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日語是為日語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的基礎專業(yè)必修課,對日語人才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本文通過課程改革在大學基礎日語課程中的實踐運用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求對基礎日語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教學改革 基礎日語 實踐運用
基礎日語是為日語專業(yè)一年級本科生開設的基礎專業(yè)必修課。也是日語專業(yè)零起點的入門課。在日語專業(yè)大學本科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基礎日語的教學可以說是整個初級階段教學活動的核心所在。作為一種語言的學習,理解和運用至關重要。然而傳統(tǒng)課堂上的日語教學,基本上還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和記筆記為主。學生聽說能力往往比較薄弱,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善于思考,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響應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號召,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基礎日語的教學過程中推行課程改革。力求細化完善本科課程教學過程各基本要素,在教學中采取一些靈活的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課程教學基本要素的提前完善
為了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效率地推行,切實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課程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熟悉教學大綱、制定教學日歷、并根據教學日歷編寫具體教案等。
(一)熟悉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為我們明確了一個課程的性質和目的、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等,可以說是一個課程的靈魂所在。通過對基礎日語教學大綱的研讀,讓我明白到,在基礎階段,必須通過基礎日語這門課程的教學,使日語專業(yè)的學生初步掌握聽、說、讀、寫、譯的各項技能,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培養(yǎng)直接用外語思維的能力、對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明確了這個要求的基礎上,各項相關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推行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教學日歷
在熟悉大綱的基礎上,反復推敲,設計教學日歷。教學日歷的內容包括每次課程的授課課時,所選用的教材、授課內容、課程內考核方式、作業(yè)布置情況、習題課與討論課安排,助教的使用等信息。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力求把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反復推敲每個教學過程的開展,力求把教學大綱的要求落到實處。下圖是編訂教學日歷的一個例子:
(三)教案
在教學日歷的基礎上認真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藍本,是教學大綱的細化,是以章節(jié)或課時為單位編寫的教學具體方案。在進行基礎日語教學前,必須認真?zhèn)湔n,明確每個課堂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需要布置的練習等等。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改革
在基礎日語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須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因材施教,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與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行之有效的多種教學法,盡量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保證最佳教學效果。
(一)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日語學習的特點是入門階段比較辛苦,尤其是在語音階段,學生在掌握正確的發(fā)音之余,還必須背誦大量的平假名、片假名、清音、濁音、長音、拗音,促音等等,如果不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隨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很容易對日語學習產生畏懼感。此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日語學習興趣低下與各項日語學習(聽、說、讀、寫、譯及綜合語言知識)均呈現(xiàn)顯著的負值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手段,例如激勵法、榜樣作用、有趣的日語音樂視頻等等去著力調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
(二)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
教師要從傳統(tǒng)課堂上的“統(tǒng)治者”轉變?yōu)椤耙龑д摺保?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合多種教學法,如啟發(fā)式教學、問題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評論法、調查法等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開展一些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比如:學習單詞時,避免教師機械的講解,可以就某些專題,如各種動植物的日語名、感興趣的漫畫作品名、計算機的相關用語等,讓學生獨立調查,既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詞匯學習中來,另一方面也擴展了詞匯的學習;適當采用情景教學法,利用實物、圖畫等直觀教具或設定動作和場面,使學生更有語言臨場感;在講解詞匯,時態(tài),某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時可以采用比較教學法,把日語與中文、英語,把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世界各國文化等進行橫縱對比,互相借鑒,加深學生記憶。在課堂上,對于語法的講解應精講多練,以練為主,課堂上除了機械訓練之外,還應多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機會,如:課前做一分鐘發(fā)言,學生結成對子“一對一”的練習;分組討論,做小結發(fā)言,教唱日語歌等等。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xiàn)代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和密切。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習者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文化誤解和文化沖突??缥幕浑H主要是指一種文化背景的人或群體與另一文化背景的人或群體進行的交際??缥幕浑H的核心行為和目標是交際。因此,在初級階段的日語學習中,可以多注重日常交際方面和衣食住行方面文化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中日文化雖然一衣帶水,但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也有很多的差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提醒學生多加注意。例如,在中國學生對一個老師說:“老師您上課上得真好”是一種贊美,但是同樣的話如果對日本的老師說不是很恰當,因為這會讓人覺得是站在一個高度對教師進行評價,而學生對老師進行這樣的評價是不禮貌的。
(四)第二課堂的開展
基礎日語課程因學時數(shù)量的限制,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進行交際場景的模擬和會話練習,因此,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組織歌曲比賽,朗誦,演講,看錄像,上網查資料,聽日語廣播,演話劇等,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語言實踐的主動性。
此外,我校在推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給課程主講教師配備有課程助教,課程助教由本專業(yè)在讀研究生擔任。課程助教在主講教師的指導下,在批改作業(yè),協(xié)助組織實踐活動,組織討論協(xié)助,榜樣示范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
三、課程考核的靈活化
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方式。把平時的各種語言實踐引入到課程的考核體系中來,棄用“一考定終身”的既往模式。例如:學習基礎日語課程的學生一個學期的成績分別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試占50%,出勤10%,課堂表現(xiàn)10%,作業(yè)完成情況10%,平時測驗10%,小組活動10%,通過把平時的語言學習過程列入課程考核中去的做法,能讓學生更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語言學習,減少臨時抱佛腳,突擊高分的情況,而這對外語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總之,基礎日語教學是日語專業(yè)本科生在一二年級的核心課程,通過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從課前準備,課程開展,到課程考核環(huán)節(jié)展開實踐,不斷總結,力求能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基礎日語課程教學模式,形成一種適合學生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適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日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鐵軍.關于高校日語專業(yè)本科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討[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1).
[2]閆愛靜. 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對比研究[J]. 前言, 2009 (11).
[3]徐靈芝. 日語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11).
[4][美]黎天睦. 現(xiàn)代外語教學法[M]. 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