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再只是聽力課和精讀課兩個部分,還應包括寫作課,并且通過視頻輸入式教學手段讓聽、說、讀、寫技能在每一堂課中相互交融,達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英語原聲電影的語言輔助教學功能讓大學英語寫作課有了實現的可能,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寫作課固有的枯燥風格,并且能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增強語言駕馭能力,為寫作課教學提供有效手段。
[關鍵詞]英語原聲電影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教學模式
1. 引言
視聽教學法是二語教學的重要手段。隨著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視聽輸入的形式和內容日益豐富化和多樣化,被不同程度的運用到二語教學中。其中,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為頻繁使用的便是英語原聲電影視聽教學,其對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主要體現在英語聽說、閱讀和詞匯習得方面。冀文濤(2008)指出,原聲電影創(chuàng)造一個立體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認知,產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加激發(fā)學生聽英語和說英語的熱情。汪微(2005)的研究認為,英語原聲電影尤其是帶英文字幕的電影,對學生的詞匯附帶習得和記憶有顯著的積極作用。戴勁(2006)認為,英語原聲電影有字幕功能,可以讓字幕與言語同時出現或消失,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閱讀氛圍,可以用來訓練和提高我國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然而,英語原聲電影同樣對英語寫作教學具有積極作用。
2. 原聲電影輔助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
按照雙編碼理論(Paivio,1986),語言學習過程需要啟用兩個不同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分別為語言處理系統(tǒng)和意象處理系統(tǒng)。語言處理系統(tǒng)負責處理與語言有關的信息,意象處理系統(tǒng)負責處理所有非語言方面的信息。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進行視聽活動過程中需啟動這兩個系統(tǒng),對視聽語料中的語言信息(如人物對話、講解詞等)和非語言信息(如畫面中所出現的情景、場面、字幕等)進行同步處理。原聲電影中語言信息通過多重表現形式,即言語形式、文字形式以及相應語境氛圍,得到進一步強化。在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的聽覺語言處理能力通常都低于其視覺語言處理能力,原聲電影中語言信息的多重表現形式正好彌補了學習者的這一特點,滿足語言教學的需要。
二語習得理論(Krashen,1982)提出,語言習得有賴于大量的語言信息輸入,而且這種語言輸入必須是有效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應具備可理解性、趣味性、豐富性的特點,其總體難度不能超過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同時要包含學習者現有能力(i+1)。語言習得還需要考慮到學習者的情感因素(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并且只有在真實的語境中才能順利實現,語言交際行為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成功實施。因此,理想的目的語環(huán)境是學習者習得第二語言的必備條件,原聲電影可以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大量地道、標準、生動和真實的語言輸入,是培養(yǎng)語感、加速習得的好素材。
3. 英語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寫作技能是一項能夠反映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指標。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英語寫作能力提出明確目標,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書面的交流。另外,近年來大學英語四級機考的試行和推進,一方面表明大學英語水平測試逐步與國際接軌,更為重要的是,對大學英語寫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機考新題型的最大特點是采用了視頻輸入式試卷形式,以加大聽力比例來強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作文部分也融入了聽力要求,需要看懂了視頻以后在作文中描述視頻內容,并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梢姡⒄Z寫作不再是單純的命題作文和語言輸出,而是需要經歷一個先理解再發(fā)揮,由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充滿互動的完整過程。因而,英語寫作已從單一的寫作技能演變?yōu)楦鼮榫C合的能力,它還包含了聽力技能和閱讀技能。但是,大學英語教學相對孤立化,目前專門開設大學英語寫作課的高校為數不多,寫作教學大多是在精讀課教學中涉及,而且?guī)в袠O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難以完成對學生英語寫作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
英語原聲電影已廣泛地為國內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所接受用于課堂輔助教學,其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和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認同。事實上,英語原聲電影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同樣能夠應用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并且有利于促進視聽輸入式寫作任務的完成,實現向新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轉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促成寫作詞匯與語言表達的習得
英語原聲電影,特別是帶中英雙語字幕的英語原聲電影,有助于英語詞匯和語言表達習得。影視字幕比傳統(tǒng)的書面詞匯教學方式更有趣,而且它豐富的視覺信息和極強的故事性能大大增加詞匯習得的機會。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常常糾結于單詞記不住,寫作詞匯不豐富,記住的單詞在寫作時又詞不達意,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而英語原聲電影輔助教學一方面能夠促進他們學習積累新詞匯和語言表達,另一方面則能幫助他們理解和鞏固已學詞匯,從而靈活使用這些詞匯遣詞造句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新老詞匯可以首先通過原聲電影提供的語境為學生理解和使用,然后憑借字幕式視頻輸入的方式被學生加深和鞏固。例如,在理解rat和mouse這一組詞時,兩個詞都是指“老鼠”之意,可是使用時卻是有區(qū)別的,在《浪漫鼠德佩羅》(The Tale of Despereaux)的影片中,學生們便能非常直觀和形象的理解兩個詞的區(qū)別在于感情色彩的不同,所以在表達“宿舍里有老鼠”就會使用rat了。同樣是在這部電影中,學生還能積累如“whenever you have a hope, you're never really anybody's prisoner!”(只要你有夢想,你永遠不會受制于人)的表達。又如在《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這部影片中,學生便能在片中藝術史的課堂爭論中學習到很多專業(yè)詞匯和語言表達。
3.2 加強英語文化認知與培養(yǎng)英語寫作思維
英語原聲電影是學習者接觸英語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同的社會文化孕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而,英語語言受英語思維的支配,英語思維受英語文化的影響。英語思維和漢語思維存在很大差異,漢語思維重視整體性和含蓄性,英語思維重視邏輯性和結構性,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對語篇的語言表達、銜接連貫和結構組織都有影響。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常常受到母語的負遷移作用,套用漢語的文化、習俗、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習慣,再用英語詞語串起來表達,有的甚至先用漢語寫出來然后再翻譯成中文,最終的結果便是讓人費解的中式英語‘Chinglish’。英語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接觸到英語文化,樹立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排除漢語思維習慣的干擾,幫助他們寫出純正、地道的符合英語思維習慣的英語作文。如《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刮痧》(Gua Sha Treatment)、《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等影片都能生動地表現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的帶動下感受這種文化差異,從而強化英語寫作思維。
3.3 激發(fā)寫作興趣與提供寫作素材
英語寫作主題的選擇在大學英語寫作練習中至關重要,好的寫作主題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拓展寫作思路。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式對寫作主題重視不夠,寫作練習以單純的命題作文為主,學生按照給定的提綱按部就班,很難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選取某部影片或電影片段,以影片主題為基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我發(fā)現寫作話題,像《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勇敢的心》(Braveheart)、《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等影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能很好地引發(fā)學生思考并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寓教于樂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從影片中獲得寫作素材,包括相關的詞匯、表達等。比如作者曾經在寫作課堂上截取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的某個關于婚后家庭經濟主導權的片段,讓學生根據影片中的內容確定寫作主題,再由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反映和教學效果都很不錯。這樣的寫作練習形式屬于開放式寫作任務,學生可以極大發(fā)揮其寫作主動性,而且影片中主人公的態(tài)度和觀點也能為寫作提供參考,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的寫作氛圍,也建立了聽、說、讀、寫一條龍教學的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4. 結語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正處于教學改革的陣痛期,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都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初見端倪的是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漸從中分離出來,今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再只是聽力課和精讀課兩個部分,還應包括寫作課,并且通過視頻輸入式教學手段讓聽、說、讀、寫技能在每一堂課中相互交融,達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英語原聲電影的語言輔助教學功能讓大學英語寫作課有了實現的可能,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寫作課固有的枯燥風格,并且能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增強語言駕馭能力,為寫作課教學提供有效手段。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該對影片進行精挑細選,盡量選取發(fā)音清晰地道并帶有中英雙語字幕的影片,考慮影片內容和主題,積極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從中挖掘寫作知識點和素材,尤其要避免將寫作課上成電影欣賞課,否則就失去了意義。而如何針對現階段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建立教學影片庫以及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方式仍值得筆者進一步研究。
基金項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六期教改項目(2009JY0040)
參考文獻
[1] 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 on Press, 1982.
[2] Paivio, A.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M].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3] 戴勁. 影視字幕與外語教學[J]. 外語電化教學, 2005(3): 18-22.
[4] 冀文濤. 原版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利用與開發(fā)[J]. 太原大學學報, 2008(1): 105-107.
[5]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6] 宋潔琳. 淺析英語原聲電影在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電影評介, 2009(20): 66-67.
[7] 汪微. 字幕對伴隨性詞匯習得的影響[J]. 外語電化教學, 2005(2): 47-52.
[8] 王揚. 思維模式差異及其對語篇的影響[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1(1): 81-83.
作者簡介
胡茶娟(1981-),女,漢族,四川名山人,碩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美文學。
張迎春(1982- ),女,漢族,江蘇泰州人,碩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