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11年4月對5例產(chǎn)后出血患者進行介入栓塞治療,針對術后常見問題的并發(fā)癥,采取相關護理,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5例,年齡19~36歲;初產(chǎn)婦3例,經(jīng)產(chǎn)婦2例;自然分娩2例,剖宮產(chǎn)3例;單胎3例,雙胎2例;胎盤植入2例,宮縮乏力3例,其中除胎盤植入1例出血500ml外,其余出血>1000ml,最多1例出血2600ml,經(jīng)臨床保守急救無效急診行介入治療,5例均獲得成功。護理干預早期介入,患者無出現(xiàn)發(fā)熱、下腹痛及臀部酸痛等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6天。
護 理
心理護理:此類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危重,從分娩后由于重男輕女的心理干擾及家人的失望造成太多的恐懼、焦慮、多疑,必須重視患者的心理疏導,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鼓勵安慰患者,以贏得患者最佳配合。
基礎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手術后遵醫(yī)囑心電監(jiān)護24小時,每4小時測體溫1次。鼓勵多飲水,進清淡飲食,并囑家人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糾正貧血。保持室內安靜、通風、空氣流通好。做好專科護理,介入治療后每30分鐘按壓宮底,觀察陰道出血量,子宮的軟硬度、高度,注意觀察陰道排出物的量、性質、顏色、氣味,每天3次會陰消毒,必要時可增加次數(shù)。
體位護理:術后制動24小時,平臥6小時,用約束帶固定下肢,保持穿刺側肢體伸直,可在護士及家屬的幫助下用手壓迫股動脈穿刺口協(xié)助患者翻身,變換體位時切忌大幅度。
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術前,在足背動脈搏動位置用記號筆做記號,以便術后觀察肢體遠端血供情況。術后要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外還要觀察有無“疼痛、麻木、運動障礙、蒼白”[1],每30分鐘1次,平穩(wěn)后改為每4小時1次,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72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及下蹲,預防因止血不徹底或肢體移動致穿刺處血疑塊脫落引起皮下血腫或大出血[2]。
穿刺部位的觀察:介入后醫(yī)生用消毒紗布覆蓋穿刺部位,并用棉墊、繃帶加壓包扎,要保持敷料干燥、清潔、牢固,血腫多發(fā)生在術后6小時內。
對癥護理:栓塞綜合征最為突出癥狀為疼痛。每個人個體差異不同,術后遵醫(yī)囑抗炎后必要時給予鎮(zhèn)痛,患者體溫<38℃,鼓勵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出。
出院指導:出院后加強營養(yǎng),避免體力勞動,產(chǎn)后42天返院健康體檢。
討 論
介入治療在產(chǎn)科中用于治療胎盤植入、產(chǎn)后出血已取得肯定,因這些患者年齡較小,保留子宮對其有著重大意義[3]。措施采取得當、及時,為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帶來希望,使治療本質上達到完善。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小,止血迅速、徹底,可以重復,不良反應少,恢復快,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時間。
參考文獻
1 陳春林,劉萍.婦產(chǎn)科放射介入治療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9.
2 洪燕玲.宮頸妊娠血管內介入治療的護理[J].中華醫(yī)學研究與臨床,2005,5(3):83-84.
3 陳春林,劉萍.血管性介入治療在婦產(chǎn)科應用的優(yōu)勢及可能的缺憾[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7,23(8):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