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嬌嫩,無法使用農(nóng)藥促其生長,倒保障我們吃到嘴里的是有機的。
一種水生植物、一條湖中之魚竟能讓一位高官為之辭官歸隱,放在過去,叫莼鱸之思,思鄉(xiāng)之情;放到現(xiàn)在,如果有哪位官員放出這樣的言語,微博定然“雷”聲“雷”語一片了。
本文不說鱸魚,只說莼菜。莼菜又名水葵,植物學(xué)家也稱之為蒪菜、馬蹄菜、湖菜,這種只產(chǎn)在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的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鮮美滑嫩,漂浮在清湯之上,確實像極了西湖春景中的葉葉扁舟、一杯虎跑泉茶水中的上好龍井。所謂孰地有孰產(chǎn),孰產(chǎn)似孰地。是也。莼菜極具西湖地產(chǎn)的特質(zhì),幽幽、清清、輕輕;碧綠、滑嫩、清淡;似無味又有味,說無味又鮮美,將一切有形溶于無形,將所有美味潛于無味。一碗莼菜湯映出如此詩意的家鄉(xiāng)美景,難怪晉朝張翰思鄉(xiāng)難耐,要辭官歸家了。
莼菜湯不難喝到,但喝到上好的莼菜湯也不那么簡單。每年的4月中到9月下都是莼菜的收獲季,7月產(chǎn)量最高。采莼菜很麻煩,要選擇艷陽天,手心向上,用食指和中指夾住莼菜葉,輕輕摘下。莼菜很滑,所以比采龍井還難,每隔三二天采一次。但是最好的莼菜還是產(chǎn)在立夏之前,所謂的春莼,立夏之后就謂之秋莼了。上好的芽級莼菜如上好的明前龍井一般,嫩芽,卷卷的,卷葉周圍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碧綠、粘滑、純凈。要是見到湯中的莼菜鋪陳開來了,即便新鮮也已經(jīng)是下等的了。莼菜好吃,全在它獨特的口感,嫩滑、清香。味道則全靠湯來襯托。沒一碗好湯墊底,莼菜無以為菜,有了這碗好湯,莼菜頓時鮮美無比。
從南到北,喝過各地廚師做的各式莼菜湯,盡管都模擬杭州的做法,但比較下來都不如西湖樓外樓的一碗雞火莼菜湯。據(jù)說樓外樓的莼菜以前都采自西湖西邊的茅家埠,這里產(chǎn)的莼菜是靈隱的山泉水養(yǎng)的,叫冷水莼菜,格外純凈、鮮美,但產(chǎn)量很小,只供應(yīng)杭州飯店和樓外樓。當(dāng)年的茅家埠是春有龍井,夏有莼菜,秋有蘆葦,冬有臘梅,現(xiàn)在為了種水稻,已經(jīng)不養(yǎng)莼菜了。即便如此,樓外樓的莼菜湯也非杭州之外的可比。到底不是本地之產(chǎn),杭州之外的莼菜湯除莼菜無法做到新鮮之外,往往還會亂加配料和淀粉,不是為求清淡無味而果真清淡無味,就是一碗湯變成什錦湯,莼菜寥寥無幾,配料喧賓奪主;再有就是將清湯變之為羹,粘滑的莼菜加上黏黏糊糊的羹,讓食客喝得糊里糊涂,比不得杭州人對莼菜的深切理解,一碗清清爽爽的莼菜湯菜鮮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艷,滑嫩清香,湯純味美。再望一眼樓外西湖美景,嘗盡詩意。
除卻美味,莼菜還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這對正當(dāng)暑伏的人來說,是道除煩、解熱的好菜。超市里我們能買到不同等級的保鮮莼菜,由于莼菜是用醋來保鮮,弄不好就會讓湯喝起來也有股酸酸的味道,所以烹飪之前用清水漂洗干凈至為重要。莼菜嬌嫩,無法使用農(nóng)藥促其生長,倒保障我們吃到嘴里的是有機的,所以,還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