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趣,就是詩歌情趣,特別是古典詩歌的情趣。做個有詩趣的語文老師,就是指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不時地以詩歌的形式展現教育教學的內容或目標,以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促進更加有效的語文學習,形成更加有品味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我們生活和成長于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的成就和輝煌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無法企及的,是中華民族的獨有特征和驕傲,也是后人無法超越的。作為這個時代的語文教育者,雖然沒有接受過前人那樣的國文教育,沒有古代騷人墨客那樣的作為,至多算個散兵游勇,雖然不能倡導學生去學寫古典詩歌,但是可以借助詩歌的樣式表現語文的魅力。那么,可以在哪些課中恰當地利用詩歌的形式呢?
一、常規(guī)課。在文本學習過程中或結束,常常有一些需要合作和探究的內容和問題,經學生認真討論完畢,教師就可以用詩歌的形式通俗直白地作結。比如在學習文本《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后,讓學生討論新時期如何看待學、德、禮三個方面。學生爭鳴結束,教師可以用七言詩體形式給予明確,如《讀后感》:“當代兒女多奇志,朝夕求索為所長。才識貴在五車富,操守美于百代香。不學何以成大器,無德安可做棟梁。人人相親又相愛,方顯華夏禮義邦。”
再如學習杜甫七律《登高》,在學習杜甫的作品、精神和文本的思想情感后,讓學生討論文本中詩人的形象,待學生暢言完畢,教師可以用七言絕句形式對詩人的光輝形象加以明確,如《登高》有感:“詩圣美名不虛揚,赤膽熱腸為華章。憂國憂民終不渝,感天動地萬古長。”經過如此渲染,學生一定會為之感動,進步加深對杜甫高尚情操和美德的認同,從而對語文產生好感。
二、評講課。每次考練結束要上好評講課,能利用古典詩歌的形式去解答某些題是評講課的亮點。比如在語言知識應用題中要求學生在春節(jié)給好友發(fā)送一條短信以表祝愿,學生的作答可能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教師可以用七言律詩的形式給予示范。如《拜年》:新年伊始奉祝愿,歲歲安康卯依然。聲名遠揚聞如雷,財富廣進壘似山??鞓窔g涌水不盡,幸福怒放花更燃。佳節(jié)寄語多又好,八句吉言最靈驗。
經過這樣的示例和影響,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意識,明白詩歌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學生對語文學習會有更好的認識和態(tài)度。
三、復習備考課。這種課可以用通俗易懂的古詩體給學生在復習方向、內容和方法上以指導。首先教師要充分研究考綱考點,明確它們與文本的關系,形成科學合理的復習備考理念,同時要對學生復習備考的提出要求。通盤思考完畢,就可以形成七言詩體的備考方案。如《備考歌》:“誰言高考使人愁,材料考點文本有。勤鉆苦究爭朝夕,巧攻善取記心頭。一分汗水一分得,幾多惰性幾多憂。金榜來年題名日,幸賴今朝駕輕舟?!?/p>
在語文學習被日益冷落時,語文教師多作一些具有語文學科特色的教學變化,無疑有利于語文的學習;而做一個有詩趣的語文教師,更有助于點燃學生語文學習熱情,重新樹立學生心目中的語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