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好發(fā)于青壯年[1]。目前主張在椎間附近的病灶區(qū)局部少量注射藥物,以消除椎間盤鄰近的炎癥病灶,又避免全身用藥的不良反應[2]。而穴位注射、骶管注射與硬膜外腔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均具有上述特點且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和操作簡便。本文觀察穴位注射、骶管注射與硬膜外腔注射3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擇門診經CT或MRI確診,以L4~5、L5~S1雙節(jié)段發(fā)病,報告為膨出或突出的患者。以下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而且無腰椎管狹窄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42~64歲,平均53歲;病程2天~10個月。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其他器官系統(tǒng)炎癥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
方法:患者隨機分A、B、C3組,A組(穴位注射組n=22):選取腰椎患側華佗夾脊穴、秩邊穴、志室穴、環(huán)跳穴、承扶穴、風市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侖穴等穴位,根據(jù)病情每次選取6~8個穴位,每穴注射藥物4~5ml。B組(骶管注射組n=23):患者俯臥位,下腹部墊枕,使臀部抬高,確定骶管裂孔處,消毒鋪單,局麻,穿刺成功后將藥物緩慢注入。C組(硬膜外腔注射組n=23)患側肢體側臥位,取L4~5棘突間隙為穿刺點,消毒鋪單,局麻,用7號腰穿針穿刺,穿刺成功后將藥物緩慢注入。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各組間無差異。3組注射的藥物均為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得40mg+甲鈷胺1mg+生理鹽水至30ml。每周治療1次,3次1個療程。每次治療前記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直腿抬高試驗角度、觸覺及肌力情況。觀察期間不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包括外用藥),亦不進行理療、針灸等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2周。
結果
骶管注射與硬膜外腔注射療效明顯優(yōu)于穴位注射,骶管注射療效優(yōu)于硬膜外腔注射,見表1。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科學定義為:纖維環(huán)破裂后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腰間盤相當于一個微動關節(jié),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huán)和髓核組成,分布在腰椎骨間。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外傷所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腰椎神經,而出現(xiàn)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醫(yī)學界認為腰間盤突出屬“腰腿痛,痹證”范疇?;加醒甸g盤突出癥首先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不適宜穿帶跟的鞋,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負跟鞋。日常生活中應多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腰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腰間盤存在于腰椎的各個椎體之間,為腰椎關節(jié)的組成部分,對腰椎椎體起著支撐、連接和緩沖的作用,它的形狀像個壓扁的算盤珠,由髓核、軟骨板、纖維環(huán)3部分組成。
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注射方法是穴位注射、骶管注射與硬膜外腔注射,穴位注射是將藥物注射在腰椎間盤引起病變區(qū)及坐骨神經走行相應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滲透作用刺激穴位起到消炎、鎮(zhèn)痛、營養(yǎng)神經的作用,從而消除臨床癥狀[3],達到治療效果。其特點是操作安全,但藥物不能直達病灶區(qū);骶管注射通過椎管硬膜外腔通道將藥物直接送達病灶處,即起到消炎、鎮(zhèn)痛、營養(yǎng)神經的作用,還起到松解椎間孔血管神經擠壓,達到治愈疼痛的效果,故稱此療法為“液體刀”治療;硬膜外腔注射亦將藥物送達病灶處,起到消炎、鎮(zhèn)痛、營養(yǎng)神經的作用。
本研究中,骶管注射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穴位注射和硬膜外腔注射,具報道非手術治療可以治愈90%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本文的3種治療方法各有特點,按操作方法由易到難依次為穴位注射、骶管注射、硬膜外注射;按治療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為骶管注射、硬膜外注射、穴位注射;按安全和療效從高到低依次為骶管注射、穴位注射、硬膜外注射。臨床上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體質和醫(yī)生的操作習慣靈活選擇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2李鏷.穴位注射療法臨床大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
3郭會卿.針刺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3例[J].中醫(yī)雜志,2007,4:31.
4王政,鈡士鑾,鈡美.椎間盤突出癥不同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