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濃是一種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因人而異,各有裨益。
持濃烈人生哲學觀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但執(zhí)著于恬淡生活觀者,也不能說是消極主義。奮斗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切,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狂躁,恬淡而不凡庸,未必不是另一種積極。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圍,你就會成為坐標中的一個點。而這個點必然有縱向和橫向的聯(lián)系,于是,就構(gòu)成了家庭、鄰里、單位等各式各樣繁復的關(guān)系。
夫妻也好,兒女也好,親戚朋友也好,鄰居同事也好,你把自己在這個坐標上的點看得濃一點,你的感情負擔自然也就重一些;看得淡一點,你也許就可以灑脫些,輕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可以穿一條褲子,自然是夠濃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過,密如膠漆的朋友反目成仇者,又何其多??!
物質(zhì)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謀取,追求和獲得,大概是與生俱來的。做個清教徒當然沒必要,但欲望膨脹到無限大,或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或欲壑難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得則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則大懊喪、大失落,神經(jīng)像淬火一般經(jīng)受極熱與極冷的考驗,難免要瀕臨崩潰邊緣。疲于奔命的勞累爭斗,保不準最后落一個身心俱疲的結(jié)果。
其實,看得淡一點,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那么,得和失,成和敗,就都能夠淡然處之,而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王傳生摘自《李國文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