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作家:
白瑪拉姆,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西藏民族中學08(1)班學生,一個來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女孩,喜歡安靜、熱愛讀書、擅長寫作,認為文學是此生自己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和每個90后一樣,用韶華的年紀去追求每一個夢想。喜歡用郭敬明的“明媚的憂傷”來形容自己;喜歡用兔斯基的話來當人生格言。
鏡頭推過,定格。
夕陽下塵埃揚起,在暮色里漾出柔和而迷離的光暈,蒼白而疲弱……
女孩靜靜地坐在教室里,看著窗外出了神。她一直很安靜,安靜到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而她額頭上的傷痕,卻是那樣張牙舞爪地刺人眼目……
忽然,一個中年男子闖進教室,對著女孩惡狠狠地說:“出來!”
教室里,除了女孩之外的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沒人知道那個人就是女孩的父親。
女孩的表情很平淡,幾乎看不到一絲波瀾,她緩緩地起身,走到那個人面前。
“啪!”
一記巴掌脆聲聲地響在女孩的臉上,她的淚就那么掉了下來。女孩跑了出去,留下暴跳如雷的男子。
女孩跑到家,抱著媽媽,她的身體在微微地顫抖。女孩哭的時候,沒有聲音,只有淚水大顆大顆地掉下來,像是斷了線的珍珠。
媽媽看著她微腫的臉,難過而自責地抱著她說:“他去學校找你了嗎?都怨媽媽,連個離婚手續(xù)都辦不好!”
“不,媽媽,我懂。”女孩真的不怨媽媽,是媽媽一直在維持這個家,即便每天還要挨那個人的打。
女孩坐在書桌旁,看著桌上自己寫的那本小說,感覺澀澀的。她的文筆一向很傷感,一頁頁翻去,憂傷便重重疊加起來。一滴眼淚在小說的結尾處落下,字跡開始模糊,但仍然能看見——“每個女孩都是公主,即便沒有國王父親”。她的文筆淡淡的,就像她的筆名——茉莉。
夜晚的風輕輕吹來,窗外的柳樹一下下地搖動,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女孩就這么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座大城堡,里面住著她和她媽媽,還有同學,哦,還有老師,大家開心地笑著,迎面吹來的是淡淡的茉莉花的幽香……
第二天,天很藍,風很暖。女孩安靜地走進教室,絲毫沒有注意到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班主任走進來,激動地對女孩說:“你的《公主》正式出版了,恭喜你!”同學們也紛紛趕過來向她道喜,她安靜地笑著,看見不遠處媽媽正滿臉歡喜地走過來。她想,一切不幸都將結束了!
女孩拿著那本出版的《公主》向媽媽奔去,姿勢有點兒夸張,透著她無法掩飾的開心。
媽媽翻開書,看見題記——“你的一生要做的事情,不是等待你的國王父親或者一個騎著白馬的王子將你請入一座城堡,而是親手為你自己建造一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堡,然后驕傲地告訴他們,你也是公主,無比珍貴的公主……”
女孩一直很安靜。
一直在很安靜地建造屬于她的城堡。
白瑪拉姆的自述
追夢女孩
有些花兒,盛開又敗落;有些人,相逢又別離;有些事,逝去又重演。
每一次的別離,每一次的狂歡,都會隨時光漸遠而模糊。但,每當翻起那些泛白的文字,每個寫下的字就像一片片脈絡清晰的落葉,凋落卻唯美,才發(fā)現(xiàn)回憶觸及情感便慢慢清晰。
我以為,人和人的相遇,本是雜亂無章的,這些面孔,不能全部記住。然而記住了的,便成了和自己有關的人。那么,現(xiàn)在,也許將來,每一個我記住的人,我想用文字記敘下來,也許不完整,也許不形象,但等我來到終點,驀然回首,便不會感覺空虛……
校園里彌漫著淡淡的憂傷,日記上寫著微妙的心情。我看著別人寫下的傷感語錄潸然淚下,我寫著自己構思的人物,淚水卻早已模糊視線。可我始終相信,一切不足以悲傷的事一路招搖而去,完美就會粉墨登場!
流年似水,滑過我的指尖。
抓不住的是愛戀和記憶。
看見了流年,亦看見了愛……
語文老師的話
靜若蓮花
馮海軍
她,是裊裊婷婷的一株碧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她,是娉娉裊裊的一個仙子,入塵世而不俗,處人海而不疏,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她,有著一個好聽的名字——白瑪拉姆,藏語中,“白瑪”是“蓮花”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白瑪拉姆,人如其名,她就是那一個遺世獨立寧靜安閑的蓮花仙子。
存在記憶里的她,始終都是安安靜靜的,靜靜地看書,靜靜地上課,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傾訴,靜靜地走路,靜靜地微笑,靜靜地……一切都是安靜的,一切都是淡淡的,有時候,這一份寧靜恬淡,甚至會讓人忽略了她的存在。
看見她,還是因為一篇考場作文。記得那一次作文考題是一篇關于成長的話題作文,零亂在我眼前的,多是一些干澀單調(diào)的文字,而她的文章,就那么突然地跳脫了出來,猶如夏日里不期然掠過的涼風,帶給我沁入心脾的歡欣。那篇文章,就是《一直很安靜》,凄美的故事,細膩的刻畫,優(yōu)美的文筆,成熟的構思,一下子俘獲了我的心。
我開始踏上重新認識她的旅程。一路上,小河潺潺,泉水叮咚,風起風滅,云卷云舒,一樣的風景,我卻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韻味。她安靜,但執(zhí)著;她恬淡,卻堅持。她有著她的目標,她有著她的方向,她一直在很安靜地建造屬于她的城堡。
她的筆,總是很勤快,勤快地記錄,勤快的摘記,勤快地寫作——筆記本里,端端正正,清清楚楚,一絲不茍;摘記本里,是滿眼的妙言佳句,奇文趣話;作文本上,洋溢著的是文思洶涌,是意趣盎然,充滿哲理的語言,閃爍著智慧之光!
閱讀課的她,異常地安靜,她的世界仿佛只有她一人,再加手中一書而已。隨著書中的點滴,她進行著別開生面的旅程,讀到黯然神傷處,眉頭會輕蹙;讀到歡欣鼓舞處,嘴角會上揚。我看見一個沉浮書海的女生,航行在智慧的海洋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女孩一日日的付出,終于也為自己建造起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堡,而那城堡的中央,是一池田田的碧蓮,陽光的照耀之下,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荷已露尖尖角……
同學眼中的白瑪拉姆
嘎瑪?shù)職J旺姆:
一個來自雪域高原的女孩,一個善良、開朗、積極向上的獅子座女生,她喜歡看書,愛好寫作,所有的喜怒哀樂,她都會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說,文學是她此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每品讀她的作品,都會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她的文章有著充滿青春活力的魔法,字里行間透露著向往未來的美好愿望。那些她筆下銘刻的青春感悟與夢想,那些她筆下足以觸動我們內(nèi)心最柔軟角落的故事,許多都有著我們的影子,那些破空而來的風,會告訴你她心底的故事,讓你在往后的流年里學著體會這個以幸福為名的生活。
所有的感動都來自于她,她的笑容,在我們心中如花綻放!
大作家牽手小作家:
一個憂傷的故事。
她——主人公甚至沒有姓名。女孩、公主,都是一人,讀到中間才知道,她還有一個筆名叫茉莉。其他的人物很少:中年男子、媽媽和最后出場的班主任。
本文用小說筆法,敘述卻似電視劇本,有較強的畫面感。女孩“額頭上的傷痕”以及中年男子“巴掌脆聲聲地響在女孩的臉上”,還有女孩“沒有聲音”的哭泣,無不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斑B個離婚手續(xù)都辦不好”,媽媽一句自責的話,雖然不做任何的解釋,也讓讀者已然明了這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了。中年男人的強暴、媽媽的憫怨、女孩的無奈,小作者用廖廖不多的筆墨,就刻畫出了人物鮮活的性格。
如果作者只是寫了女孩的愁苦,那么這篇文章的語言再好也難脫窠臼。在此作如江水平緩舒展之后,終于在近結尾處,顯露出跌宕起伏的風景。班主任告訴女孩,她寫的名叫《公主》的書出版了。這一段正是全篇的高潮,同學們紛紛趕了過來,媽媽也“滿臉歡喜”。按照我們常見的寫作套路,此時應該描寫主人公女孩如火山暴發(fā)般的歡樂,畢竟她成功了,用什么華麗的語言來表述她的心情其實都不會過份。
而聰明的小作者并不這樣寫,一句“她一直很安靜”,人物形象由此升華了,也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靈魂的震動。恰是有“靜”的反襯,才彰顯出震動的力量,更顯示出文學魅力的崇高與神圣。
董恒波,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結集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傳記文學、散文集等四十余部。
2009年被東北師范大學聘為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項目培訓專家。
曾兩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三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采樹種》、《云會告訴你》、《螞蟻搬家》、《今夜讀書》、《下雨》、《最后一片綠葉》等作品入選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教材。
現(xiàn)為遼寧省作協(xié)理事,《文學少年》雜志執(zhí)行副主編,遼寧省兒童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遼寧省少工委副主任,中國少兒報刊協(xié)會文學專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