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需要輕松、活躍的氣氛,因為只有在輕松、活躍的氣氛與情緒下,學生才會有興趣學習。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更離不開輕松、真實、和諧的環(huán)境,即一種美的課堂氛圍。
美的課堂氛圍是指能使身在其中的學生得到一種滿足的情感的課堂氛圍。它表現(xiàn)在,一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和諧。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合作,出現(xiàn)一種“神來神往”的高度默契、和諧的局面。在教師方面,表現(xiàn)為揮灑自如、左右逢源的即興發(fā)揮,擺脫事前的準備而產生一種教學靈感;在學生方面,則表現(xiàn)為不時爆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二是課堂內師生積極思維的創(chuàng)造。即教師、學生的各種心理能力協(xié)調作用,認知功能與情感功能相互激發(fā),使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都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種從屬于外部壓力的辛苦事,而是充滿吸引力和審美情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要想搞好課堂教學,必須設置與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相宜的氣氛和情調。
一、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和諧
設置教學氛圍,就是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包括物理因素(如空間、音響、采光、教室的位置等)、情感因素(如美觀、舒適、整潔等)、認知因素(如學生的已知、未知等)、效用因素(如對完成任務的合適性教學法目標的準確性等)、社會因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在教室固定的情況下,教師則主要是從師生間的關系和課堂教學氣氛兩方面進行設置。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心境開朗,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變“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為“伙伴型”的平等師生關系;要有洞察力,知道學生的知識增長點和學習閃光點,因勢利導;要關心愛護學生,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這樣,學生就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強烈的求知欲、積極的思維、靈敏的反應、友好的合作態(tài)度進入到學習當中,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
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上課一開始就播放荷花和月亮的有關圖片(VCD)和音樂《春江花月夜》,優(yōu)美的圖片、舒緩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學生,在美妙的背景音樂中,我介紹了作者及其寫作背景。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和飽含深情的解說營造了寧靜、淡雅的教學氛圍,學生進入其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
二、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語文學科同美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文質兼美的語文教科書內容本身就展現(xiàn)了璀璨奪目的美的世界:風光旖旎的田園美,浩瀚大海的雄壯美,離愁別意的凄婉美,合家團圓的歡樂美,愛國主義的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熱愛自然崇尚自由的美,追求美好生活的美等,教師要把握、領悟作品的感情。
1.教師飽含深情“美讀”
“美讀”就是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課文。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動人的小說,都可以通過范讀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意境中。這時,教師就像課文中的人物,讀的文章“如出我心”。范讀時注意起伏跌宕、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如出我口”。這樣的范讀,必能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領受作品的美感。
2.帶領學生進入“美境”
語文教材充滿美的東西。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或通過啟發(fā),運用想象聯(lián)想,或用朗讀、討論,或通過圖像,借助音樂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帶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溝通,神游于文章的人物、事件、矛盾沖突中,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捫其形,如嗅其味,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產生對審美對象(課文)的肯定或否定的審美態(tài)度和審美評價,在心理學上產生感受,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和共鳴,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受人,以情動人,使學生心靈日臻“凈化”,趨于真善美。
三、激勵學生,激發(fā)興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眲?chuàng)設課堂教學氣氛,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而激勵的重點在于滿足學生學習的主觀需要。教師可從“成就心理”“期望效應”“賞識效應”等方面入手激發(fā)、激勵學生。
1.成就心理
成就心理,指人期望通過努力達到成功的心理。教學中,教師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學生合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種成就心理,促使教師形成一種積極的動機,精心設計教案,全力以赴組織教學等等。教師的成就動機,也可以感染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激勵。只有當學生把老師的成就心理變成自己的成就心理,教學生才真正做到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期望效應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隆提出的激勵理論。他認為,人的積極性的發(fā)揮與他的期望及其所達到的效價密切相關。人對某項目標實現(xiàn)的效價看得越大,積極性越高,對實現(xiàn)目標的期望越大,人們的積極性也越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期望理論激發(fā)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尊重和相信學生。要經常用鼓勵、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鼓勵學生,當學生回答問題答不出時,要耐心啟發(fā)、誘導;當學生感到厭倦時,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給他學習的信心,期望他們明確學習意義,給學生添加動力,促進他們成才。
3.賞識效應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賞識是激勵學生獲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時地給予表揚。對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一次優(yōu)秀的作業(yè),一個有見地的觀點,一次關心集體的行為等等,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老師的表揚,甚至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目光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起到強化學生自信、自尊、自愛的信念的作用。
四、巧用板書,美化氣氛
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它能體現(xiàn)教學意圖,落實教學計劃,是個靈活的“顯示器”,巧妙地顯示著課文的內容,給學生指點迷津;它對知識進行編碼、組合,提綱挈領;它打通學生的思維,便于學生記憶;它提示學習的思路,揭示重點、難點;它以樸實、美觀的布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它是展示教學任務的“屏幕”;它是開啟學生思路的鑰匙。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重視板書,講究板書藝術,充分發(fā)揮板書的作用。
在教《項鏈》時,筆者根據小說的情節(jié)和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設計這樣的板書:一個心形的項鏈,代表主人公被“貪圖享樂,愛慕虛榮”這精神枷鎖禁錮了,揭示瑪?shù)贍柕卤瘎≡?。外圍畫幾點(借、戴、丟、賠)表明了情節(jié)和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通過這個板書,很快就能領悟小說的內容和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加深了對主題的認識。
上面所談的,只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創(chuàng)造美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自然還有許多好的方法,如生活展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像再現(xiàn)情境、音樂渲染情境、扮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傊?,語文教師一定要多研究語文教學與美學的聯(lián)系,研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搞好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美”的氛圍里,熱情高漲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在思想品質、知識、能力、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單位:許昌技術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