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筑 李 菲 郭豐廣 李娟娟
(泰山醫(yī)學院藥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6)
甲硝唑具有廣譜抗厭氧菌和抗原蟲的作用,臨床主要用于預(yù)防和治療由擬桿菌屬、梭形桿菌屬、梭形芽胞桿菌屬、部分真桿菌、消化球菌及鏈球菌等引起的系統(tǒng)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膚及軟組織、骨和關(guān)節(jié)等部位的厭氧菌感染。
微囊是近年迅速發(fā)展的一種制劑新技術(shù),具有緩控釋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yīng)、提高藥物穩(wěn)定性等優(yōu)點。將甲硝唑制成緩釋微囊,可以減少不良反應(yīng),緩慢釋放,提高治療效果。甲硝唑微囊可以制成各種劑型,作用于不同部位,如甲硝唑口頰片[1],用來治療口腔潰瘍、口腔炎等口腔疾??;口服結(jié)腸定位給藥[2],胃漂浮型緩釋微囊[3],治療胃內(nèi)幽門螺旋菌感染等。本實驗以明膠、阿拉伯膠為囊材,采用復(fù)凝聚法研究甲硝唑緩釋微囊的制備工藝并考察其體外釋放過程。
FA1004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磁力攪拌器(上海司樂儀器有限公司);GOLDS54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棱光技術(shù)有限公司);智能溶出實驗儀2R(天津市天大天發(fā)科技有限公司);超聲細胞粉碎儀(中國寧波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科技儀器廠);XSP-2C生物顯微鏡(上海越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阿拉伯膠(中國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080919),明膠(上海展云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080106),甲硝唑標準品(天津中安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091009),甲醛、冰醋酸、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
準確稱取2份甲硝唑?qū)φ掌?0 mg,分別用蒸餾水和0.1 mol/L鹽酸溶液定容到250 ml,精密吸取溶液1.0 ml于10 ml容量瓶中,分別定容,搖勻,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長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結(jié)果,甲硝唑以水為溶劑在320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而以0.1 mol/L鹽酸溶液為溶劑在277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2.2.1以水為溶劑時的標準曲線繪制 準確稱取甲硝唑?qū)φ掌?0 mg置于25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搖勻,分別精密吸取0.1 ml,0.2 ml,0.5 ml,0.7 ml,0.8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搖勻,依次在32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A),以濃度(C)對吸光度(A)作圖。得回歸方程(1):A=0.0202C+0.027(R2=0.9976)。結(jié)果表明,甲硝唑在4.0 ~32 μg/ml的檢測濃度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2.2.2以0.1 mol/L鹽酸為溶劑時的標準曲線繪制 準確稱取甲硝唑?qū)φ掌?0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鹽酸定容,搖勻,分別精密吸取0.2 ml,0.5 ml,0.7 ml,0.9 ml,1.0 ml,1.5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鹽酸定容,搖勻,依次在277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A),以濃度(C)對吸光度(A)作圖。得回歸方程(2):A=0.0382C+0.0261(R2=0.9994),結(jié)果表明,甲硝唑在2.0~15.0 μg/ml的檢測濃度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將處方量阿拉伯樹膠粉末撒于蒸餾水液面,待粉末潤濕下沉后,加入甲硝唑研磨混勻至顯微鏡下無可見明顯藥物結(jié)晶,加水至足量,配成阿拉伯膠-甲硝唑混懸液備用。將阿拉伯膠-甲硝唑混懸液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加入等量明膠溶液,快速攪拌20 min,緩慢滴加5%冰醋酸調(diào)pH值至4.0,攪拌30 min,加入系統(tǒng)體積兩倍量同溫度的蒸餾水,攪拌至室溫,冰水浴冷卻至10℃,攪拌下滴加37%甲醛溶液,再滴加20%氫氧化鈉調(diào)pH值至8.0,攪拌固化,過濾,收集濾液,蒸餾水沖洗微囊至無甲醛味,收集洗滌液,合并濾液和洗滌液,微囊干燥,即得甲硝唑微囊。
2.4.1微囊甲硝唑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甲硝唑微囊約400 mg置燒杯中,20 ml蒸餾水溶解,超聲30 min,間隔20 min,連續(xù)超聲三次,顯微鏡下觀察微囊已完全被破壞,然后將其轉(zhuǎn)入50 ml容量瓶中,蒸餾水定容,搖勻,過濾,濾液在32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計算微囊中甲硝唑的含量。
2.4.2微囊載藥量和包封率的測定 將2.3項下的濾液和洗滌液至50 ml容量瓶中,蒸餾水定容,混勻,測定吸光度,計算濾液和洗滌液中藥物含量,通過以下公式計算載藥量和包封率。
載藥量=微囊中甲硝唑含量/微囊總質(zhì)量×100%
包封率=微囊中甲硝唑含量/微囊和介質(zhì)中的總質(zhì)量×100%
經(jīng)單因素考察后,選取直接影響成囊的囊心囊材質(zhì)量比A,成囊溫度B,囊材濃度C和固化時間D為正交試驗考察因素,每個因素分為3個水平,以包封率、載藥量為評價指標,選擇L9(34)正交表進行優(yōu)化,包封率、載藥量越高,表明處方越優(yōu)。試驗設(shè)計因素水平及試驗結(jié)果分析見表1、2。
表1 試驗設(shè)計的因素水平
由表2直觀分析結(jié)果可見,影響包封率的各因素的主次順序分別為固化時間、心材比、囊材濃度和溫度,優(yōu)化組合為A3B3C1D2。影響載藥量的各因素的主次順序為心材比、固化時間、囊材濃度和溫度,綜合考慮包封率和載藥量,優(yōu)化組合為A1B2C2D2,即囊心囊材比為1︰1,成囊溫度為50℃,囊材濃度為5%,固化時間為1 h。最佳制備工藝重復(fù)3次,制得的微囊平均載藥量和包封率分別為52.8%,61.3%。
2.6.1釋放度的測定方法 準確稱取甲硝唑微囊適量,裝入透析袋,固定在漿上,按藥典附錄中小杯法測定,溫度(37±5)℃,轉(zhuǎn)速50 r/min,溶出介質(zhì)0.1 mol/L鹽酸溶液250 ml。分別于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360 min、480 min取樣5 ml,同時補加5 ml 0.1 mol/L鹽酸。濾過,取濾液,在277 nm波長處測定樣品A,代入回歸方程(2)計算樣品含量與藥物累積釋放百分率,繪制藥物累積釋放曲線并與原料藥相比較(圖1)。
圖1 微囊與普通片體外累積釋放曲線圖
由圖1可知,甲硝唑微囊在2 h后平穩(wěn)釋藥,維持有效藥物濃度,12 h時釋放藥物90%以上,與原料藥相比較,具有明顯的緩釋效果。
2.6.2藥物方程擬合 根據(jù)中國藥典2010版二部附錄X1XD《緩釋、控釋和遲釋制劑指導(dǎo)原則》[6]采用不同釋放動力學方程對釋藥曲線進行擬合。
零級方程:Mt/M∞=kt
一級方程:ln(1-Mt/M∞)=-kt
Higuchi方程:Mt/M∞=kt1/2
(Mt是t時間的累積釋放量;M∞為 ∞時累積釋放量;Mt/M∞為t時累積釋放百分率)
將溶出結(jié)果用以上常見的釋放動力學模型進行擬合,尋找描述藥物釋放的最佳模型,結(jié)果見表3。
表3 微囊中甲硝唑釋藥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n=3)
由表3可知,該微囊體外釋藥曲線經(jīng)3種方程擬合后,以Higuchi方程擬合的相關(guān)性更好。因此,該微囊釋藥機制為半透膜和骨架型雙重釋藥原理為主。
在制備過程中,分離成兩相這一現(xiàn)象是可逆的,增大體系pH,兩相又恢復(fù)成一相。所以調(diào)解體系溶液pH是制備微囊最關(guān)鍵的一步,調(diào)節(jié)pH時要攪拌均勻,使整個溶液pH都為4.0~4.5。
除此之外,隨著溫度的提高,明膠、阿拉伯膠混合液的粘度不斷減少,有利于提高帶電荷的聚電解質(zhì)物質(zhì)的流動性,兩者復(fù)凝聚反應(yīng)更充分,微囊的成囊率更高。溫度過高,明膠蛋白易于水解,并且已形成的微囊也有可能被破壞。溫度過低,明膠可能會單獨形成凝膠析出,成膜反應(yīng)不夠充分,包封率降低。
固化時間太短,微囊穩(wěn)定性差,易粘連;固化時間太長,微囊圓整性變差;固化1h,微囊圓整,穩(wěn)定性好。
釋放度的測定是以0.1 mo/L的鹽酸為溶出介質(zhì),符合胃內(nèi)實際環(huán)境。甲硝唑微囊2 h時釋放平穩(wěn),12 h釋藥90%以上,基本釋放完全。釋放過程符合Higuchi方程為半透膜和骨架型雙重釋藥原理,且釋放穩(wěn)定。
[1] 張紀興,楊帆.甲硝唑口頰片的工藝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1,17(2):81.
[2] 張正全,陸彬.口服結(jié)腸定位給藥系統(tǒng)新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4):22.
[3] 婁晨,肖大偉.胃漂浮型緩釋甲硝唑微囊的研制[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1999,7(1):13-15.
[4] Varaporn BJ,Ampol M,Nuttanan S,et al.Effect of process variables on the microencapsulation of vitamin A palmitate by gelatin acacia coacervation[J].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01,27(6):561-566.
[5] 王會娟,李馨儒,袁泉,等.番茄紅素微囊的制備及穩(wěn)定性考察[J] .中國新藥雜志,2004,13(5):411-413.
[6]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