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外科在我國已經(jīng)有4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斷指(趾)再植等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1~2],2009年以來,先后為100例斷指(趾)患者行再植術(斷肢移位再植、肢體再造)。99例患肢(指)全部成活,經(jīng)過隨訪,再植指外觀功能良好。對手術后發(fā)生的血管危象,保守治療30分鐘后無效的,立即手術后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提高手指成活率?,F(xiàn)就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00例,男87例,女13例,年齡6個月~38歲。手術類型,斷指再植89例,斷肢再植4例,斷趾再植2例。再造5例,方式均為再植或再造,術后出現(xiàn)手指不成功1例(為14歲自殘小男孩)。術后24小時發(fā)生血管危象56例,24~48小時發(fā)生血管危象4例,48出現(xiàn)動脈危象10例,經(jīng)手術探查有血栓形成,2次手術后手指成活,成功率達99%。
術后觀察與護理
病室要求:術后應將患者安排在一個舒適、安靜、空氣新鮮的房間,室溫保持在22~25℃。為便于觀察指端血運變化及局部加溫,常用60~100W側(cè)罩燈做局部照射,照射距離為30~40cm。室內(nèi)常規(guī)空氣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禁止吸煙,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微血管痙攣,無煙環(huán)境對顯微外科手術后尤為重要,因此應禁止患者陪護,限制探視。
臥位:顯微外科手術后常規(guī)要求絕對臥床1~2周,患者取平臥位,局部制動。斷肢肢體用皮墊或枕頭墊高,使患肢與心臟平行或稍高,有條件的可使用各種肢體固定架,以防止再植或移植血管受壓、牽拉或扭曲。高低適宜,過高影響血液供應,過低又影響靜脈和淋巴回流,故應保持功能位,更換床單和治療時應多加注意,避免扭曲和受壓,影響肢體血液循環(huán)。
患指局部觀察:術后1~3天應每30分鐘觀察一次指端血運,有異常情況應嚴密觀察,以保證患者平穩(wěn)度過血管危象高發(fā)期。①指體色澤:斷指再植術后指體色澤的變化是最容易觀察的客觀指標,再植肢體發(fā)生動脈危象時,患指蒼白,指膚張力低,皮溫低,約較健指低3℃,指端側(cè)方小切口少量出血或不出血,說明再植肢體無動脈供血,本組2例患者術后10小時,再植手指顏色蒼白,指膚張力低,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并報告醫(yī)生,采取相應的急救處理,手指血運轉(zhuǎn)正常,14小時后再次發(fā)生動脈危象,藥物處理無效后手術探查,有血栓形成,行2次手術,手指成活。發(fā)生靜脈危象時,患指紫暗,指膚張力高,嚴重有水皰或血腫形成,可在指端側(cè)方做一小切口,立即有暗紅色血液流出,繼之流出鮮紅色血液,指體有紫變紅潤,說明指體血運回流受阻,而動脈供血良好。②毛細血管充盈試驗:如果指體供血障礙,不但指體蒼白,而且毛細血管充盈現(xiàn)象消失,當指體靜脈回流受阻時,毛細血管充盈現(xiàn)象逐漸消失,指體由紫色變?yōu)榘底稀"壑改w張力:再植后的指體血運正常,指膚張力也正常。如動脈供血障礙,再造拇指呈蒼白色,指膚張力低,癟塌。如果再植指體呈暗紫色,指膚張力高。無毛細血脈充盈現(xiàn)象,提示靜脈回流障礙。④患指腫脹:再植后的指體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這是由于創(chuàng)傷反應及血液循環(huán)重建后的血流動力學不平衡所致,可將患指提高10~20cm,5~6天后即可自行消腫。必要時拆除幾處皮膚縫線進行減張或引流。
術后治療: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低分子右旋糖肝、罌栗堿、妥拉蘇林、654-2、肝素、尿激酶、阿司匹林等藥物解痙抗凝容栓,合理應用止痛劑。必要時應用鎮(zhèn)靜催眠。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及時補充液體及營養(yǎng),必要時輸血,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有利于手術的修復及再造拇指的成活。
功能鍛煉:再植指體成活不等于再植成功,使再植后的指體能獲得正常功能或接近正常功能才是目的。術后10天拆除石膏托外固定,即行上肢適當活動。術后3周開始輕度伸屈訓練,4周后拔除克氏針,待骨骼愈合后,醫(yī)務人員可協(xié)助活動關節(jié),要求患者用手做捏、握、抓的鍛煉,使再植指體不僅成活,而且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
參考文獻
1 呂青,王愛蘭,丁自強.現(xiàn)代創(chuàng)傷顯微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200-201.
2 徐敏,傅育紅.10例再造手指延長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46):4.
3 封帆,龍文浩.利器切割傷致碗部離斷再植的體會[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