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過”。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只有嚴格的管理才能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可見,班主任首先要充當?shù)慕巧珣撌恰皣缼煛?。除此以外,班主任還要當“慈母”。因為給學生慈母般的愛,師生關系就能協(xié)調發(fā)展,也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進一步開展。而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tài),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班主任只充當“嚴師”,就會使師生關系僵化;如果只充當“慈母”、“摯友”,就會像家長給孩子施以溺愛一樣,雖然師生關系好,但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沒引起重視,也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班主任要扮演“嚴師”、“慈母”和“摯友”三重角色,對學生“恩威”并用。
一、做班級管理的“嚴師”
班級工作首先應從抓班級管理開始,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入手,強抓常規(guī)管理。而抓班級常規(guī)管理得從“嚴”抓起。我想,這個“嚴”字應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表現(xiàn)在“嚴己”。這是針對班主任自身而言的。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與學生接觸最多。那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疑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等,自己必須提前到教室等待學生,學生親眼目睹,久而久之,也不好意思遲到。下課后,晚一點離開,檢查一下衛(wèi)生情況,或到學生中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班主任對班級的每一件事都會關心、過問、檢查。學生就不會存在得過且過、偷懶等情況。無形中,學生會以老師為榜樣,一絲不茍、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嚴紀”,“嚴紀”即嚴明的紀律。常言道:“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彼自捳f得好:“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問會變壞。”現(xiàn)在多數(shù)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他們一直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環(huán)境里,使他們養(yǎng)成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意識,生活上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學生要求一定要嚴格。首先,要制定嚴明的班級紀律,因為只有嚴明的紀律才能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才能使班級穩(wěn)定。當然,班規(guī)的制定必須人性化、民主化、公正化、客觀化。要具體細致,切實可行。在執(zhí)行過程中應做到嚴而有恒,善始善終,不能有頭無尾,半途而廢。更要公平公正,絕對不能偏袒,做到班規(guī)面前人人平等。當有學生第一個違反了班規(guī)時,就要嚴格控制,按照班規(guī)的具體條款,對違紀學生進行嚴肅地處理。處理了第一個學生后,班上的其他學生自然會有一種共同的認識:班主任講話算話,說到做到。這樣,對于一些平時紀律比較懶散的學生會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這對形成一個守紀律的班集體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二、做學生生活中的慈母
愛是成就一切事物的基礎。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令人感受最深的情感,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正如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笨梢妿煇蹖W生成長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具備一顆慈母般的愛心,熱愛和信任學生,才能從內心去關心、愛護學生,才能與他們坦誠相待,才能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和他們心心相印。因而班主任應把自己生命用于學生生活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角落。生活上,像父母一樣關心和照顧他們,時時注意他們的情緒和身體狀況,多噓寒問暖。課間、飯后找他們聊天、說笑,在他們出現(xiàn)思想問題時,找他們談心,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既要為他們的缺點、過錯而心焦,也要為他們的進步和成功而喜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被班主任的言行所感化,對班主任建立起一種愛戴信任的濃厚感情,這種深厚感情會使班主任工作順利進行。
當然,教師愛學生并不是縱容學生,而是在關心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積極為他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在他們犯錯誤時,要耐心引導,需要一定的批評的,不能違背教育的人道性要求,不能離開熱愛學生這一出發(fā)點。要把對學生的必要批評建立在熱愛學生的基礎上,體現(xiàn)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的真誠和希望,使學生認識到過錯的不合理性,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樣的批評才可行、有效,也具有人道性的道德表現(xiàn)。
三、爭當學生的“摯友”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tài),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際交往的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耙孕膿Q心”,以理解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
作為班主任,除上好自己所任的課外,課余時間應放下架子多和學生在一起,談心、勞動、聊天,與他們交流,以達到思想上的統(tǒng)一和諧。比如,2010年我接任初三(5)班的班主任工作不久,發(fā)現(xiàn)了班上有位男生經常不交作業(yè),紀律散漫,經常打牌賭錢,還迷戀網吧,幾乎所有科任老師都找他談過。我想:對于這樣一根“老油條”,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如果采取傲視他,當敵對分子來管束他,其結果只能是:批評、批評再批評;對抗、對抗再對抗。對這樣一個孩子,與其說“恨”他,倒不如來“憐”他。
第二天放學后,我主動找他進行了一次長談。談他的家庭,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真才實學,由他現(xiàn)在的學習談到未來的職業(yè)打算,男孩子的責任等。了解到他對語文和英語兩科較感興趣后,我便鼓勵他,關心他,還動員班上幾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主動和他交朋友,并多在學習上幫助他。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能專心學習了,而且其他各科成績也跟著提高了。就這樣,因為愛、因為理解,使他又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學會走近學生,與學生多談心交朋友,并推心置腹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這樣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誠然,在走向新世紀的今天,中國青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其觀念情感和行為層面和上一代孩子有著很大的差異,作為班主任,應了解今天孩子的變化,學會怎樣與他們相處,從而引導他們健康地成長。要做學生信賴的伙伴,真正的“摯友”。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有藝術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讓學生成才、健康成長是教育的目的。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得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嚴而不苛刻、慈而不溺愛、寬而有限度,是我們當代班主任的工作原則及藝術,我們可以是“嚴師”,也是“慈母”,更是“摯友”,這三者緊密相聯(lián),缺一不可。
(責任編輯袁妮)