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豫劇《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人們就會想起一個山東人的名字——馬金鳳。馬金鳳,著名豫劇大師,“豫劇功勛杯”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豫劇五大名旦。她是公認的20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是什么讓她走上藝術之巔?本文從馬金鳳的藝術人生著眼,剖析藝人的品格與藝術成就的關系。
關鍵詞: 豫劇 馬金鳳 創(chuàng)新 融合
一、 豫劇分五派,馬派樹一幟
作為一名藝人,能在藝術表演形式上獨創(chuàng)一派,是水平能力的象征,亦是功成名就的象征,是作為藝人追求的至高目標。這一目標往往追求者趨之若騖,但實現(xiàn)者鳳毛麟角。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的流行區(qū)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豫劇同許多戲曲種一樣,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了以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五大名旦為代表的表演流派,常派屬豫西調(diào),激昂奔放,代表劇目《花木蘭》;陳派屬祥符調(diào),古樸典雅,代表曲目《三上轎》。馬派屬豫東調(diào),剛健明亮,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崔派屬豫西調(diào),深沉含蓄,閻派細膩委婉,代表曲目《秦香蓮》。流派的出現(xiàn)對豫劇來說有正面的激勵意義,每一類派別的表演特色都是直接促進豫劇成長的重要因素。個人流派是戲曲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 梅香自苦寒,汗水藝結晶
有一首歌唱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確是這樣,在藝術領域,要想有所造詣,不經(jīng)過一番刻苦的探索和磨練,是根本無法創(chuàng)造奇跡的。也就是說,提升藝術品質(zhì)的過程,其實就是修煉人性品格的過程。當一個人品格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藝術品位自然會達到這個高度。
馬金鳳1922年出生在山東曹縣一個苦藝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其父崔合利是當時頗負盛名而又窮困潦倒的藝人,她藝名“花蛾子”,綽號“蓋九州”,6歲隨父學藝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學,聰慧過人,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
1930年隨父到河南開封拜豫劇名演員馬雙枝為師,改唱豫劇。9歲時曾被賣入開封盧殿元戲班,更名為盧金鳳。被贖出后隨繼父姓,改名為馬金鳳。1939年到密縣太乙新班演戲,曾向燕長庚、翟彥身學唱豫西調(diào)。14歲正式登臺演出。在她少年時代,嗓子并不好,也沒有忘記被戲霸踢下臺頭部留下的那塊傷疤。為了練腔,她抱著水罐扣著臉高喊,天天如此,從不間斷。天長日久,她的前額竟被水罐邊沿磨破了皮,形成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就這樣整整堅持了9年,終于練出了一副金嗓子。”馬金鳳不斷自覺鉆研探討,廣泛吸取百家之長,發(fā)展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解放后,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對梆子戲的傳統(tǒng)劇本《老征東》進行整理,易名為《穆桂英掛帥》。1953年到上海演出時,曾得到梅蘭芳的具體指教,并被梅蘭芳收為弟子,送馬金鳳一鳳冠。后對劇本和演出進行了多次認真的錘煉和加工。
1956年進京演出《穆桂英掛帥》轟動了首都劇壇,被譽為“真國色”的“洛陽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純凈,清脆圓潤,音質(zhì)堅實、柔韌,唱法上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運用;唱工以大段敘述性“豫東調(diào)”“二八板”為其擅長,吸收山東梆子的音調(diào)加以融化;唱腔結構嚴謹,旋律簡練、樸實,節(jié)奏明快、舒展,技巧嫻熟,造詣深厚。其特點剛健豪爽,深入淺出,蘊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爐,獨具匠心地創(chuàng)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旦”這個新的藝術行當,成功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巾幗英雄穆桂英的藝術形象。該劇影響全國;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歲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三、 人老藝不老,精益再求精
所謂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有些人之所以能成為一世楷模,皆因在有生之年不停努力與創(chuàng)新。常青的生命之體,同時也使他所從事的藝術常青。
馬金鳳不但有著精湛的表演藝術,而且練就和保護了一副“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樸實等特色,形成馬派藝術而著稱于世。作家老舍看這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贈詩贊美:“大眾喜顏開,洛陽金鳳來,打朝嘲笑謔,掛帥奪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練材。長安春月夜,鼓板綻紅梅。”
馬金鳳之所以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僅僅是因為她有甜美的唱腔、高超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她有著與群眾水乳交融的關系以及一貫身體力行的戲德。50多年來她一直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在那里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體驗生活,陶冶情操,在為人民演唱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著演出水平。
年逾古稀、兒孫滿堂的馬金鳳,論地位,她任著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河南分會副主席、洛陽市政協(xié)副主席職務;講待遇,她有著優(yōu)厚的工資,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擬的。她完全可以脫下戲裝,輕輕快快守在兒孫跟前頤養(yǎng)天年了。然而,當豫劇五大名旦眾姐妹相繼退下舞臺的時刻,她仍保持著充沛的熱情和藝術的青春,把能為群眾演出視為最大的幸福。
經(jīng)70年的舞臺實踐和不斷革新創(chuàng)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帥旦”藝術風格。其代表作《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三出戲全部拍成了電影。劇中主要唱段以及《楊八姐游春》、《十二寡婦征西》等劇中的唱段多次灌制唱片和錄制盒式磁帶發(fā)行。并曾多次進北京和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被當代譽為“洛陽牡丹”,并享譽海內(nèi)外,公認是20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
總結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精神注入到他所從事的藝術形式中,那么這種藝術便有了鮮活的生命。所謂藝術,并不只是娛樂大眾的工具,更是鑄造人們靈魂的積極因子,因此,要想在藝術上創(chuàng)造輝煌,就必須在人格品質(zhì)上不斷升華。正所謂:品高藝自高。
參考文獻:
1.《馬金鳳畫傳》 張珂瑜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6年
2.《豫劇音樂通論》 范立方著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0年
3.《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藝術簡介》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