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
本次展覽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聯(lián)合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故宮、上博珍藏的一百二十件(套)繪畫精品,集中展示秉承宋元正統(tǒng)的清代山水巨匠的藝術風范?!岸酢笔乔宕媺匾宋?,祖父王時敏更為“四王”之首,得到明末名家董其昌親自傳授,在畫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原祁山水畫亦有獨到之處,并深受康熙賞識,學生眾多,形成影響深遠的婁東派。更多內容詳見9月刊“婁東二王”專題報道。
皓月流光——陜西歷史博物館藏銅鏡特展
本次展覽精選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銅鏡一百六十三面,上起西周,下至元明。銅鏡,亦稱為“鑒”或“照子”。以銅為鏡,源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終于玻璃鏡盛行的清代,歷經(jīng)四千年漫長歲月,見證著中國歷代物貌風情的變迂,并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盛衰息息相關。鏡之精良者作為古代王公貴族的寵愛,生前相互饋贈,死后隨葬墓中。陜西先有千年古都,后據(jù)軍事重鎮(zhèn),是中國出土、傳世古代銅鏡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尤以漢唐銅鏡最富特色。冰清如月的寶鑒映照出千年的流光,盡可領略古人賦予這熠熠青銅的文明之美。
中法藝術文化的交會——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
在十七世紀下半葉至十八世紀初,盛極一時的清王朝和波旁王朝在同一時期分別出現(xiàn)了兩位圣明君主——康熙和路易十四。兩位君王的生平有著驚人的相似:沖齡登基、文韜武略、仁民愛物、雅好藝術,并戮力國政、夙夜匪懈,鞏固了帝王權力。兩位君王經(jīng)由法國耶穌會士架起的無形橋梁,對彼此的藝術文化有了間接接觸,也令兩國朝野對彼此文化產(chǎn)生興趣。該次展覽,除了選展兩岸三地的館藏文物和私人藏品,法國方面也提供七十四組件文物參展。除此之外,法國外交部珍藏一封路易十四寫給康熙大帝的信函,因去年曾展出,故此次精心復制后共襄盛舉,為公眾呈現(xiàn)當時兩國的文化交會后進發(fā)的燦爛火花。
大千世界——張大干的藝術人生和藝術魅力
一生致力于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整理、挖掘與革新的張大干,被徐悲鴻尊為“五百年來第一人”。這次展覽為全面呈現(xiàn)這位國畫大師的畫學歷程、畫風嬗變以及他的藝術人生軌跡,首都博物館從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館三館借調了山水、人物、花鳥,工筆、寫意等凝聚大干先生功力才思的書畫精品。另外,書札展覽也將從側面展現(xiàn)大干先生對于書畫界的巨大影響?!按笄澜纭碑嬚?,不但向公眾展示張大千的作品,還在展覽期間,邀請研究張大千的著名文化學者及藝術家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以及四川美術學院舉辦關于張大千的校園講座,評述他的藝術人生,為公眾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大千世界”。墨韻國風——潘天壽藝術回顧展潘天壽是現(xiàn)代中國畫史上的重要人物,與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并譽為傳統(tǒng)派四大家。他的書畫自學成家,繼承了傳統(tǒng)個性派和金石派,融花鳥、山水千一體,用筆辛辣、構圖大氣,對中國藝術傳統(tǒng)影響深遠。這次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國美術學院及潘天壽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的“潘天壽回顧展”,精選三十六件來自杭州潘天壽紀念館收藏的潘天壽不同時期書畫代表作和多種珍貴文獻。當中既有早年受吳昌碩影響的《枯竹圖》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及杭州任教時的山水畫,亦有他享負盛名的指墨禿鷹和荷花,更有經(jīng)典巨幅如《鐵石帆運圖軸》《夏塘水牛圖卷》及《雄視圖軸》等。
元問題——回到美術館自身
廣東美術館第四屆廣州三年展,有別于以往任何區(qū)域的任何一屆國際雙年展或三年展。本屆廣州三年展將依照廣東美術館的改擴建工程的進展,逐步推進展覽的時序,把展覽分為“啟動展”、“項目展”、“主題展”三大部分。本屆廣州三年展由啟動展和三年展論壇拉開序幕,以國內外共5個項目展為研究個案和探索過程,以主題展與主題展論壇來謝幕,它將是一個跨三個年度的動態(tài)“三年展”。
問孔子:張洹個展
本次展覽是上海外灘美術館在休館整修之后,重新對公眾開放的首展。擔任此次展覽策劃的是東京森美術館的館長、國際著名策展人南條史生,展覽的基本概念源自于張洹在其創(chuàng)作實踐中長期關注的主題,即作為個體和群體的人類,在其生存和發(fā)展過程中與自然、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并對這種關系的本質進行詩性的表達。
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
該展是英國唯一的亞洲藝術三年展,展示大量來自亞洲的當代視覺藝術。2008年,亞洲藝術三年展的組織方“Shisha”在曼徹斯特舉辦了英國首個亞洲藝術三年展,與其合作伙伴一起,創(chuàng)辦了這個亞洲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和手工藝活動。2011年的亞洲藝術三年展將用藝術眼光來看待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故事之一,那就是人們從一個地方移民到世界的另一個地方。人們的這種不斷移動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我們的人口分布,從而引發(fā)系列問題,如集中于地點的新政治身份、領土、歸屬以及全球經(jīng)濟改變等。
向著社會的景觀——2011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一向關注歐洲攝影的連州攝影節(jié),今年把目光投向了北美特別是美國的現(xiàn)代攝影。1967年在喬治·伊斯曼的柯達攝影博物館舉辦了一個題為“向著社會的景觀”的展覽,這個展覽成為現(xiàn)代攝影史上著名的“新紀實攝影”的發(fā)端。受其影響,現(xiàn)代攝影史上著名的“新地形攝影”和“新彩色攝影”這兩個重要流派到今天為止還在影響著世界攝影的發(fā)展。本次展覽再次以“向著社會的景觀”為主題,對中國的攝影有著其現(xiàn)實的意義,在大約近十年的中國攝影表現(xiàn)中,有一大批中國攝影家的作品走向內在的自我和更加個人化的表達,還有一批拍攝中國大地上以“景觀”的劇烈變化為主要內容的攝影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為記錄中國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變化至為重要的影像。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音樂會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歷史最悠久也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jiān)時期,由樂團大提琴手Rudolf Weinsheimer策劃組成。十二把大提琴的組合在古典音樂史上是少見的,并非沒有人嘗試模仿類似的組合,可惜都沒有成功。而“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的成功是不僅有十二把大提琴,更有十二位優(yōu)秀的獨奏家坐在琴后?!鞍亓謵蹣肥汛筇崆佟笨梢哉f是代表了目前世界上大提琴組合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