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班級是語言學習的基本組織單位。那么,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是群體學習。既然有群體的存在,也就自然存在群體動力。作為個體的語言學習者也就自然受到群體動力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學也不例外。本文通過研究影響群體行為的諸因素,探討運用群體動力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和效果。
【關鍵詞】群體動力 小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20世紀30年代,心理學家勒溫(K. lewin)提出了群體動力這一概念。所謂群體動力,主要是指群體行為的動力與方向。它不是簡單的各種力量的相加,而是各種力量的相互影響。心理學家勒溫(K. lewin)認為,個體的行為方向和行為強度不僅僅受其內部因素的影響,還受到群體行為的影響。積極的群體行為會對個體產生積極的影響,消極的群體行為會對個體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如果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互動積極,那么師生身心愉快,從而使得學習者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成績顯著提高。相反,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甚至沒有交流,老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那么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受挫,同時也將會導致其學習成績下降。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群體動力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構建一個蘊含積極有效的群體動力的小學英語課堂呢?下面我將從小學英語教學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教師角色這三個方面出發(fā),具體探討和分析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二、群體動力與小學英語教學
(一)學習的環(huán)境
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達到完全不同的學習效果。古今教育家常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切實有效的課堂規(guī)范可以保證群體中的每位成員穩(wěn)定學習,生活和學習十分協(xié)調同時還能使群體動力得到最大的發(fā)揮。但是我們這里所提及的規(guī)范又和平常意義上的規(guī)范有所區(qū)別,我們的這個規(guī)范是由每個群體的成員自己提出來,并在群體內實施的。具體的,可以讓老師來主持這樣一個規(guī)范制定活動,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來,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自由發(fā)言,每位成員都可以表達和闡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在老師的幫助把得出的結論進行一個總結,最終形成幾條具體化的課堂規(guī)范,如考勤制度、文明行為規(guī)范、課堂紀律以及獎懲制度等。這些由學生總結出來的規(guī)范,雖然沒有法紀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那么有強制力,但是由于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在實施上也就少了很多阻力。久而久之,就可以在小群體中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并慢慢擴展到整個班級乃至整個校園里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讓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成長。
(二)學習的方式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眾多老師一直在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群體動力能否正常和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所在。一個人或者一個班級,要有競爭力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而制定目標就是一個增強學生和班級競爭力、凝聚力的有效辦法。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充分掌握他們的資料,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當然,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不宜太易,也就是學生隨便努力一下、甚至不努力就能夠達到;同時也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難,因此任何努力和爭取都是希望有回應和結果的,不然一次、兩次,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消耗殆盡了。還有就是在設定目標之后,老師應該時常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是否達到目標或者是在向目標靠攏,還是在慢慢偏離目標,甚至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此外,設定班級或者群體目標也可以增強相關群體凝聚力。凝聚力,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把整個組織的成員連為緊密關系的力量。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對這個群體有著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力量感,群體成員對于群體的事務都能夠積極投入,使得許多看起來十分困難的任務都能夠很好地完成。
當然,除了群體中的目標任務機制,競爭機制也是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學習方式。一個惡性競爭機制會使得真?zhèn)€群體造成混亂,并最終導致這個群體解散,而一個良性競爭機制則會讓一個群體充滿活力,刺激每一位成員都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競爭勢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教師的角色
要開展好小學英語教學,特別是將小學英語教學向群體動力方向發(fā)展,英語教師在整個班級和課堂上的角色必須定位好。以前,老師往往是課堂和整個班級的主宰,他們掌控著整堂課的進程與方向,學生則是完全聽從于老師的安排,教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很少需要自己去主動思考與實踐。
要利用好群體動力對小學生的積極作用,就要改變之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定位,老師就必須轉換角色。英語老師要能夠從一個主宰者逐漸向監(jiān)控者和引領者轉變。這就要求老師不能夠對學生管得太嚴,試想一下如果老師對每位學生都嚴格管教,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加以干涉,其結果只會使得這個群體由一個很呆的學生變成一群很呆板的學生,無法真正發(fā)揮群體對個人的影響作用。當然,老師也不能對學生過于放松,由于學生年齡還小,在控制力上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制,需要老師從旁指點,讓這個小群體在正確的引導下健康、積極的發(fā)展。
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推崇一種一定程度的民主式教學模式,對學生既不獨斷專制,也不放任自由。通過民主的方式,讓學生都能暢所欲言,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在課堂上享有和老師一樣的地位,能夠與老師進行面對面平等的交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發(fā)揮每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潛能。讓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最大限度的讓群體動力感染每個小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最終達到最佳的外語學習效果。
通過研究影響群體動力的幾個方面因素,總結出一些可以改善教學效果的經(jīng)驗和辦法。這些辦法使得以前緊張、沉悶、無回應甚至師生不合的課堂氣氛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放松、活躍、有積極回應以及師生通力合作、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此外,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很好的遵守自己討論和總結出來的規(guī)范,這也使得課堂教學更為流暢,也顯得更加有效果。而競爭機制的引入,讓很多學生有了一種緊迫感,這些緊迫感不是因為考試分數(shù)低怕被家長體罰,也不是因為不會做而遭到其他同學的鄙視,只是一種人類自然而然的好強心,別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到。我們處在一個群體當中,應該具備相近的能力,大家都會為此而努力學習和積極思考??傊己玫膶W習環(huán)境、先進的學習方式配合上正確的教師角色,才能構建起了一個行之有效的群體動力教學模式和教學框架,這些又對外語學習動機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由此不難看出群體動力在外語教學中發(fā)揮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Forsyth, D. R. Group Dynamics (2nd ed.) 【M】Pacific Grove, CA: B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2]Mc Dnough, S.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Introspection and Generalization 【J】. in Pickett, 1978.
[3]何廣堅著. 英語教學法基礎【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2003.
[4]李森著. 教學動力論【M】.西南大學出版社,2000.
[5]張殿玉. 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 外語教學,2005.
[6]戴煒棟. 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教學中的協(xié)作探究模式【J】. 中國外語,2005.
[7]王坦.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2003.
[8]梁小燕.淺談群動力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
[9]孟燕.群動力理論在高校案例教學中的啟示和實踐【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
[10]張文俊.談群體動力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書育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