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睂W生而言,他們對語言的感覺和把握還處于不成熟、未定型的階段,他們駕馭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就要求學生加強閱讀訓練,注重在背誦中培養(yǎng)感悟語言的能力,并通過背誦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典范的優(yōu)秀作品,從而把握語言的韻味、語言的意境和規(guī)范用語的習慣,誠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的“任何技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p>
“時間不會風化人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不然怎會有‘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的郁郁低吟?不然怎會有‘不知何處吹楊柳,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的癡癡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還’的期盼?不然怎會有‘還顧望故鄉(xiāng),長路漫浩浩’的惆悵?”
“漢語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邁很大氣,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約,它可以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式感慨,亦能傳達‘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風情。這是無論多優(yōu)秀的外文譯制品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與深度?!薄霸谖矣∠笾?,漢語是多么的美麗啊!‘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瘽h樂府用她那獨特的婀娜帶著江南的清香,伴著燕語呢喃飄入人們夢中,使那夢境亦真亦幻,氤氳的水汽打濕人們的易感動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的清新與明媚如同春日的黃鶯穿柳,白鷺登天,將輕靈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獨上高樓的青澀江南女子,將一眼隱隱的凄怨化為一汪美麗的池水,滋潤、迷醉了五千年的華夏古國!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边@里所引用的是高考語文作文中出現(xiàn)的精彩句子,而這樣一些語句在考生作文中不斷涌現(xiàn),成為了一道亮麗而又令人振奮的風景,充分展示出考生平時學習時熟讀而誦的勤奮和執(zhí)著、理解知識的深刻和靈活、遷移素材的熟練和機智。由此,我們可以由背誦在語文學習中特別是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做些由意義的思考。
背誦是訓練語言和升華語言的必經(jīng)之途,古人亦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jīng)驗性的名言,比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近幾年來,背誦文章這一很好的學習方式一直沿襲下來,在今天這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我們只有養(yǎng)成背誦的優(yōu)秀習慣,才能在學習中獲取重要的信息,對學生而言,才能寫出如下面的這樣出色的文章:“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莱隽四羌t墻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北京考生《細雨閑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操千曲卻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背誦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它可以外化我們對所背文章的內(nèi)在的理解,傳遞出淺嘗輒止所不能獲得的真知灼見,這是一種升華。背誦同時獲得了這種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和愉悅,我們可以想象那些考生在熟背經(jīng)典文章的基礎上重新組織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的愉悅?!昂媳е荆诤聊?;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見善始之用也。魏征有言曰:‘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簿佑锅檲D之志者,必求善終,亦不忘善始。蓋若無善始,縱有善終,亦有憾于始也。直如屬文之時,若無鳳頭,徒有豬肚、豹尾,亦難盡善也。”(江蘇考生《善始之論》)看看這樣的文字,我們會感慨背誦的價值在于它能打造真正的語言,語言大師、自譽為“兩腳踏東西方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曾指出:學習英語的唯一正軌,不出仿效與熱誦。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熱誦則仿效之后必回環(huán)練習,必須脫口而出而后已。學習漢語也應如此。從其他角度看,背誦也可以鍛煉我們的記憶能力。美國一位著名大眾演說家曾說:“好好發(fā)展我們的記憶力吧。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幾。背誦好文章越多,你的記性愈好?!睕]有好的記憶力,是很難在信息時代去做好學問、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
語文學習要返璞歸真,少一些形形色色的試題訓練,多一些提高素養(yǎng)和能力的閱讀訓練,按照語言自身的特點和特有的規(guī)律進行學習才是語文學習的正途。
總之,從以上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背誦的價值,正是“誦千文而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