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赫芬頓郵報》1月4日文章,原題:塑造歐洲,中國可充當新角色 二戰(zhàn)后,美國主動介入,主導歐洲的未來走向;而現(xiàn)在,中國有條件對歐洲一體化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
幾千年來,歐中基本上是獨自演變的,一座不信任“長城”隔開了兩個社會。盡管如此,雙方在極短時間內成就了經濟上的密不可分。但縮小貿易和信任之間的差距需要時間。中國人堅信他們的國家能夠復興,同樣,歐洲人也相信歐洲會重煥生機。顯然,這種信心將決定未來的結果,因為自信是最強大的內動力,而彼此互信會起到強化作用。
歐洲應將中國的復興看作與中國開展協(xié)作的機會。從操作層面講,現(xiàn)在時機已到,歐洲決策者應制定機制鼓勵中國投資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解除武器禁運,在安全問題上與中國系統(tǒng)協(xié)商。而隨著歐洲試圖去深入了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性,以及中國認識到歐盟與其成員國之間互動的復雜性,雙方的互信將增強。
如果中國領導層決心選擇一項針對性的戰(zhàn)略政策,支持歐元當前和未來在世界的角色,并鼓勵中國公司在歐盟投資和創(chuàng)造就業(yè),那么中國將對“歐洲計劃”的成功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對歐元的支持也有助于鞏固多極化世界,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鋪平道路。
中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明確和實質性支持有助于歐洲克服對全球化的恐懼,而歐洲對中國復興的接納將淡化北京的中國中心論傾向。歐中對話和團結不能徹底消除輿論中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但可以將它們保持在一個相對良性的程度。
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西歐的援助有助于遏制蘇聯(lián)和敵對意識形態(tài)擴散。而在21世紀,中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推動不應被視為旨在對付美國,它應該是一項長遠的戰(zhàn)略行動,目的是為一個多極和全球化世界的平衡創(chuàng)造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助推歐洲一體化的建設,是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最好回應?!ㄗ髡吒叽髠?,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