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6.013
影響藥物治療作用的因素除藥物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機體本身,既有機體自身方面的直接因素又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表現得間接原因。老年人的相關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用藥更應值得注意。若用藥不當,更易引起不良反應。
減少用藥種類
老年人有很多病癥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調理來減輕,不必急于用藥。除非遇急癥或器質性病變外,一般應盡量避免用藥。老年人的用藥原則是應用最少量藥物和最低有效量來治療。一般合用的藥物不應超過2~4種,由于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在老年人中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例如口服降糖藥和抗凝藥與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合用,可使前者游離血藥濃度大幅升高,出現低血糖或出血。鎮(zhèn)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血管擴張劑、抗高血壓藥、利尿劑都可引起老年人的體位性低血壓,所以也應盡量避免合并應用。
合理選擇藥物
根據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功能,合理選擇以下藥物。
抗菌藥:老年人組織器官退化及免疫功能降低,應盡量使用不良反應小的殺菌藥物,重視整體情況,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應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氨基糖苷類,減量使用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
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A過量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厭食、毛發(fā)脫落、易怒等,維生素E過量可促使靜脈血栓形成、腹瀉等癥狀,微量元素鋅補充過量可致高脂血癥和貧血。
解熱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對伴有心、肝、腎功能損害的老年患者,即使用藥前腎功能是正常的也可能引起水腫等腎小管受損癥狀。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腸平滑肌張力下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易致胃腸出血,應慎用。
抗膽堿藥:可使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抑制排尿或越級而導致尿儲留,如阿托品若用藥不當還可誘發(fā)和加重老年青光眼,甚至致盲。
選擇適當的劑量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償能力逐漸減退,藥物的半衰期延長,用藥劑量應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由于老年人的肝功能低下,對于一些藥物的首過效應能力降低,肝細胞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血漿白蛋白與藥物結合能力也降低,游離型藥物濃度增高,藥物效力增強,如普萘洛爾造成的肝性腦病,就是因為血漿中游離普萘洛爾多而造成心輸出量減少,引起大腦供血不足而產生頭暈、昏迷等癥狀。
堅持治療
高血壓患者需長期降壓治療,尤其是高危和極高危者,在確立有效治療方案并在血壓控制后仍需繼續(xù)治療,不要隨意停藥或頻繁改變治療方案,在血壓平穩(wěn)控制1~2后,方可根據需要(季節(jié)、合并癥)逐漸減少抗高血壓藥的品種和劑量。
提高老年人用藥依從性
老年人記憶力衰退,視力和聽力亦不佳。缺乏用藥監(jiān)督,而造成老年人依從性差,要提高老年患者的依從性,應從下面幾點加以注意。
老年患者的治療方案應盡可能簡化,并要耐心向患者或家屬解釋明白,必要時寫出簡單明了的說明。盡量應用每日1次的給藥方案,如他汀類藥物,采用每日睡前頓服,硝苯地平緩釋片、氨氯地平、纈沙坦等宜在早晨服用,若需每日2~3次,可以結合患者的進食或其他活動,使患者易于記住與執(zhí)行。
由于片劑或膠囊劑不利于吞咽,所以宜選用溶液劑和糖漿劑。
藥物的用法用量書寫字體宜大且清楚,對于不識字的老年人可用各種標記代替,便于識別。
藥瓶蓋要方便打開使用,零藥盡量不用紙包裝,以免吸潮變質。
家屬、親友、鄰居應對患老年性癡呆、抑郁癥或獨居的老年患者用藥進行督查。定期查看老年人的用藥情況和藥品質量,避免使用過期藥品。
其他疾病對藥物的影響
老年人機體防御力差,?;加衅渌膊。缒I功能不全時,內源性有機酸類物質蓄積,也能干擾弱酸類藥物經腎臟排泄,對主要經腎消除的藥物如頭孢唑林等藥物的半衰期延長,應用時需減量。他汀類藥物需在肝臟生物轉化,從腎臟排泄,當老年人肝、腎功能障礙時,可使他汀類藥物轉化、排泄減慢,血藥濃度升高,發(fā)生橫紋肌溶解的危險增加。
精神因素
精神狀況也是影響藥物療效的因素之一,老年人對醫(yī)務人員信任、情緒樂觀,將對藥物療效產生正面影響,醫(yī)生在對老年用藥時,應鼓勵老年人以樂觀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疾病、積極治療,不僅能減輕疾病痛苦的主觀感受,還能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御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總之,執(zhí)業(yè)醫(yī)師和藥師給老年人用藥時,應結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合理用藥,加強指導,以避免和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