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高考化學學科能力考查的演變及趨勢

        2012-01-03 09:20:54劉玉榮王后雄
        中國考試 2012年5期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探究

        劉玉榮 王后雄

        高考化學學科能力考查的演變及趨勢

        劉玉榮 王后雄

        我國高考經歷了30多年的探索和發(fā)展,高考各科的能力考查經歷了注重雙基、探索建立能力考查目標、注重能力考查、加強探究能力的過程。通過回顧30多年來高考化學學科能力考查的演化,分析當前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的現狀,厘清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研究和實踐的演變,對今后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的方向進行分析和展望。

        高考;化學;能力考查;演變;趨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著重考查綜合素質和能力”,揭開了新一輪高考內容和形式改革的序幕。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改革從未停止過,其內容和形式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能力考查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逐步建立、規(guī)范和完善,對選撥高校新生,促進中學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化學學科能力考查內容一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程而演化,能力考查的演變反映了學科能力的改革與發(fā)展,其演化歷程體現了整個高考內容與形式改革的實質。

        1 高考化學能力考查內容的演變

        恢復高考至今已30多個年頭,隨著高考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化學高考命題也在探索中不斷改革和發(fā)展,從注重雙基到建立能力考查目標,注重能力考查到加強探究能力考查,化學高考命題可分為四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高考恢復期,注重雙基(1977—1982年)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1978年開始實施全國統(tǒng)一高考。1978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說明,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1978年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復習大綱》[2](以下簡稱《大綱》)規(guī)定了考試范圍和具體要求,著重在打好基礎上下工夫,把注意力放在鞏固過去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并規(guī)定命題范圍不超出本《大綱》。隨著中學教材的統(tǒng)一,1982年教育部停止編印《大綱》,規(guī)定高考命題嚴格限制在中學教學大綱(以下稱“教學大綱”)和統(tǒng)編教材的范圍內,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其運用能力。教學大綱中化學考試要求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基本計算、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基本實驗技能、有機化學基本知識(六基)。

        這個時期的化學試題在繼承中有所發(fā)展。1978年的試題基本延續(xù)了20世紀60年代的形式,1980年出現5道選擇題(選錯倒扣分),1981年、1982年選擇題題量增大,試題的類型主要有填空、選擇、正誤判斷、問答、改錯、推理和計算等多種類型,每年的題型、題量都有所變化,考查的內容都非?;A,主要包括了教學大綱中五個部分的重要內容,但覆蓋面不寬;考查內容為書本上的知識及書本知識的直接應用。試題嚴格按照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材重點,著重考查學生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試題重視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

        1.2 第二階段:改革實驗期,探索標準化考試(1983—1987年)

        1983年開始,高考實施“科研先行”的工作方針,進入從恢復到改革的轉折期。1985年從美國引進了標準化考試,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此后,試驗的科目和范圍逐年擴大,經過4年的試驗,1989年推廣到全國29個省份。同年8月國家教委頒發(fā)了《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標準化實施規(guī)劃》,在全國實施。1985年上海首先試行了會考基礎上的新高考科目改革,并取得了高考單獨命題的權利。

        1987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把中學化學教學目的修訂為: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化學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它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并把能力要求具體為“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等,重視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盵3]

        這個階段高考化學試題題型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性,雖沒有明確的題型名稱,但主要是選擇、填空、判斷正誤、推斷、實驗、有機、計算,其中判斷正誤題從1984年始取消。根據標準化考試理論,增加試卷長度、選擇題的題量和內容的覆蓋面有利于提高試卷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提高試題的區(qū)分度,因此該階段增加了采分點,減少了分值,即試題趨向小型化,選擇題的數目增加,擴大了所考知識的覆蓋面,為減少評分誤差,使考試逐步向標準化過渡。從1984年到1987年還設置了10分的附加題(成績不計入總分),供重點院校錄取時參考。從1983年到1987年總題量分別為31道、37道、40道、45道、52道題(不包括附加題)逐漸增加,考查知識內容覆蓋面加大,試題難度有所提高,難度梯度更加合理。由于題量較大,要求有較快的解題速度,對能力的要求更高,主要表現在推理判斷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設計簡單的基本實驗的能力、化學計算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等方面。該階段高考題逐步探索以考知識為主向考能力為主的轉變,遵循“兩個有利”(有利于高校選拔、有利于中學教學)、“兩個不超”(不超出教材范圍、不超出《大綱》與《考綱》)的原則,注重雙基和能力的考查,注重智力的開發(fā),試題開始由知識型向能力型過渡。

        1.3 第三階段:標準化命題期,突出能力考查(1988—1997年)

        1990年修訂的《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在能力要求的表述上沒有變化,但把中學化學內容分成了三個階段:初中階段、高中必修階段、高中選修階段。90年代初,高考各科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說明》,規(guī)范了考試要求,標志著科學化、標準化高考命題的實施。該考試說明指出:“各科試題均力求在全面考查考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家教委考試中心頒發(fā)的《化學科考試說明》明確指出“化學科考試旨在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應具有的思維能力”,高考明確了考試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力和能力的品質”兩個部分?;瘜W教育專家和高考專家根據教育與心理測量理論、認知心理學、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對能力的要求,以及閉卷筆試的測量方式和多年命題實踐,對高考中測試的四種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做了具體的、可測量的界定,更便于教師和學生理解、掌握,也便于命題者規(guī)范命題能力范疇,保持考試公正、可靠、有效。還規(guī)定了試卷的形式和結構、各部分內容的比例、試題難易比例,并提供了樣題和樣卷。

        此階段的化學試題題型逐漸固定,第Ⅰ卷均為選擇題,占整個試卷分數的55%~60%,1988年、1989年選擇題單選和多選混編,1990年開始把第一、三題設為單項選擇,第二題有1~2個正確答案,這樣,把難度不同的題目進行分類,有利于區(qū)分度,試題的難度梯度也更加合理,而且第二題中1~2個答案混編的題目能使猜測程度下降,有利于提高試卷的信度。第Ⅱ卷設計了實驗、無機、有機、計算四個大題。各題的考查功能也基本固定,第Ⅰ卷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第Ⅱ卷四個大題分別考查實驗、無機、有機、化學計算等內容,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通過實驗題和計算題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通過無機和有機的信息給予題或框圖題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力題型的設計和回答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第四階段:高考和課程并行改革期,命題凸顯學科特色(1998—2006年)

        1998年教育部提出,為了培養(yǎng)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高考將進行內容與形式的改革,高考科目將實行“3+X”方案。1999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啟動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標志著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高考與課程進入并行改革時期。2001年教育部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學校選拔人才、有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于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內容,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盵4]

        2002年對《全日制普通高中中學化學教學大綱》[5]又進行了修訂,沿用了原大綱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四種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使學生初步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首次提出了“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強調各種能力在學習活動中綜合表現為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03年與新課程相配套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6]提出了“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高綜合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能力目標。

        1.4.1 “3+X”科目改革,建立綜合能力考查目標

        1999年,廣東率先開始實施“3+X”高考科目改革試驗方案;2000年后,廣東省調整為“3+綜合能力測試+X”。2002年,這一改革在全國范圍推行,大范圍實行了“理科/文科綜合能力測試”。高考內容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命題范圍遵循中學的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設計增加應用性和能力型題目”。該模式實現了高考內容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的實質,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考查,也符合知識經濟與文明社會發(fā)展對于高考改革的現實訴求[7]。在此背景下,理化生三個學科研究確立了理科綜合能力目標,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能力方面,突出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體現學科知識與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強調對考生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提出了探究性實驗能力的要求。但是理化生三個學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特別是高中階段實行分科教學,能夠綜合的內容十分有限,即使有交叉內容,也不是各學科的主要內容。因此,理科綜合缺乏堅實的基礎,如果一味強調綜合擇勢必會削弱對主體內容的考查。經過5年實踐后,理科綜合測試于2005年采取分學科列出理化生三個學科能力目標的方式,試卷結構做了相應調整,不再設置多學科綜合試題。這種調整符合高考命題和中學教學的實際,得到了高校和中學的肯定[8]。

        1.4.2 注重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考查

        在綜合能力測試(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化學約占15%;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理化生三科)中,化學約占36%,其中選擇題一般為8道,非選擇性一般4道左右。因為科目多,時間有限,考題覆蓋面減小了,能考到的知識點集中在主干知識上。但是高考化學試題非常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考查,這類試題能夠較好地區(qū)分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也有利于引導中學化學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最新科學技術成果、日常生活現象和事件、當前科學事件、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等創(chuàng)設情景,考查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瘜W(單科)試卷中沿用過去3+2的模式,但選擇題量有所減少,分值也減少為44%左右。命題強調考查與大學學習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強調以中學化學主干知識為載體,對化學學科的各種能力進行考查;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選拔出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好、潛力大、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生。

        2 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的現狀分析

        2004年我國開始實施高中階段課程改革,試行國家課程標準。2007年首批實驗改革區(qū)開始實行了課程改革后的高考。各科確定了課程標準后高考的能力目標、考查要求、原則和方法,建立了新的試卷和能力常模。命題很好地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和精神,呈現“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求新,穩(wěn)中求活”的特點,實現了大綱卷考試到新課改考試的順利過渡?;瘜W學科在能力考查特別是探究能力考查等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

        2.1 明確命題指導思想,加強化學科學素養(yǎng)考查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要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明確指出了“課程目標”的能力要求,即科學探究能力;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的能力等)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瘜W課程標準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學科考試的命題依據。據此,200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為首批四省區(qū)新課程高考研制了符合課程標準教學的《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版)》[9],其命題指導思想為“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以化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為考查重點,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即為了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考生,化學科考試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考試大綱中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分為三大類、11個能力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化學學習能力要求的類別及能力要素

        3種化學學習能力均以思維活動為核心,其文字表述中飽含著對學生化學學科思維的考查,如利用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化學研究前沿問題等作為教學情境。在落實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突出化學科學方法、相關思維方法的考查重點。利用物質的鑒別及分離與提純、物質的制備、物質組成測定、物質結構分析、環(huán)境污染的防治等化學具體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從微觀、宏觀、符號3個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思維方式等,為推動新課程實施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10]。對于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因為培養(yǎng)信息的分析、加工處理及應用能力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基礎,信息的形式除了文字敘述,還采用數字、物質模型、實物圖、坐標圖、物質組成或結構圖譜等圖形或表格等形式。

        試題以課標和考試說明為依據,結合化學新課程教學實際,以測試化學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主導,以課標規(guī)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等為主要考查內容,重點考查信息獲取與加工、化學實驗探究、從化學視角分析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能力。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初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有人稱近年來高考為“科學素養(yǎng)立意”:提出高考試題“科學素養(yǎng)立意”的要素是“知識和技能+科學方法和能力+科學情感、價值觀”,比如2010年浙江省新高考化學試題聯(lián)系生活、社會和科學發(fā)展,重視試題的真實性與情境性;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利用信息遷移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科思維方法;內容的探究性和開放性明顯;試題設計進行了人性化的處理[11]。其他省份的試題也體現了類似的特點。總之試題以化學素養(yǎng)和能力立意為核心,注重考查化學主干知識及應用能力;以化學各種信息形式為載體,重視考查化學信息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以實驗分析為途徑,注重考查科學探究能力;以真實問題為情境,注重考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

        2.2 注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提倡以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6]。科學探究是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一個新內容和亮點,不僅作為學習的方法,而且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茖W探究,無論是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探究,還是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進行理論探究,其過程大致要經歷8個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結論與解釋、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評價也主要根據這8要素進行。近幾年課程標準高考化學試題對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結論與解釋、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過程,而不包括進行實驗具體操作的過程。這兩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都是以實驗為依托對探究能力進行考查,根據各種探究能力的模型和國外探究能力考查的評價目標[13,14],將目前高考中的探究能力分解成實驗方案設計、按規(guī)定完成實驗操作(用語言描述操作步驟)、實驗數據處理與解釋、實驗方案評價等四個方面的技能。

        以方案設計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包括:①設計探究主題的全過程方案;②按照題目要求完成探究過程部分方案設計或回答探究過程中的有關問題;③進行探究方案的分析評價,科學合理開放地作答。[15]

        總之,試題以新情景創(chuàng)設為依托,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綜合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解決化學問題能力和化學探究能力;以選擇的背景材料為主題,考查綜合運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設問多、容量廣、跨度大、層次深;以方案設計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分析近幾年實驗區(qū)新課程高考理綜和化學試題可以發(fā)現,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突出了對實驗探究、過程與方法的考查,試題材料與情景多以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為主。體現了新課程化學考試大綱的目標和要求中所強調的“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v觀各地試題,卷Ⅱ的實驗題多以實驗探究形式呈現,無機推斷、有機推斷都摒棄了傳統(tǒng)的遠離真實情景的框圖推斷題,代之以“工藝流程”、“操作流程”、“有機實際合成路線”等實際應用流程設問。

        3 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的趨勢

        隨著教育測量理論的發(fā)展和課程改革帶來的教學理念和內容的變化,考試理念由單一考試想多元評價的躍升,對高考命題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為更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適應新的考試與評價理念,高考化學學科應進一步完善知識和能力目標體系,調整試卷結構,建立能力量表,力圖實現能力與內容的統(tǒng)一,使高考命題科學化、標準化更上一個新臺階。

        3.1 完善知識結構體系,細化能力目標內容

        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的化學教學內容相比,我國的高中化學教學內容范圍相對較窄,教學難度和深度相對較大,知識內容標準或教學要求不夠明確、具體。新課程改革以來,教材實施模塊化編寫,高中化學新課程有六個選修模塊,但試卷中涉及選修模塊的比重偏小,限制過死,體現多樣性、選擇性的分值也不多(比如2012年江蘇高考化學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必考部分約占90%,選修部分約占10%),這樣可能導致高中的一些選修課多樣性的缺失,導致師生對所考化學學科內容的再次選擇(如師生只選擇少數固定的模塊學習,不考的內容會放棄),這樣的現狀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全面、不合理,不利于學生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因此必須進一步研究所考查的知識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科知識體系,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內容標準,使考查的內容更加明確,從而有利于知識內容和能力目標的對應、統(tǒng)一。在高考實踐的檢驗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力求在為高校選拔合格新生、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和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三者之間實現科學的統(tǒng)一。[16]新課標《考試大綱》對能力要求的表述較舊課程更加概括和綜合,突出了新課程倡導的核心能力,強調了探究能力。然而由于表述的凝練,易造成對能力理解和應用的偏差,而作為重要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模糊在其他能力之中,容易造成對能力要求的弱化。我們認為,高考化學測量的核心能力應該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等五個方面,每一方面又可具體細化為能力亞層,如表2所示。

        表2 高考化學測量的核心能力[17][18]

        3.2 關注思維結構層次,建立科學評價目標

        目前我國高考考試目標主要是根據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結合學科特點制定的,近年來,教育評價理論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比如,SOLO分類評價理論在在考試中的運用,特別是該理論用于考試中的開放性試題的評分標準方面。該分類法把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學習結果由低到高劃分為5個層次:前結構、單一結構、多元結構、關聯(lián)結構、拓展抽象結構。SOLO分類評價理論使教育評價深入到質的層面,顯示出該理論無可替代的優(yōu)點,SOLO分類法用于考試中的開放性試題的評分標準既保留了原有得分點,又使答案有伸縮度,既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與變化,還能夠改善教學,提升考試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符合新課程改革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再加之在運用SOLO分類評價方法評卷時,其誤差率也比較小,因此,廣大教師對依據SOLO分類評價理論而命制的試題及評卷方法均十分認同[19]。SOLO分類評價理論作為一種與學科教學和考試結合緊密的新的評價思路和方法,確有其堅實的學理基礎和可靠的技術方法,是一個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研究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在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課程和考試改革中,命題者正在探索試題的探究性和開放性,SOLO分類評價理論與方法有其獨特的價值,有助于推動新課程評價研究的開展,為建構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尋求合理的支撐點和突破口[20]。但是,依據SOLO分類評價理論命題、評卷對命題人和評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關人員改變傳統(tǒng)觀念,努力學習和研究如何在高考中更好地利用SOLO分類評價理論,建立更科學的能力結構,并對能力進行分類、分層,為高校根據學校類型和特點選撥人才提供服務。

        3.3 把握試題命制技術,確立能力考查取向

        高考試題的編制的走向:一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二要以現實問題立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如圖1所示。

        圖1 試題的結構和內容的技術要素[21]

        一道好的試題應該在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基礎上,考查學生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能力。情景素材作為試題的載體,能夠將所考查的核心知識、方法要素和多種能力較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情景素材的收集、選取和優(yōu)化直接影響試題的質量。

        如(2009年廣東卷16題)

        磷鎢酸H3PW12O40等雜多酸可代替濃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H3PW12O40在該酯化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B.雜多酸鹽Na2HPW12O40與Na3PW12O40都是強電解質

        C.H3PW12O40、KH2PW12O40與 Na3PW12O40中都有相同的原子團

        D.硅鎢酸H4SiW12O40也是一種雜多酸,其中W的化合價為+8

        該題創(chuàng)設了學生未曾遇到的新情景,以酯化反應,電解質,化學式,元素化合價等知識作為載體,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方面,可以借鑒目前SATⅡ化學考試、IGC?SE的考試目標的設計模型,研究題型功能和試題的命制技術,界定試題的能力要求與試題功能之間的關系,保證命題的質量。

        3.4 研究試卷結構要素,實現能力與試卷結構的統(tǒng)一

        試卷的結構要素包括內容要素、能力要素、題型要素、難度要素、分數要素、長度要素、時限要素、等值要素等方面。為了便于考查,高考化學命題從知識內容的角度、題型、難度、時間、分數等方面對試卷進行了界定,但沒有從能力的角度來界定試卷的結構。我們可根據新課程《考試大綱》考查能力的要求,參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對認知性和技能性學習目標的界定,借鑒布盧姆、加涅目標分類理論,將高考化學科的能力要求按認知水平大致分為四種一級指標,細化為二級能力指標并對各能力指標在化學高考題中的比例進行了理論構想(見表3),以便在命題時更便于操作和評價[21]。

        不僅應該界定了解、理解、規(guī)則運用和問題探究能力在試卷中所占的分數比例,同時還應根據能力的要求從低到高與試卷的設計統(tǒng)一起來,實現能力結構與試卷結構的統(tǒng)一。

        表3 高考化學能力要素及分數比例對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一九七八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復習大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1-7-27(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成林萍.3+X高考改革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DB/O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ggkf30/2008-12/17/content_16963823.htm 2008-12-17/2012-2-23.

        [8]李勇.高考物理學科能力考察的路徑和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11(12):66-70.

        [9]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版)[M].2006.

        [10]程國清.淺析新課程高考化學對3種化學學習能力考查的特色[J].化學教育,2009(9):32-34-80.

        [11]張克龍.高考“科學素養(yǎng)立意”試題特征及命題策略探索——以2010年浙江省新高考化學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3):43-45.

        [12]劉江田.考查化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引領新課程實施[J].化學教育,2008(8):38-41.

        [13]閆蒙鋼,陳波.英國GCSE化學考試探究性技能評價方法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7(1):55-59.

        [14]郭玉英.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國外的研究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5(7):93-96.

        [15]單旭峰.課程標準高考化學試題科學探究能力考查初探[J].化學教學,2009(4):31-35.

        [16]王后雄.新課程下高考化學試題內容、結構及能力要素的初步研究[J].考試研究,2007(10):32-48.

        [17]王后雄.新課程高考化學測量的能力要求研究(Ⅰ)[J].中國考試,2009(11):14-22.

        [18]王后雄.新課程高考化學測量的能力要求研究(Ⅱ)[J].中國考試,2009(12):24-32.

        [19]宋潔,趙雷洪.化學開放性問題的SOLO分類評價思維[J].課程·教材·教法,2006(4):64-67.

        [20]黃黎明,顏穗芬.SOLO分類評價理論及其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J].天中學刊,2007(12):8-10.

        [21]王后雄.新課程下高考化學試題內容選材及能力結構要素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7(8):35-42.

        Chemistry Ability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aths and Prospects

        LIU Yurong and WANG Houxio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a has been explored and developed for over 30 years.The ability assessment in every subjects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which included stressing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establishing ability assessment goals,emphasizing ability assessment and enhancing inquiry abili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ability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represents the researching and practicing paths of chemistry ability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reforming goals for the futur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hemistry;Ability Assessment;Path;Trend

        G405

        A

        1005-8427(2012)05-0030-9

        河南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新課程化學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中等數學(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快樂語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數學(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發(fā)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国产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 欧美寡妇xxxx黑人猛交| 亚洲黄视频| 男人的av天堂狠狠操| 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久久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开心激情视频亚洲老熟女|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日韩在线无| 蜜臀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天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黄在线永久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亚洲24小时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亚洲不卡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 久久精品片| 日韩精品少妇专区人妻系列|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首页|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麻豆| 放荡的闷骚娇妻h| 女同另类激情在线三区| 日本a级特级黄色免费|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草莓视频成人| 免费观看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