炮臺、江堤;
二、編聯(lián)演練旗屯保甲、鄉(xiāng)團;
三、設立邊界廳、頒發(fā)關防;
四、俄人越境漁獵伐木宜酌定新章;
五、及時安插流民。
翌年,壽山受命督查煤礦及寬河金礦并督收沿江木稅。他針對當年驛站日漸凋敝的情況,提出將站改為郵政公司,從而免去陳冗,杜絕浮支。[6]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壽山就署黑龍江將軍任,程德全隨往齊齊哈爾,任將軍文案、兼銀元局總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俄國陳重兵中國東北邊境。壽山布防備戰(zhàn),任程德全為行軍營務處總理。
在程德全的輔佐下壽山整頓邊防,招募邊軍,繪制要隘位置圖,制定邊防戰(zhàn)略,并注意發(fā)現(xiàn)和任用人才。“自此,黑龍江吏治、邊軍聲勢為之一振。”[7]
壽山與程德全同心同德,在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時刻,投筆從戎,共同投身到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后又一道肩負起保衛(wèi)邊陲的重任。庚子之役,二人的個人友誼在保衛(wèi)國家的宏偉志向的映照下,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熠熠光輝。
生死相托,共赴國難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八國聯(lián)軍攻陷大沽口,清朝皇帝下詔宣戰(zhàn)。壽山接到朝廷發(fā)來的“嚴密防范,并備兵聽候征調”的諭旨和“分路攻俄”的密電。壽山隨即下令“凡有界近俄鄰之處,尤當厚集兵力,不時加以嚴防,以資保衛(wèi)地方”。[8]
此時,沙俄集結20萬大軍,準備進攻我國東北,以“保護鐵路、兼保良民”為名,向壽山提出為保護東清鐵路,借路從璦琿進兵南下經齊齊哈爾至哈爾濱的無理要求。壽山對沙俄強暴行徑,照會俄國駐伯力總督及哈爾濱鐵路總監(jiān),表示“江省既無教案,而所有東清鐵路本署將軍力任保護[9]?!?/p>
壽山預做戰(zhàn)備,將全省兵力分為北、西、東三路,命黑龍江副都統(tǒng)鳳翔兼北路翼長、呼倫貝爾副都統(tǒng)依興阿兼西路翼長,通肯副都統(tǒng)慶琪兼東路翼長,以程德全為行軍營務處總理,對抵御沙俄入侵作了周密部署。
六月十五日(7月11日),署黑龍江將軍壽山電飭璦琿副督統(tǒng)鳳翔,如俄軍入境,即予迎頭痛擊。[10]
六月十七日(7月13日)日與次日,清廷兩次電令東三省將軍“謹慎妥辦”,“勿輕與俄軍開釁”。[11]
沙俄借路的陰謀沒有得逞,于六月十九日(7月15日)悍然進攻璦琿,清軍被迫迎擊,初獲幾次小勝。六月二十一日(7月17日),俄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海蘭泡慘案”,次日又制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從此黑龍江全境告警。
六月二十四日(7月20日)清廷諭令署黑龍江將軍壽山:“如果俄軍闖入邊界,自當迎頭截擊。力遏寇氛,不可畏縮示弱,但不必先為戎首,”“總以保土守疆為第一要義?!盵12]
六月二十五日(7月21日),署黑龍江將軍壽山分兵三路抗拒入侵俄軍。
此前,壽山曾電約盛京、吉林兩將軍合攻哈爾濱,以分散牽制沙俄兵力。又電請伯都訥副都統(tǒng),請他設法阻擋俄艦??上茨芎椭怨矟?,以致失去戰(zhàn)機。由于沙俄不斷增兵,清軍寡不敵眾,外無策應,七月初十日(8月4日),在萬余名侵華俄軍分三路進攻中,璦琿失陷。
七月十六日(8月10日),璦琿副都統(tǒng)鳳翔退守北大嶺,因勢單力孤,援絕彈盡,全軍潰敗,鳳翔在與敵血戰(zhàn)中陣亡。隨后,西路、東路連連失利,齊齊哈爾岌岌可危。壽山本想赴前敵督師,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薩保等以省城為根本所關,主帥不宜輕離相勸阻。不得已,派營務處總理程德全于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前往北路收集敗兵,相機行事。七月二十四日(8月18 日),從吉林傳來清廷已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與八國議和的消息,同時接到李鴻章的“俄外、戶兩部頗愿停戰(zhàn),公(指壽山)即飛飭各路一體遵照”[13]的電報。壽山當即命令已在博爾多的程德全赴俄營議和。
八月初二日(8月16日),壽山致函程德全“即以閤省軍民論之戶口數十萬,性命數百萬,于無可如何之中,設法保全”,“此番赴敵,足為江省吐氣,感嘆何極!弟一生知己,今于生死之際,僅有兄一人是真朋友,是真丈夫”。[14]
八月初三日(8月27日),俄軍渡訥謨爾河,壽山準備前往與俄將會晤,又被屬下阻攔而未能出城。他面對喪師失地的形勢,悲憤萬分,誓守“軍覆則死”之義,從容安排后事,“親具遺疏,肫肫以修內政、御外侮、設民官、開邊務為請”。[15]另寫遺書給薩保、程德全,說明必欲盡節(jié)的決心,并囑程德全等共同協(xié)助薩保收拾殘局。然后將王命旗牌印信交給薩保,自謂“辜負國恩,不能戰(zhàn)、不能守,亦不能與俄見面囑托勿傷生,望與程德全保全人命為是。”此刻他已暗服鴉片,被發(fā)現(xiàn)后,立即被灌救,復吞生金亦未能死。“8月28日(八月初四日),俄軍逼近齊齊哈爾城,因誤信流言向城發(fā)炮,炮聲震天,城中大亂。壽山恥墮敵手,有辱國威,乃自臥棺中,呼衛(wèi)士以槍擊之,衛(wèi)士強忍舉槍,手顫機動,彈中小腹,未死。再呼,擊及胸,仍不死。更厲聲大呼,衛(wèi)士飲痛再擊,氣始絕。時年41歲。”[16]
程德全奉壽山之命,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從齊齊哈爾城出發(fā),七月二十三日(8月17日)行抵博爾多站(今訥河縣長青村),得報俄軍已占據墨爾根(今嫩江縣),時由璦琿各城逃出的10余萬難民與敗兵摻雜集訥謨爾河畔,船少人多,苦不得渡。程德全見狀便率所攜數十名兵丁,“晝夜渡濟難民”[17]。又得到壽山的照會俄方“請緩五日限,將難民趕緊送回,我軍從此亦決不再戰(zhàn)”[18]命令和清政府駐俄公使楊儒關于俄外交、財政兩部有意締結和約的消息。此時,清軍與俄軍夾岸相對峙,程德全數次入俄營會談,俄方以“我們并未奉旨,軍規(guī)甚嚴,不敢停留兵馬,已臨河岸,即當速渡,若稍遲延我們即擔不是”[19]為由,堅持渡河。程德全以“即貴國兵強器利,我兵如尚有一人亦當攻擊,決不準任意渡河”[20]相抗。在程德全的堅決抗爭下,俄軍允諾暫時停止進攻三日。八月初一日(8月25日),俄軍渡河南進,程德全極力阻攔,“且詈且哭,甚至欲拔刀自刎,誓死以爭”[21]。俄軍官見程德全如此忠烈,“始與定不攻城、不奪財產、不傷生命、人民官吏愿去者不阻攔和俄軍在齊齊哈爾省城北十余里處安營,清軍向南撤退”[22]的協(xié)議。程德全立即派人將此信飛報壽山將軍,自己隨隊南撤。程德全回城后向壽山建議:“俄約不足恃,宜嚴兵備諸頭站,蓋能戰(zhàn),和始可決,否則適遺人禽?!盵23]
八月初四日(8月28日),俄方輕信流言,認為城外設有埋伏,便揮軍繞向城南,做攻城態(tài)勢。
壽山聞訊急命程德全出城詢問,并對程說:“如俄人不食前言,幸甚。否則,城亡與亡,今為生死別矣。但全城生靈百萬責在汝身,汝其忍耐,為我保全?!盵24]程德全離去后,壽山即自殺殉國。
程德全奉壽山命令急赴俄軍,詰問俄軍為何違約。雙方反復辯論,行至五里墩,正在商議俄軍安營事宜,猛然看到清軍南撤的隊伍,俄軍官誤以為是清軍的伏兵,立即命令開炮,接連發(fā)20余炮。程德全在千鈞一發(fā)的危難之際,為保全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置生死于度外,“挺身擋住炮口,拼死不使發(fā)炮,俄官頗為所動,才令停止轟擊?!盵25]
八月初六日(8月30日),俄軍進占齊齊哈爾城,把將軍府物品擄掠一空,又將練餉、兵餉及各項雜款銀錢,并軍械、軍裝、火藥庫、軍械庫庫存及一切官物,或用車拉走,或派兵看守。將軍衙門檔策樓內所藏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起至光緒二十五年(1889年)年底止所有滿、漢檔案及銀庫收藏的書籍、圖籍、銅玉印記亦均被俄人掠去。城內居民及外來逃難者麇集一處,啼饑號寒、露宿風餐,滿目瘡痍,殘不忍睹。[26]
程德全遵從壽山囑托,全力以赴地協(xié)助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薩保處理殘局和對俄交涉。在接觸中,俄方十分賞識程德全的才干,邀其赴嫩江江畔軍營議事,稱伯力總督來電要程接任將軍之職。程德全聞言立曰:“我大清臣子也,烏敢以鄰邦之命,自奸其位!”便縱身撲入江中,幸被救起,拘羈俄營。俄方又稱俄皇要程速去俄京,并強迫上路。后遇俄國紅十字會人員,經其斡旋,始被釋歸。[27]
生前身后,榮辱殊途
庚子之役,以清朝兵敗,壽山將軍殉國,俄軍進占齊齊哈爾而告終。在整個過程中,壽山將軍與程德全都體現(xiàn)出捍衛(wèi)國家的忠烈和守土恤民的赤誠。他們同進同退,共同為抗擊沙俄侵略披肝瀝膽,為保衛(wèi)疆土和百姓置生死于度外。而二人在當時的結局和后人的評價上卻大相徑庭。
1900年9月12日,(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清廷以壽山妄開邊釁,下旨“開缺,聽候查辦?!?/p>
縱觀壽山蒞位黑龍江至庚子之役,不遺余力,殊無過失。
光緒二十三年,壽山受任黑龍江鎮(zhèn)邊軍左路統(tǒng)領時,即向黑龍江將軍提出整頓邊城急務五條。
光緒二十五年春,壽山以黑龍江副都統(tǒng)幫辦黑龍江邊防和軍務。壽山即奏準添募邊軍15營,并親自訓練。[28]
庚子之役前夕,壽山認真地做了大量的備戰(zhàn)工作。
一、專門頒發(fā)操練兵法事札
二、委派黑龍江、呼倫貝爾、通肯三城副督統(tǒng)鳳翔、依興阿、慶祺為北、西、東三路翼長,程德全為行營營務處總理
三、向清廷上遞《為兵事日亟,宜擬定辦法折》,認為東三省必須相互聯(lián)絡,如京師告急,應由奉省撥兵入衛(wèi),吉林由驛站、江省由草道以次遞進。
四、為整軍備戰(zhàn),咨吉林、奉天將軍,照會盛京副督統(tǒng),呼蘭、布特哈、墨爾根副督統(tǒng),東路翼長、西路翼長、北路翼長,札飭營務處,、糧餉處、兵司。備文咨墨爾根、呼蘭、布特哈副督統(tǒng),照會東路、西路、北路翼長,如遇開仗,不準擅殺外國兵將及外國商民婦孺。并向旗民勸捐軍餉,并由將軍衙門發(fā)給印收,以昭信用。另外還張出《招撫綠林豪杰入營食餉告示》,號召“關東俠客,均各入營報效勉立功勛,以期眾志成城,共御外侮”。[29]
壽山曾經歷甲午戰(zhàn)爭,深知“若不知彼己虛實,輕開邊釁,幸而獲勝,亦無以善其后,況不勝乎?甲午之役,是其前車。”[30]。朝廷以“妄開邊釁”開罪,實在是沒有道理。
庚子之役失敗,壽山蒙冤,原因有三。
一是朝廷昏庸,國力衰弱之結果。朝廷既然敵不過八國聯(lián)軍,議和的屈辱結果是必然的,朝廷為在談判桌上求得列強的諒解,向國人有個“主上圣明”的交代,推卸責任是必須的。壽山落得個“不蒙明察”的“替罪羊”的結局,是時勢使然。
其二,邊疆重臣離心離德。鄰省將軍只圖自安,戰(zhàn)中作壁上觀,戰(zhàn)后推諉塞責。壽山曾于七月初九日(8月3日)致電盛京將軍增祺,建議合攻哈爾濱,同時與吉林將軍長順約期合攻哈爾濱,以期分散牽制沙俄兵力。而極力主和避戰(zhàn)的吉林將軍長順,一面致電壽山說;“軍事不利,未可再事輕戰(zhàn)”,“攻哈一節(jié),俟兵力集,定期會攻”,一面向清廷進讒說:“吉林危機概因壽山攻哈所致”[31]。深受壽山倚重的副督統(tǒng)薩保也攻擊壽山“此次兵釁起于他一人”。盛京將軍增祺為了推卸他棄城而逃的責任,把東三省軍事慘敗之咎歸于盛京副督統(tǒng)晉昌“逞一己之見”,“壽山督戰(zhàn)無力”,要求將他二人“治罪”,清朝皇帝順水推舟給壽山個“開缺,聽候查辦”,使壽山“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并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讒,能不得展”[32]。
第三,朝廷反復無常,壽山守戰(zhàn)失措。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清帝下詔宣戰(zhàn)。
六月十七日(7月13日)與次日,清廷兩次電令東三省將軍“謹慎妥辦”,“勿輕與俄軍開釁”。
六月二十四日(7月20日),諭令署黑龍江將軍壽山:“如果俄軍闖入邊界,自當迎頭截擊。”
七月二十四日(8月18 日),又電令“俄外、戶兩部頗愿停戰(zhàn),公(指壽山)即飛飭各路一體遵照”。
壽山面對如此形勢,戰(zhàn),則朝廷掣肘;守,則不能與鄰省形成一氣而獨力難支;和又沒有本錢。走(逃)的話,清朝法度,地方官守土有責,如果棄城而走,日后是要掉腦袋的。最后只能“殺身成仁”,以一死而謝天下。
《清史稿》壽山等人《傳論》說:“俄兵之侵黑龍江也,乘隙以進,唯壽山拒之,因知必不能勝,誓以一死報耳。榮光爭大沽,鳳翔守璦琿,雖無救于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為之奪氣,何其壯哉!”
程德全在庚子之役與俄交涉中,奮不顧身地顯出超常膽識,在朝野上下贏得很高的聲譽。時人評論“若程公既無官守,又無言責,進退綽綽,即或當亂之時,委而去之,適彼樂土,亦無害于名義。唯因壽帥一言之托,即奮不顧身,以定和議,使江省免屠戮之慘于前,又復投河覓死,以抗俄霸,使江省免剝削之虐于后。在江省之人,得以復生,無損于前,安居于后者,由何而來耶?”[33]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初,經署黑龍江將軍薩保保奏擢升,以直隸州知州用,并賞戴花翎加三品卿銜。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得賞加副都統(tǒng)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委署黑龍江將軍。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改設行省,清廷又任程為署黑龍江巡撫。
清廷對程德全的超級任用,打破了立朝二百余年在東北行旗制任旗員的定制,這在有清一朝是空前的殊榮。但后人對程德全在“庚子之役”中的表現(xiàn)卻頗有微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義和團運動史》一書中,把程德全視為“不是一打就跑,就是打著白旗投降”的投降派,是“為俄前驅、引狼入室”的賣國者。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凌家民的《從〈清云陽程公以身御難之碑〉看庚子國難中的程德全與壽山》[34]和王延華的《愛國還是賣國——評庚子之變中的程德全》[35],才對程德全做出較為公允的評價。凌文指出:“程德全在庚子國難中與壽山基本上同功同過,在以慈禧為首的朝廷的‘宣戰(zhàn)旨意促使下,在人民群眾反抗侵略熱情的激勵下,他們都曾主張并參加了抗戰(zhàn)。同樣,在朝廷的指令下,他們都轉而求和。出于階級本性,他們都對義和團運動懷有敵視、仇恨情緒,而程氏在受命交涉中,則表現(xiàn)了一定的民族氣節(jié)與膽識,不能由此斥之為民族敗類?!蓖跷倪\用大量的史料,通過對程德全所處的時代、活動地點、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客觀辯證的分析,認為“庚子之變中的程德全是愛國,不是賣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37]。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內涵。封建社會里,忠君保民是愛國思想的重要內容。對“程德全是愛國的”結論,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歷史觀的。
1920年(民國九年),齊齊哈爾公眾和程德全的舊僚屬為表彰其在庚子國難中的功績,于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中建立“云陽程公以身御難碑”。其碑陰共鐫刻時俊題詩五首,其中曾任黑龍江巡撫、時任東省鐵路公司督辦的宋小濂的題詩曰:
勒將一片燕然石,留作千秋峴首碑。
他日諾尼江上過,摩挲如見奮身時。
注:諾尼江即嫩江。
參考資料:
[1][3][7][8][9][15][16][18]壽山傳.黑龍江省志.
[2][4][5][21][22][23][24][25][27].程德全傳.黑龍江省志.
]6][28][29]關于壽山二三事.譚彥翹,退食說故.
[10][11][12]齊齊哈爾大事記.
[13]黑龍江將軍壽山遺折.
[14]眉帥八月初二日兩次來函.庚子交涉隅錄.
[19][20]詳陳在博爾多與俄人交涉一切情形上眉帥二書.庚子交涉隅錄.
[26]譚彥翹.壽山事略.引《東北義和團檔案史料》編入的《薩保奏折》.
[30]壽將軍家傳.
[31]東北義和團史料.義和團活動大事記.
[32]李陵答蘇武書.
[17]宦海浮波大事記·卷六.
[33]薩保.為推保程德全總理黑龍江事務.
[34]北方人物,1986(1).
[35]齊齊哈爾檔案史料,1987(4).
[37]列寧.論民族自決權(1914年2-5月).列寧選集,第2卷:5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