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火鍋文化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食方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今日火鍋的容器、制法和調(diào)味等,雖然已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即用火燒鍋,以水(湯)導(dǎo)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diào)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也算是火鍋的雛形吧。
《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類似火鍋的“五熟釜”,鍋中分五格,可調(diào)五種味道。
1984年,內(nèi)蒙古昭烏達(dá)盟敖漢旗出土了一幅墓葬壁畫,畫中繪三個契丹人席地而坐,圍著一個火鍋,有一人在涮羊肉,畫上有桌,桌上放著兩個盤子,還有酒杯、酒瓶、羊肉塊等,描繪的是我國遼代人涮羊肉火鍋的情景。
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是宋代火鍋。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一文中提到,他在五夷山雪地里抓到一只兔子,但找不到廚師烹制,于是將兔肉切好后抹上酒醬、椒料,用風(fēng)爐燒了鍋水,水開后將兔肉在里面涮熟,再蘸上醬汁吃。從吃法上看,跟現(xiàn)在的“涮兔肉火鍋”差不多。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當(dāng)時除民間食用火鍋外,從規(guī)模、設(shè)備、場面來看,以清皇室的宮廷火鍋為最氣派。清帝王的冬季食單上寫有:野味火鍋、羊肉火鍋、生肉火鍋、菊花火鍋等。鍋具形式已有雙環(huán)方形火鍋、蛋丸魚圓火鍋、分隔圓形火鍋等。清乾隆48年,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中國火鍋之最。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干叟宴”,所用火鍋達(dá)1550個,其規(guī)??胺Q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如今的火鍋,更是精彩紛呈,光湯底就可以分為紅湯、清湯、鴛鴦和藥膳四大類,紅湯火鍋在口味上又可以細(xì)分為麻辣、干辣、椒麻、五香、回甜、泡椒等;清湯火鍋則可分為純清湯、雞汁、牛肉湯汁、酸菜、海鮮等;至于藥膳火鍋就更多了,只要藥材搭配合理,都可以用來熬出一鍋香濃。
近年來,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另類火鍋也擺上了街頭,比如冰激凌火鍋、巧克力火鍋、紙火鍋、水果火鍋、咖喱火鍋、奶酪火鍋等,真可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大秘訣美味-5健康兼得
冬季來臨,隨著氣溫降低,人們在飲食上也更偏愛驅(qū)除寒冷的食物,火鍋自然成為首選,可是喜歡吃的人不少,會吃的人卻不多,由此引起的“火鍋病”讓人頭痛不已,想要美味又不愿虧待了身體,可要注意3大秘訣哦。
看準(zhǔn)體質(zhì)再下口
火鍋可謂百鍋干味,但并不是每一款都適合所有的人,吃時別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否則所引起的后遺癥會讓你掃了興致,同時,有些疾病患者為了貪一時口腹之欲而不注意忌口,可是讓病情更加嚴(yán)重哦。
川味火鍋:患有慢性咽炎、口腔炎、潰瘍病、皮膚病、胃病、肛裂、痔瘡和經(jīng)常流鼻血、牙齦出血者以及熱性體質(zhì)者、孕婦等需忌食。
海鮮火鍋:痛風(fēng)、三高癥患者和對海鮮過敏者忌食。
羊肉火鍋:感冒初期、服用瀉藥、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肝臟疾病及瘡癤患者、熱性體質(zhì)者忌食。
菌類火鍋:痛風(fēng)、慢性胃炎患者或?qū)愡^敏者勿食用。
健康吃法有順序
涮火鍋的順序很有講究,最好吃前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接著吃蔬菜,然后是肉,吃完后可喝些發(fā)酵型酸奶,既保護(hù)了胃黏膜,又可促進(jìn)消化。
菜單搭配要合理
火鍋一般比較油膩,容易引起上火問題,食用時要多吃些蔬菜,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維生素,還有清涼、解毒、祛火的作用,但蔬菜不要久煮,否則將失去大部分營養(yǎng)價值及清火功效。
潤燥湯水巧解“火鍋病”
不少愛吃火鍋的朋友,在知道火鍋存在膽固醇含量高、熱量易超標(biāo),甚至還有致癌風(fēng)險等健康隱患后,打起了退堂鼓,只能望“鍋”興嘆。其實大可不必,只要不頻繁食用或是在食用后再吃上一些潤燥湯水,美食和健康就能兼得了。
冬瓜海帶綠豆糖水
【食材】冬瓜(連皮)500克、海帶60克、綠豆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先將海帶、冬瓜洗凈后切成粗塊;綠豆浸后,去雜質(zhì);以上三物同放入砂鍋內(nèi),用中火煲半小時,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清潤降火,涼血解毒。特別適合食用火鍋后出現(xiàn)口瘡、尿黃等上火癥狀的人群。
橄欖蘿卜湯
【食材】鮮青橄欖250克、鮮蘿卜1000克、食鹽少許
【制作】將橄欖與蘿卜洗凈;然后將蘿卜切粗塊與橄欖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煮熟。湯成后加入少量食鹽調(diào)味,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善治喉痛。特別適合食用火鍋后出現(xiàn)咽喉疼痛或口干癥狀的人群。
塘葛菜煲生魚湯
【食材】生魚1條(約250克)、塘葛菜200克、食鹽少許
【制作】生魚剖殺后去魚鱗及內(nèi)臟,洗凈血污;鮮塘葛菜洗凈沙泥,去除雜物;再將生魚及塘葛菜放進(jìn)砂鍋內(nèi),加水后小火慢熬1小時,加入食鹽調(diào)味。
【功效】本湯清涼、滋養(yǎng),既能益脾胃,養(yǎng)心陰,又能清熱利尿解毒。特別適合食用火鍋后感覺脾胃不適的人群。
夏枯草菊花冰糖水
【食材】干夏枯草12克、野菊花10克、冰糖適量
【制作】夏枯草、野菊花略洗,然后放砂鍋內(nèi),水開后加入冰糖適量,煲好后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降火,解毒利咽喉。特別適合食用火鍋后出現(xiàn)目赤干澀、咽喉疼痛癥狀的人群。
涼粉草粉葛湯
【食材】鮮涼粉草100克、粉葛200克、白糖適量
【制作】用清水洗凈涼粉草、粉葛;粉葛切粗塊,與涼粉草同放砂鍋內(nèi),加入清水1500毫升,用中火煎至300毫升,去藥渣,加入適量白糖調(diào)味飲用。
【功效】清熱毒,解煩渴。特別適合食用火鍋后出現(xiàn)口鼻干燥、心煩渴飲癥狀的人群。
帶著一股中藥特有清香的藥膳火鍋由于具有滋補調(diào)理、強身健體的特點,一經(jīng)推出就獲得眾多愛健康人士的追捧,藥膳火鍋店也隨之在大街小巷上遍地開花,其健康秘訣在于湯底加入了生藥材熬制,有點類似于中藥的煎藥鍋,是最能發(fā)揮中藥長處的烹飪方法,用得好,可以在享受口福的同時獲得健康。
“膳”解人意驅(qū)寒有道
藥膳滋補男女大不同
冬季女性很容易血虛、氣虛,吃火鍋時可在湯底中適當(dāng)加入當(dāng)歸、黃芪、陳皮、麥冬等中藥,其中當(dāng)歸、黃芪可補氣血,而陳皮理氣,麥冬滋陰,使人不會太燥。
男人冬天吃火鍋需著重壯陽、保肝,適合選用枸杞、山藥、淫羊藿做底料。其中淫羊藿可以補腎陽、強筋骨、祛風(fēng)濕,效果類似牛鞭,但又比其溫和,很適合冬季偏寒時節(jié)食用。
煮一鍋屬于你的藥膳
冬季人體陽氣潛藏,根據(jù)養(yǎng)生學(xué)順應(yīng)自然的法則,可以吃一些滋補類藥膳驅(qū)寒,對治療臟寒類、風(fēng)寒類疾病也是很有好處的。在選擇藥膳火鍋時,需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辨證施補,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底料,盡量選擇藥食兩用品種,并兼顧口味,在配菜選擇上可以自主,但高蛋白、高脂肪、油膩的食物應(yīng)盡量少用,同時也要注意適量原則,不可過度食用。
臟寒類疾病之藥膳底料
臟寒類疾病是由內(nèi)寒引起的臟腑陽氣不足,常見的有脾胃虛寒和腎陽虛兩種類型。
脾胃虛寒主要表現(xiàn):胃炎、食欲差、食量較小、四肢發(fā)涼、倦怠乏力、飲食稍不注意即容易腹脹腹瀉等。虛證者,宜用人參、山藥、黃精、蓮子、甘草等作為火鍋底料,這些藥物藥性平和,補中益氣;寒實證者,還可加入肉桂、生姜、小茴香、大茴香、山奈、肉豆蔻、胡椒、蓽菝、草果、草豆蔻等常用的調(diào)料,能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辣椒既能散寒,又能溫胃,但有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不能吃。
腎陽虛主要表現(xiàn):肢冷畏寒,生殖功能衰退(男性陽痿、早泄,女性宮冷不孕、性冷淡等)。宜用巴戟天、肉蓯蓉、鎖陽等作為底料。除此之外,腎陽虛者還可經(jīng)常食用狗肉湯、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
風(fēng)寒類疾病之藥膳底料
風(fēng)寒類疾病即寒濕病,主要由外寒、外濕引起,如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既有外傷又有外寒濕的陳舊性腰腿疼等。用辣椒、花椒、桂枝、淫羊藿等作為火鍋底料,可以散寒祛濕、溫經(jīng)通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