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作為國家助學金最直接評定者,助學金評定中要充分體現(xiàn)黨和政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學習相關文件精神,了解學生的家庭困難情況、搞好學生的國家助學金相關的教育工作,在班級中建立國家助學金的量化評分對班主任做好國家助學金工作相當重要。
關鍵詞:班主任;助學金;評定;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3-0319-02
隨著高校收費與擴招,各高校貧困生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對此,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國家資助貧困學生的政策和制度[1] 。特別是2007年,國家的資助力度加大,對于高校學生達到生均2000元[2] ,2010年,為緩解價格上漲給大中專學校家庭困難學生基本帶來壓力,普通高等學校家助學均資助標準從生均2 000元提高到3 000元。
2007年的國家獎助學金政策是過去獎助學金政策的繼承和發(fā)展,特別是助學金覆蓋比例與資助力度都加大,使廣大經(jīng)濟困難學生受惠,但獎、助學金的評定,特別是國家助學金的評定爭議較多[3~4] 。對于國家助學金的評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般評定工作中是將名額分配至班級或年級,而由班主任(或輔導員)在班級或年級初評,上報系、學院進行審批。班主任(或輔導員)作為班級或年級國家助學金的最直接評定者,又是對學生的最直接了解者,對國家助學的公平發(fā)放,使國家助學金能發(fā)放到最需要的學生,使其發(fā)揮更大的積極作用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一、國家助學金班級評定中的主要問題
1.信息不對稱。國家助學金的評定主要依據(jù)是學生家庭困難,而學校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最直接的方法是學生家庭困難證明。學生家庭困難證明由生源所在地所開,但地方只負責證明的開具,而不用承擔其真實性調(diào)查的責任。特別是很大一部分農(nóng)村家庭,由于其家庭收入的大部分來自外地務工收入,當?shù)卣块T對其收入情況了解都存在困難。開具困難證明的政府部門由于是學生源所在地,對學生存在一定的人情關系,因為不用承擔其他的責任,部分地方存在困難證明存在虛假信息。
信息的不對稱還體現(xiàn)在學生對國家助學金政策的不能深入理解。學生對家庭困難表達含糊,不能具體說明家庭困難的具體情況,有的只是簡單的“家庭困難”四字。學生對困難家庭的動態(tài)性不清,有的一年交了困難證明就想當然的認為學校知道他家庭后來的困難。
2.學生對待國家助學金的錯誤心態(tài)。國家助學金的范圍和額度都較高,最高額度達到每學年4 000元,并且是無償?shù)?。面對金錢的誘惑,存在學生錯誤的認為這是一筆可掙之錢,從而不顧有更需要的學生的存在,想法制造虛假信息騙取國家助學金。另外,部分家庭困難學生性格較孤傲,不愿意他人知道其家庭的真正困難面貌,使其失去獲得國家助學金的機會。
3.評定量化措施的缺乏。作為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往往存在能評定助學金人數(shù)超過申請助學金人數(shù),這樣就存在通過什么指標確認誰能評上國家助學金的問題。助學金一般分2~3檔發(fā)放,學生該評定哪一檔的助學金也需要量化的指標。班級評定中應該確立助學金評定中考察的要素和各要素的權重,從而使助學金評定量化、科學化。
4.國家助學金對困難學生學業(yè)激勵作用不大。國家助學金的總發(fā)放額遠高于學校的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但在大部分獲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中對學生學業(yè)的進步促進作用不大。利用國家助學金的使學生奮發(fā)向上,充分發(fā)揮國家助學金的積極作用也非常迫切。
二、國家助學金班級評定途徑探究
1.認真領會國家助學金精神。學習相關國家助學金的文件,領會其精神是做好班級的國家助學金評定的前提。助學金評定中要充分體現(xiàn)黨和政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是助學金評定的關鍵點,在評定中要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班級對于評定方法的制定要與文件精神相吻合,只是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的細化。
2.充分了解學生,豐富學生家庭信息。高校大部分都是全國招生,高校所在地往往與學生生源所在地相隔較遠,直接家訪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存在困難,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家校的溝通仍然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家長來校、電話、網(wǎng)絡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建立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學生的生活家庭情況,同學是最容易了解的。要深入學生,深入宿舍、食堂,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
在新生入學就要作好學生的家庭情況登記,利用好大多家長送學生到校的有利時機,了解學生家庭,特別是對于困難學生。建立家庭情況檔案,要對檔案進行動態(tài)管理,隨時了解學生家庭出現(xiàn)的因病致貧、因災致貧或因突發(fā)事件等產(chǎn)生的貧困現(xiàn)象。
在助學金評定中要與班干、普通學生充分交流,評定中不能班主任(或輔導員)一個人說了算,要有全體學生參與。初評結(jié)果要充分公示,同樣要征求學生的意見。
3.搞好與國家助學金評定相關的教育。搞好助學金政策的宣傳,要組織學生對國家助學金文件精神的學習。對家庭確實困難的學生要單獨談話,使其將家庭困難狀況如實詳盡的反饋,申請國家助學金不羞恥,更好的完成學業(yè),將來才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反饋家庭困難狀況,按要求按時上繳困難證明是獲取國家助學金的必要條件。
要開展誠信教育,誠信教育在考試中得到很大重視,但在國家助學金的評定中誠信教育也非常重要。要教育學生如實反應家庭狀況,不可弄虛作假來騙取助學金。誠信教育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愛,要讓企圖騙取助學金的學生認識到,更需要助學金的學生如果因為他的不誠信行為可能導致不能完成學業(yè)的危害。
4.建立量化的評定措施。國家助學金充分考慮學生的家庭困難,但也要考慮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生活態(tài)度,進步情況,并將考慮因素進行量化。筆者在班級助學金評定中制定了較詳細的班級評定量化措施,確立家庭困難、思想品德,學習、生活態(tài)度,進步情況為評定四要素,使評定有科學的依據(jù)。
三、小結(jié)
國家助學金是黨和政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其目的是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班主任在班級國家助學金的評定中要認真學習國家助學金的相關文件精神,要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困難情況、思想品德,學習、生活態(tài)度,進步情況,開展相關教育工作,制定班級國家助學金評定方法,并在評定中量化,使國家助學金更好的發(fā)放到需要的學生手中,激勵學生學業(yè)進步。
參考文獻:
[1]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2-11-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Z].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文告,2007:22-25.
[3] 滕明榮,丁磊.高等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評定爭議解決途徑探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80-84.
[4] 李建峰.國家獎、助學金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177-178.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